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煤泥沉淀的煤水收集系统及含煤废水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止煤泥沉淀的煤水收集系统及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属于火力发电厂的配套设施领域。
技术介绍
常规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如下:含煤废水→一级煤水收集池(煤场周边)→煤水输送泵→含煤废水沉淀池→中间水泵(上清液)→含煤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合格废水回用至煤场。煤水沉淀池内的煤泥经煤泥抓斗抓出后送回煤场。含煤废水处理工艺因含煤废水处理装置的不同而不同,大致可分为混凝加药法、电子絮凝法、高塔法等等,但是相同之处就是都需要一级煤场收集池和含煤废水沉淀池。含煤废水处理系统是燃煤发电厂故障率最高的水处理系统,主要就是因为一级煤水收集池和含煤废水沉淀池因煤泥淤积而导致整套系统停运。如图1所示:因煤水收集池内的煤水含固量较高,导致煤水收集池内煤泥沉积速度非常快,如煤泥清理不及时,则会导致整个含煤废水处理系统停运,煤水则一直从收集池溢流。有鉴于此,在申请号为201310597414.2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燃煤电厂硬化卸煤广场地面的煤水收集系统,上述对比文件存在投资高和人力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煤泥沉淀的煤水收集系统,包括煤水沉淀池(1)、溢流堰(2)、含煤废水处理装置(3)、煤泥抓斗(4)和含煤废水收集装置(5),所述溢流堰(2)安装在煤水沉淀池(1),且溢流堰(2)将煤水沉淀池(1)分隔为煤水沉淀区(6)和溢流区(7),所述含煤废水处理装置(3)与溢流区(7)连接,所述煤泥抓斗(4)位于煤水沉淀区(6)的上方,所述含煤废水收集装置(5)与煤水沉淀区(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煤废水收集装置(5)包括煤水收集池(51)、液位计(52)、含煤废水供给管道(53)、母管(54)、支管(55)、通孔(56)、闷盖(57)、一号回流管道(58)、二号回流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煤泥沉淀的煤水收集系统,包括煤水沉淀池(1)、溢流堰(2)、含煤废水处理装置(3)、煤泥抓斗(4)和含煤废水收集装置(5),所述溢流堰(2)安装在煤水沉淀池(1),且溢流堰(2)将煤水沉淀池(1)分隔为煤水沉淀区(6)和溢流区(7),所述含煤废水处理装置(3)与溢流区(7)连接,所述煤泥抓斗(4)位于煤水沉淀区(6)的上方,所述含煤废水收集装置(5)与煤水沉淀区(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含煤废水收集装置(5)包括煤水收集池(51)、液位计(52)、含煤废水供给管道(53)、母管(54)、支管(55)、通孔(56)、闷盖(57)、一号回流管道(58)、二号回流管道(59)、三号回流管道(510)、四号回流管道(511)、五号回流管道(512)、一号输送泵(513)、二号输送泵(514)、一号蝶阀(515)和二号蝶阀(516);所述液位计(52)安装在煤水收集池(51)上,所述含煤废水供给管道(53)与煤水收集池(51)连通,所述母管(54)位于煤水收集池(51)内,所述支管(55)的一端与母管(54)连通,所述闷盖(57)安装在支管(55)的另一端,所述通孔(56)设置在支管(55)上,所述一号回流管道(58)的一端和二号回流管道(59)的一端均位于煤水收集池(51)内,所述一号回流管道(58)的另一端和二号回流管道(59)的另一端均与三号回流管道(510)连通,所述三号回流管道(510)的两端分别与四号回流管道(511)的一端和五号回流管道(512)的一端连通,所述四号回流管道(511)的另一端与母管(54)连通,所述五号回流管道(512)的另一端与煤水沉淀池(1)连通,所述一号输送泵(513)和二号输送泵(514)分别安装在一号回流管道(58)和二号回流管道(59)上,所述一号蝶阀(515)和二号蝶阀(516)分别安装在四号回流管道(511)和五号回流管道(5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煤泥沉淀的煤水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水收集池(51)包括煤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国瑞,赵建,衡世权,张山山,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