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桌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681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桌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印花面层、气凝胶隔热层、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纳米吸附层、固化层和基底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多功能桌布,既可以超强隔热,有效防止锅、盆或碗等器皿底部高温将桌面烫坏,又可以催化分解甲醛,进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A Multifunctional Table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桌布
本技术属于室内空气污染净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桌布。
技术介绍
当前在房屋装修过程中,都会使用大量的装修材料如人造板、壁纸、胶等,各种家装材料都将成为甲醛的释放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甲醛就开始从这些材料中释放,并且释放周期长达10年之久,有害物质造成的家装污染和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超标会严重地干扰我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长时间吸收甲醛气体会引起各种疾病。目前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室内甲醛浓度≤0.08mg/m3,吸入高浓度甲醛后,会出现呼吸道的严重刺激和水肿、眼刺痛、头痛,也可发生支气管哮喘,因此对装修后的房间和新购买的家具要进行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及时消除新家具所带来的有害气体的污染尤为重要。目前家庭中使用的普通桌布可以满足美观和避免饭菜粒等污染餐桌的需求,但没有去除甲醛的功能,因此开发一种多功能桌布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多功能桌布,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既可以超强隔热,有效防止锅、盆或碗等器皿底部高温将桌面烫坏,又可以催化分解甲醛,进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功能桌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水层、印花面层、气凝胶隔热层、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纳米吸附层、固化层和基底层。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进一步的,所述印花面层采用水浆、胶浆、油墨、烫金或热固的方式制备。进一步的,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层采用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或二氧化钛材料。进一步的,所述气凝胶隔热层所采用材料的纳米级别孔洞在20-100nm之间,三维纳米骨架颗粒在2-5n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中为纳米催化颗粒,所述的纳米催化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或纳米二氧化锰。进一步的,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中的纳米催化颗粒粒径在20-1000n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纳米吸附层为多孔纳米颗粒层,所述多孔纳米颗粒为沸石分子筛、硅藻土、纳米矿晶、蒙脱石、高岭土、凹凸棒石或海泡石。进一步的,所述多孔纳米颗粒的粒径在20-500n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基底层为针织布、梭织布、法兰绒或棉布;所述基底层的厚度在0.2-20mm之间;所述固化层厚度小于0.2μm;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厚度在50-2000nm之间;所述纳米吸附层厚度在50-2000nm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防水层、印花面层、气凝胶隔热层、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纳米吸附层、固化层和基底层两两之间通过热压、超声波复合法或涂覆法焊接固定。进一步的,所述固化层采用三乙烯四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多异氰酸酯或聚碳化二亚胺涂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桌布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桌布,以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等高分子聚合物为防水层,可有效防止桌布受潮或被水渍浸湿污染;以气凝胶为隔热层,可有效防止锅碗瓢盆等容器底部高温将桌面烫坏;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中的纳米催化颗粒分布于基底层的所有纤维单丝的表面,且所述的纳米催化颗粒包埋于所述的固化层中;所述的纳米吸附层是一种多孔结构层,该吸附层和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均具有去除室内甲醛异味的功能,并且该多功能桌布加工方式简单,可制成不同形状、不同印花图案的多功能化桌布。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多功能桌布的简单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防水层;2-印花面层;3-气凝胶隔热层;4-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5-纳米吸附层;6-固化层;7-基底层。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桌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水层1、印花面层2、气凝胶隔热层3、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纳米吸附层5、固化层6和基底层7。其中,所述防水层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其中,所述印花面层2采用热固的方式制备。其中,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层3采用单分子二氧化硅材料。所述气凝胶隔热层3所采用的单分子二氧化硅材料的纳米级别孔洞为20nm,三维纳米骨架颗粒为2nm。其中,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中为纳米催化颗粒,所述的纳米催化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中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在20-1000nm之间。其中,所述纳米吸附层5为多孔纳米颗粒层,所述多孔纳米颗粒为沸石分子筛。沸石分子筛的粒径在20-500nm之间。其中,所述基底层7为针织布;所述基底层7的厚度为2mm;所述固化层6厚度为0.1μm;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厚度为250nm;所述纳米吸附层5厚度为1000nm。其中,所述固化层采用三乙烯四胺涂层。其中,所述防水层1、印花面层2、气凝胶隔热层3、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纳米吸附层5、固化层6和基底层7两两之间通过热压焊接固定。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桌布,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水层1、印花面层2、气凝胶隔热层3、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纳米吸附层5、固化层6和基底层7。其中,所述防水层1的材质为聚氯乙烯。其中,所述印花面层2采用胶浆的方式制备。其中,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层3采用三氧化二铝材料。所述气凝胶隔热层3所采用的三氧化二铝材料的纳米级别孔洞为50nm,三维纳米骨架颗粒为5nm。其中,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中为纳米催化颗粒,所述的纳米催化颗粒为纳米氧化锌。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中的纳米氧化锌粒径在20-1000nm之间。其中,所述纳米吸附层5为多孔纳米颗粒层,所述多孔纳米颗粒为凹凸棒石。凹凸棒石的粒径在20-500nm之间。其中,所述基底层7为针织布;所述基底层7的厚度为3mm;所述固化层6厚度为0.15μm;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桌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水层(1)、印花面层(2)、气凝胶隔热层(3)、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纳米吸附层(5)、固化层(6)和基底层(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桌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防水层(1)、印花面层(2)、气凝胶隔热层(3)、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纳米吸附层(5)、固化层(6)和基底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1)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苯乙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凝胶隔热层(3)采用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或二氧化钛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隔热层(3)所采用材料的纳米级别孔洞在20-100nm之间,三维纳米骨架颗粒在2-5n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中为纳米催化颗粒,所述的纳米催化颗粒为纳米二氧化钛、纳米氧化锌或纳米二氧化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桌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纳米颗粒催化分解层(4)中的纳米催化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川刘玉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清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