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8338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该耳鼻喉镜套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管件,所述中空管件限定出一个与耳鼻喉镜的镜管尺寸匹配的空腔供中空管件套设在耳鼻喉镜的镜管外侧;所述中空管件具有一软质管体以及形成在软质管体远端的硬质筒形薄壁,所述硬质筒形薄壁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所述中空管件的远端具有硬质的扩口部,所述扩口部内壁设有与耳鼻喉镜锥形体台阶限位配合的限位件,以避免该耳鼻喉镜套脱离镜管。

Disposable otolaryngoscop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
本技术属于耳鼻喉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鼻喉镜套。
技术介绍
耳鼻喉镜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光学设备,能对鼻腔、咽喉部位进行详细检查。具体而言,在插入到体腔内的镜管的一端内置内窥镜及光源等,对体腔内病变部位进行拍照摄像,从而在显示屏显示其图像,医生对此进行观察而用于诊断。例如沈大内窥镜及镜套,此镜套是配合内窥镜用于检查使用,主要用途是防止内窥镜在重复使用防止交叉感染。然后该镜头的前端为为开口式,不能完全隔离病毒感染;且该产品在使用时候装到镜上困难,需要涂抹一定润滑液。又例如市场上出现用于配合鼻喉软镜的镜套;此镜套是配合鼻喉软镜用于检查使用,主要用途是防止鼻喉软镜在重复使用防止交叉感染。本产品在使用时候第一步从包装内取出产品;第二步需要注射器从1处注入空气,使产品膨胀起来;第三步套在软件上;第四步从2处把外侧硬套管去除;第五步从1处把空气抽去,是镜套软壁紧贴软镜。以上分析可知,为了紧贴软镜,安装过程繁琐。CN207721789U公开了一种硬管内窥镜隔离防护套管,硬质材料依然难以突破无法同时满足与镜杆和镜头紧密贴合且进入人体快速、观察方便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该耳鼻喉镜套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管件,所述中空管件限定出一个与耳鼻喉镜的镜管尺寸匹配的空腔供中空管件套设在耳鼻喉镜的镜管外侧;所述中空管件具有一软质管体以及形成在软质管体远端的硬质筒形薄壁,所述硬质筒形薄壁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所述中空管件的远端具有硬质的扩口部,所述扩口部内壁设有与耳鼻喉镜锥形体台阶限位配合的限位件,以避免该耳鼻喉镜套脱离镜管。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的结构形式为限位凸点和/或限位凸块,限位凸点和/或限位凸块定位在耳鼻喉镜镜管后端的台阶实现该耳鼻喉镜套与耳鼻喉镜限位配合。作为优选,所述扩口部和/或筒形薄壁采用高透明环保材料MX731制作而成。作为优选,所述筒形薄壁具有一周向壁以及一隔离顶,所述周向壁部分区域形成切角,以使筒形薄壁与大于0°小于等于90°视角的耳鼻喉镜镜头紧密贴合。作为优选,所述软质管体的内表面为磨砂表面;实现与镜杆的紧密贴合,且减少摩擦力;作为优选,所述筒形薄壁具有一周向壁以及一隔离顶,隔离顶采用超薄设计,薄度可达到20丝±5丝。作为优选,所述扩口部的外壁具有防滑纹。作为优选,所述软质管体采用软质PVC管,软质PVC管与前端的筒形薄壁过热熔/溶剂粘结方式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筒形薄壁以及扩口部朝向软质管体的一侧均凸伸出预留台阶,该预留台阶嵌入软质管体内腔。作为优选,所述周向壁内壁设有筋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解决了耳鼻喉镜在重复使用过程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的缺陷;2.减少耳鼻喉镜子的灭菌时间,提高镜子的使用率;3:解决镜套在安装过程中的繁琐动作流程,节约时间;4:延长电子耳鼻喉镜子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耳鼻喉镜套适用的耳鼻喉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适用于0°耳鼻喉镜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70°耳鼻喉镜套在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的结构示意图、70°耳鼻喉镜的结构示意图;以及适用于70°耳鼻喉镜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2提供的90°耳鼻喉镜以及适用于90°耳鼻喉镜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现有的耳鼻喉镜1主要包括细长的镜管11,位于镜管近端的用于定位的锥形体13,以及位于远端的内窥镜12;内窥镜12可提供不同视角的观察视野,本实施例提供0°内窥镜,即内窥镜12定位在沿细长镜管延伸的方向;锥形体具有多个台阶131。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一次性耳鼻喉镜套,该耳鼻喉镜套具有一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管件2,所述中空管件2限定出一个与耳鼻喉镜的镜管尺寸匹配的空腔,该空腔的尺寸与耳鼻喉镜的镜管11尺寸匹配,这样,中空管件2套在耳鼻喉镜的镜管外侧时,将镜杆11与人体隔离,避免了耳鼻喉镜在重复使用过程防止病毒的交叉感染;传统的镜套为了插入方便,多采用硬质材料,而在本技术中,区别与现有的镜套硬质管体,如图2所示,该中空管件2具有一细长软质管体21以及形成在软质管体21远端的硬质筒形薄壁22;软质管体21与镜管摩擦接触,较之现有的硬质管体,摩擦力减小,不会出现摩擦声且也不易磨损管体;另外,在进入人体后,坚硬的管体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或者不适,而本技术提供的软质管体克服了以上缺陷,临床反响极好;如图2所示,软质管体前侧的硬质筒形薄壁则用硬质材料制作而成,如此,硬质材料不会发生褶皱或者变形,且其透明度高,镜头以及光源可清楚地拍摄到人体内的影像;另外此处的“硬质筒形薄壁”指的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结构,即中空管体将镜杆完全包裹,镜杆没有与人体接触;另外硬质筒形壁保留了方便耳鼻喉镜插入人体的优点;其中,所述筒形薄壁22具有一周向壁221以及一隔离顶222,作为优选,所述周向壁221内壁120度追加2筋条,即可以实现喉镜与喉镜套更好贴合,也能有效解决镜片取装的方便性。另外考虑到光学要求,隔离顶222采用超薄设计,最薄可达到20丝±5丝。为了避免中空管体套在镜杆外侧后不会发生脱落,同时由于其为一次性产品,也要兼顾取放方便。在本技术中,利用镜杆前端的锥形体13,中空管件2的远端具有硬质的扩口部3,扩口部3限定出的腔与锥形体的尺寸匹配,方便耳鼻喉镜镜管的插入;且该硬质扩口部3内壁设有与耳鼻喉镜镜管后端13的台阶131限位配合的限位件32,这样,在实现该硬质扩口部与镜管的锥形体紧贴的同时,避免该耳鼻喉镜套脱离镜管,另外扩口部的硬质材料使得扩口部与锥形体的分离过程快速方便;作为优选,所述限位件32的结构形式为限位凸点32和/或限位凸块,限位凸点和/或限位凸块定位在耳鼻喉镜镜管后端的台阶131实现该耳鼻喉镜套与耳鼻喉镜限位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口部3的外壁设有相对而设的两组防滑纹31,此时,只需要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捏住防滑纹,限位凸点会自动弹开,方便取下。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所述软质管体的内表面为磨砂表面;适度降低软质管体和镜管贴合紧密程度,方便取下管体;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硬质筒形壁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保证内窥镜可观察耳鼻喉内部情况,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的镜套整体所述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口部和/或筒形薄壁采用高透明环保材料MX731注塑成型;所述软质管体采用软质PVC管,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筒形薄壁以及扩口部朝向软质管体的一侧均凸伸出预留台阶223,33,该预留台阶223,33嵌入软质管体内腔,提高了连接精度和方便性,软质PVC管与前端的筒形薄壁过热熔/粘结方式连接。可以理解是,根据不同耳鼻喉镜的镜杆长度、直径以及内窥镜角度变化,本技术提供的一次性耳鼻喉镜套的规格可做多种变换,变换的目的旨在适应不同的耳鼻喉镜。另外,为了使得产品最小化,硬质筒形薄壁22外侧呈圆角设计,另外,为了避免了光学透射时圆角会产生折射的现象,其内侧采用无圆角(直角)设计。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70°内窥镜12a,所述周向壁221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其特征在于:该耳鼻喉镜套包括一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管件(2),所述中空管件(2)限定出一个与耳鼻喉镜的镜管尺寸匹配的空腔;所述中空管件具有一软质管体(21)以及形成在软质管体(21)远端的硬质筒形薄壁(22),所述硬质筒形薄壁(2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所述中空管件(2)的远端具有硬质的扩口部(3),所述扩口部(3)内壁设有与耳鼻喉镜锥形体台阶(131)限位配合的限位件(32),以避免该耳鼻喉镜套脱离镜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其特征在于:该耳鼻喉镜套包括一沿轴向延伸的中空管件(2),所述中空管件(2)限定出一个与耳鼻喉镜的镜管尺寸匹配的空腔;所述中空管件具有一软质管体(21)以及形成在软质管体(21)远端的硬质筒形薄壁(22),所述硬质筒形薄壁(22)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所述中空管件(2)的远端具有硬质的扩口部(3),所述扩口部(3)内壁设有与耳鼻喉镜锥形体台阶(131)限位配合的限位件(32),以避免该耳鼻喉镜套脱离镜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2)的结构形式为限位凸点和/或限位凸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口部(3)和/或筒形薄壁(22)采用高透明环保材料MX731制作而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耳鼻喉镜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薄壁(22)具有一周向壁(221)以及一隔离顶(222),所述周向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江春才徐敏李宏博李芳柄邱志欣夏大卫项腾王卫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