便携式脐灸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917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脐灸盒,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下壳体内的中间部设有孔柱,孔柱外侧通过设置的连接筋固定在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所述上壳体的上下端设有连通的艾灸孔,在两个艾灸孔之间竖直安装有挡灰网格筒,所述挡灰网格筒与孔柱同轴,并且挡灰网格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孔柱的直径,该脐灸盒可以用来装填米糠和艾灸,可以用来快速装填米糠和艾灸,并对米糠和艾灸快速定型,方便病人随时自己操作,艾灸条部分进行防护,增加了脐灸的安全性,一方面减轻了病人的时间及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对传统脐灸的起到了一定推广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脐灸盒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脐灸盒,主要在肚脐处艾灸熏疗时使用。
技术介绍
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具有止痛、调节机体功能平衡,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传统的治疗方式通过点燃艾绒,灼烧、熏蒸人体穴位或者病灶处,形成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达到治疗病痛之目的。肚脐治疗就是在脐中(又名神阙穴)敷药或运用艾灸、拔罐、按揉、热熨等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方法。可对经脉进行良性刺激,并能促进穴位对药物的吸收,以此来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现有的肚脐艾灸治疗就是利用小麦粉或者米糠做成具有中空孔的窝窝头形状,在窝窝头形状的底座上再盖一个艾灸柱,窝窝头形状的底座放在平躺患者的肚脐上,旨通过药物辛味对神阙穴的刺激和药粉本身的药理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艾灸柱燃烧后的烟气经过窝窝头底座的中空孔传导至肚脐处,采用米糠或者小麦粉做底座一方面是隔绝艾灸柱燃烧,防止艾灸柱直接在皮肤上燃烧,另一方面米糠或者小麦粉其实也是一味中药,它的作用就是益气和胃,所以通常运用它来治疗脾胃病。但是,传统脐灸法也有一些局限性:第一、利用此方法进行艾灸治疗的时候病人需要躺着不动,因为一动燃烧的艾灸柱容易倒下烫伤皮肤,安全性欠佳。第二、每次艾灸时间30分钟左右,在艾灸之前都需要医护人员先将米糠和艾灸中药做成上述形状,很多病人自己在家无法做,做出来的米糠底座要么形状不好,无法放置艾灸柱,要么是艾灸燃烧后的烟气无法充分的透过中空孔作用在肚脐上,导致艾灸效果不好,因此,这样仅仅是为了敷一个艾灸就需要从家里赶到医院,还需要专门调整时间来医院,非常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便携式脐灸盒,可以用来装填米糠和艾灸,可以用来快速装填米糠和艾灸,并对米糠和艾灸快速定型,方便病人随时自己操作,艾灸条部分进行防护,增加了脐灸的安全性,一方面减轻了病人的时间及经济成本,另一方面对传统脐灸的起到了一定推广作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便携式脐灸盒,包括下壳体、上壳体和盖帽,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下壳体内的中间部设有孔柱,孔柱外侧通过设置的连接筋固定在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所述上壳体的上下两端面设有同轴的艾灸孔,沿着两个艾灸孔外周沿设有置于上壳体内部的挡灰网格筒,所述挡灰网格筒与孔柱同轴,并且挡灰网格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孔柱的直径。采用此设计的肚脐用艾灸盒,与现有技术相比,下壳体内可以装填小麦粉或者米糠做的隔热物,上壳体内可以装填艾灸草药,中间的孔柱作用是当上壳体内的艾灸草药燃烧时,烟雾可以穿过孔柱作用在肚脐上,孔柱的位置要对着肚脐放置,艾灸孔内放置艾灸药草支撑的艾灸条,艾灸对着孔柱燃烧,通过孔柱对肚脐进行艾灸熏疗,挡灰网格筒在外包裹艾灸柱,可以将燃烧后的艾灸灰聚集在上壳体内,防止从通风孔处飞出,一般下壳体的直径大于上壳体的直径,这样隔燃烧物和艾灸草装填完成后,隔燃烧物的平面面积大于艾灸柱,能完全隔绝艾灸与皮肤,防止艾灸燃烧时烫伤皮肤。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壳体上粗下细呈类圆台状,加大艾灸柱与上壳体内壁之间的间隙,保证通风效果,使得艾灸柱充分燃烧,熏疗效果更好。进一步限定,在挡灰网格筒内填充有艾灸中药,在下壳体内填充有小麦粉或者米糠。在装填之前,小麦粉或者米糠要加水混合,由粉末状捏成团状,混合状态后基本形同面团,然后塞在下壳体内,孔柱内留空,在中医学中米糠或者小麦粉也是一味中药,作用是益气和胃,所以在做艾灸治疗的时候垫在燃烧的艾灸之下,一来具有隔燃烧的作用,而来是经过配合艾灸熏蒸后治疗脾胃病。进一步限定,所述下壳体内壁上安装有电热片,并连以导线。艾灸燃烧并不是明火燃烧,是只冒烟雾,艾灸治疗也是依靠烟雾熏疗,温度不高,相对于现有技术肚脐熏蒸时需要加烤灯来说,下壳体的内壁上安装加热片更方便,对下壳体内的米糠或者小麦粉进行加热,可以促进米糠或者小麦粉药效,再配合艾灸熏疗,在艾灸的熏疗时间内相对于普通的艾灸疗药效更好。进一步限定,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采用隔热材料,在下壳体的内壁上设有一层导热片,电热片安装在导热片与下壳体内壁之间。导热片环绕下壳体的内壁一周,这样只需要安装一小片导热片既可以传导至整个下壳体一轴,下壳体内温度高,而外壁温度确低,不烫手,放置在肚皮上也防烫。附图说明图1为便携式脐灸盒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便携式脐灸盒下壳体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的便携式脐灸盒,包括下壳体1和上壳体2,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1可拆卸连接,其中下壳体1内的中间部设有孔柱11,孔柱11外侧通过设置的连接筋12固定在下壳体1内,所述上壳体2下粗上细呈类圆台状,侧壁上设有通风孔21,上壳体2内装填进艾灸草4后因为通风孔21使得艾灸草更易燃烧。所述上壳体2的上下两端面上设有同轴的艾灸孔22,在两个艾灸孔22之间竖直安装有挡灰网格筒3,所述的网格筒就是将网格材料的金属围成一个圆柱形,此圆柱形的网格筒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固定在艾灸孔22外周的端面上,即挡灰网格筒3的最小直径大于艾灸孔22的直径,挡灰网格筒3处于上壳体2内,其上端沿着艾灸孔22外周抵在上壳体2的上部内侧壁上,其下端沿着艾灸孔22外周抵在上壳体2的底部内侧壁上,所述挡灰网格筒3与孔柱11同轴,并且挡灰网格筒3的直径等于孔柱11的直径,因为上壳体是中空的,所以挡灰网格筒放进去后,挡灰网格筒的外壁与上壳体的外壁之间有间隙,结合通风孔21保持上壳体2内的氧气充足。在挡灰网格筒3内填充有艾灸中药,在下壳体1内填充有小麦粉或者米糠5,一般是用米糠5,价格便宜,装填艾灸中药时,艾灸草是呈圆柱状,从艾灸孔22内塞进挡灰网格筒3内,挡灰网格筒3的网格筒孔直径小于通风孔21直径,呈纱网状,目的是挡住艾灸灰,防止艾灸灰从通风孔处飞出上壳体2外。所述下壳体1内壁上安装有电热片6,并连以导线61,通过电加热电热片对米糠进行加热。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1采用隔热材料,在下壳体1的内壁上设有一层导热片7,电热片6安装在导热片7与下壳体1内壁之间,导热片7将电热片6的热量传导给米糠5,助其发挥药效。在使用时,先将米糠5加水揉成团,水分不必过多,将其揉成面团状即可,艾灸草药4切成小段状,在装填时,将艾灸草药灌装挡灰网格筒内,灌装成艾灸柱的形状,在灌装后压紧实;然后在罐装米糠5,在下壳体1内灌装米糠5时要留出孔柱11通道,只灌装孔柱11外壁与下壳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灌装完成后点燃艾灸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1安装在一起,上壳体2壁上的通风孔21为了通风,帮助艾灸燃烧的,艾灸孔、挡灰网格筒与孔柱11同轴是为了艾灸燃烧的烟气通过孔柱11往下走,穿过米糠作用在肚脐上,再加上电热片6的加热,促进米糠药效的发挥,在艾灸燃烧的30分钟熏疗过程中能够充分促进药效被吸收。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便携式脐灸盒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比如下壳体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便携式脐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下壳体内的中间部设有孔柱,孔柱外侧通过设置的连接筋固定在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所述上壳体的上下两端面设有同轴的艾灸孔,沿着两个艾灸孔外周沿设有置于上壳体内部的挡灰网格筒,所述挡灰网格筒与孔柱同轴,并且挡灰网格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孔柱的直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便携式脐灸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其中下壳体内的中间部设有孔柱,孔柱外侧通过设置的连接筋固定在下壳体内,所述上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风孔,所述上壳体的上下两端面设有同轴的艾灸孔,沿着两个艾灸孔外周沿设有置于上壳体内部的挡灰网格筒,所述挡灰网格筒与孔柱同轴,并且挡灰网格筒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孔柱的直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脐灸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明胡以达梅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