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4598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与外部污水产出装置相配合的进水管单元;污水处理桶;污泥处理桶,其内部设置有容纳污泥的烘干组件;其中,所述进水管单元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内桶连通,所述外桶底部通过抽污泥泵和抽污泥管与烘干组件连通;所述烘干组件的另一端通过出料口与出料仓连通,所述出料仓通过垂直提升组件与外界的有机肥储存池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能够通过地埋式污水处理桶与污泥处理桶,通过二者的配合既可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又可以对其产生污泥进行处理,实现了污水处理后的污泥进行二次加工处理,使其成为可循环利用的有机肥料,同时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Buried integrated sewa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环境污染处理情况下使用的系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在污染分散地区对环境治理情况下使用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成熟的污水处理技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工程上衍生出许多工艺流程,如活性污泥法的A/0、A2/0工艺,生物膜法的IFAS工艺,以及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结合的A/0-IFAS工艺。传统污水处理设备及流程如附图1-4所示,而按照上述工艺,其处理之前的污水都需要经过一级预处理后的污水(阻挡去除漂浮物、沉淀泥沙等),综合现有相关报道,A/0-IFAS工艺能结合二者的优点,同时克服二种工艺的缺点,但是,上述污水方案均需要建设多个分段处理池,后池与前池之间的返流需要泵,适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不适用于解决量少分散的污水,而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指的是生活污水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如适合城郊、小范围别墅和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以使其处理后能达到直接排放的要求,同时能对后期的污泥进行利用,而进一步的按照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设备应该具有以下特点:(1)不依赖于复杂的基础设施;(2)不依赖于专业人员和公司,系统运行和维护管理简单;(3)不易受到人为破坏;(4)应用范围和规模广泛。而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专利号200920022699.6和专利号201120152594.X的设备虽然解决了上述部分问题,但不能解决无需专业技术人员值守和维护保养,具体来说,201120152594.X仅为反A/0工艺,没有IFAS工艺;在污水在量和污染物波动时,处理效果差;而200920022699.6虽然采用了A/0-IFAS工艺,但在内桶中使用的生物填料载体为悬浮中空球,在曝气时,生物填料球会被搅动曝气盘击中破碎沉入污泥区,运行一段时间后,随着悬浮中空球的不断破碎,不但达不到IFAS效果,还需要停机开盖人工捞出悬浮中空球碎片,增加维护和重新植入的成本。另外,这些技术都存在只能对污水处理成可排放的水和污泥,但污泥的排放又存在问题,如就地排放,因其本身具有的湿润度,使得其会对排放地的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因其处理量的问题,没有办法进行大规模处理以使其进行循环利用到农业生产中,故其虽然进行了污水处理,但没有产生任何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能够通过地埋式污水处理桶与污泥处理桶,使得其不易被人为所破坏,同时通过二者的配合既可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又可以对其产生污泥进行处理,防止其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对基础设施要求较低,无需要其它设备进行配合,同时可根据应用范围对其桶体大小进行调整,适应性更好,同时通过污水处理桶与污泥处理桶的配合,实现了污水处理后的污泥进行二次加工处理,在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使其成为可循环利用的有机肥料,减少农村对肥料的投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同时更加的环保,有利用可持续的利用和发展。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与外部污水产出装置相配合的进水管单元;埋设在地底,且顶部与安装面持平的污水处理桶,其包括外桶、内桶,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以及内桶的内外侧壁均被配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内桶底部通过锥形筒进而设置在外桶内部,所述内桶底部设置有与锥形筒连通的出口,所述锥形筒上设置有多个溢流孔,进而使内桶与外桶连通;埋设在地底,且顶部与安装面持平的污泥处理桶,其被配置为双层结构以在二者之间构建容纳保温层的腔体,所述污泥处理桶被配置为横置,其内部还设置有容纳污泥的烘干组件;其中,所述进水管单元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内桶连通,所述外桶底部通过抽污泥泵和抽污泥管与烘干组件连通;所述烘干组件的另一端通过出料口与出料仓连通,所述出料仓通过垂直提升组件与外界的有机肥储存池连通。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烘干组件被配置为包括横向设置在污泥处理桶内的烘干桶;其中,所述烘干桶被配置为呈台阶状,其一端设置有对污泥进行压实去水份处理的螺旋机构,另一端设置有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的旋转加热机构;所述旋转加热机构与螺旋机构的旋转方向被配置为相反;所述螺旋机构被配置为呈至少两段,且在污泥的流动方向上,各段与烘干桶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呈递减状态,横截面的宽度呈递增状态;所述螺旋机构的段与段之间设置有锥形挤压机构,且其在靠近加热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上的外周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勺,各所述搅拌勺勺柄的两侧上设置有倾斜面。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旋转加热机构被配置为包括:与动力机构相配合的转轴,设置在转轴外周上的三个加热段;设置在各加热段之间的设置有旋转搅拌至少一个旋转搅拌棒;其中,在污泥的流出方向上,各加热段的功率被配置为呈递增状态,且各加热段与烘干筒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呈递减状态,且各加热段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螺旋环形槽,且相邻环形槽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部;各所述旋转搅拌棒在朝向烘干筒的一端设置有向转轴折弯的拨片,各所述旋转搅拌棒外侧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搅拌齿,且各所述旋转搅拌棒上设置有多个通槽,在空间上呈格栅状。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上可拆卸设置有弧形挡板,其被配置为与内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棕弧形挡板之上设置有外部土壤结构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压力阀,所述出水管在与土壤相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通过弹性元件进而与出水管的侧壁连接;所述弧形挡板与外桶底部之间设置有多层格栅状的隔板,以间隔成多级沉淀区和污泥区,其中各层隔板通过至少两个相互交叉,且呈U字状支撑件进而与其顶部的固定环连接,所述支撑件在与污水处理桶侧壁相配合的侧边上设置有滑条,所述污水处理桶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条相配合的滑槽;相邻的隔板之间设置有球状的第一生物填料,且各隔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生物填料相配合的弧形限定槽。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内桶上端通过一环形卡板进而与外桶侧壁呈卡紧状态;所述内桶内设置有多层内弯的肋条,各层肋条在空间上相互错开设置,各所述肋条上缠设有绳形结构的第二生物填料;所述内桶的顶部敞开进而与外通连通,进而在其上方区分得到爆气区;所述内桶的上端内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状的导流板,其上设置有锥形结构的导流槽。优选的是,其中,与污水处理桶相配合的双层平盖,其内部腔体内设置有控制箱;其中,所述平盖在朝向污水处理桶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曝气电机,其动力输出轴上连接上有T字状的搅动曝气盘,其底部被配置为具有螺旋锥;与平盖相配合以实现曝气电机限定的支撑件,其外侧壁在与动力输出轴相配合的位置上设置有轴承,所述支撑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防水层。优选的是,其中,所述进水管单元被配置为包括:与污水处理桶连通的主管;一端与主管连通,另一端通过调节池和/或缺氧池与化粪池连通的至少一个支管;其中,所述调节池和/或缺氧池的前端还设置有隔油池和/或沉淀池。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有机肥储存池上枢接设置有盖端,其在与有机肥储存池配合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紫外灭菌灯;所述盖端在朝向有机肥储存池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有机肥储存池的侧壁在不同高度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有机肥储存池的顶部、底部侧壁上分别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储水池、第二储水池,所述有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污水产出装置相配合的进水管单元;埋设在地底,且顶部与安装面持平的污水处理桶,其包括外桶、内桶,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以及内桶的内外侧壁均被配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内桶底部通过锥形筒进而设置在外桶内部,所述内桶底部设置有与锥形筒连通的出口,所述锥形筒上设置有多个溢流孔,进而使内桶与外桶连通;埋设在地底,且顶部与安装面持平的污泥处理桶,其被配置为双层结构以在二者之间构建容纳保温层的腔体,所述污泥处理桶被配置为横置,其内部还设置有容纳污泥的烘干组件;其中,所述进水管单元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内桶连通,所述外桶底部通过抽污泥泵和抽污泥管与烘干组件连通;所述烘干组件的另一端通过出料口与出料仓连通,所述出料仓通过垂直提升组件与外界的有机肥储存池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外部污水产出装置相配合的进水管单元;埋设在地底,且顶部与安装面持平的污水处理桶,其包括外桶、内桶,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以及内桶的内外侧壁均被配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内桶底部通过锥形筒进而设置在外桶内部,所述内桶底部设置有与锥形筒连通的出口,所述锥形筒上设置有多个溢流孔,进而使内桶与外桶连通;埋设在地底,且顶部与安装面持平的污泥处理桶,其被配置为双层结构以在二者之间构建容纳保温层的腔体,所述污泥处理桶被配置为横置,其内部还设置有容纳污泥的烘干组件;其中,所述进水管单元的出水端通过进水管与内桶连通,所述外桶底部通过抽污泥泵和抽污泥管与烘干组件连通;所述烘干组件的另一端通过出料口与出料仓连通,所述出料仓通过垂直提升组件与外界的有机肥储存池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组件被配置为包括横向设置在污泥处理桶内的烘干桶;其中,所述烘干桶被配置为呈台阶状,其一端设置有对污泥进行压实去水份处理的螺旋机构,另一端设置有对污泥进行烘干处理的旋转加热机构;所述旋转加热机构与螺旋机构的旋转方向被配置为相反;所述螺旋机构被配置为呈至少两段,且在污泥的流动方向上,各段与烘干桶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呈递减状态,横截面的宽度呈递增状态;所述螺旋机构的段与段之间设置有锥形挤压机构,且其在靠近加热机构的一侧设置有搅拌部,所述搅拌部上的外周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搅拌勺,各所述搅拌勺勺柄的两侧上设置有倾斜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加热机构被配置为包括:与动力机构相配合的转轴,设置在转轴外周上的三个加热段;设置在各加热段之间的设置有旋转搅拌至少一个旋转搅拌棒;其中,在污泥的流出方向上,各加热段的功率被配置为呈递增状态,且各加热段与烘干筒内侧壁之间的距离被设置为呈递减状态,且各加热段的外周上设置有多个螺旋环形槽,且相邻环形槽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部;各所述旋转搅拌棒在朝向烘干筒的一端设置有向转轴折弯的拨片,各所述旋转搅拌棒外侧周向上设置有多个搅拌齿,且各所述旋转搅拌棒上设置有多个通槽,在空间上呈格栅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桶的内侧壁上可拆卸设置有弧形挡板,其被配置为与内桶之间具有间隙,且所棕弧形挡板之上设置有外部土壤结构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压力阀,所述出水管在与土壤相接触的位置上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通过弹性元件进而与出水管的侧壁连接;所述弧形挡板与外桶底部之间设置有多层格栅状的隔板,以间隔成多级沉淀区和污泥区,其中各层隔板通过至少两个相互交叉,且呈U字状的支撑件进而与其顶部的固定环连接,所述支撑件在与污水处理桶侧壁相配合的侧边上设置有滑条,所述污水处理桶侧壁上设置有与滑条相配合的滑槽;相邻的隔板之间设置有球状的第一生物填料,且各隔板上设置有与第一生物填料相配合的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丕荣竹文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京宾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宜宾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