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449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电系统,为了对搭载于电动车辆的车载电池进行充电而设置于电动车辆的外部。上述充电系统具备:充电器,向车载电池供给电力;外部冷却装置,冷却车载电池;以及车外控制器,对充电器以及外部冷却装置的驱动进行控制。外部冷却装置具备:外部流路,设置于充电系统内,供外部制冷剂流动;冷却机构,至少具有压缩机,冷却外部制冷剂;以及热交换器,使被冷却后外部制冷剂与为了冷却车载电池而在电动车辆内流动的内部制冷剂或向电动车辆输送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

Char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系统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为了对搭载于电动车辆的车载电池进行充电而设置于电动车辆的外部的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广泛公知有搭载旋转电机作为行驶动力源之一的电动车辆。上述电动车辆搭载有与旋转电机之间收授电力的车载电池。在车载电池的SOC降低了的情况下,车载电池使用外部电力来充电。这里,提出了一种使车载电池的充电时间缩短的快速充电。在上述快速充电中,由于在车载电池流动大电流,所以能够以比较短的时间完成充电,但另一方面,车载电池的发热量会增加。若车载电池的温度因这样的发热而过度变高,则有时会导致车载电池的劣化。鉴于此,提出了一项在快速充电时利用搭载于电动车辆的冷却装置来冷却车载电池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83670中公开了如下的技术:对车辆设置向电源部(车载电池)送风的送风风扇和具有压缩机并且产生冷却气流的空调单元,在电源部为第一温度以上小于第二温度的情况下,驱动送风风扇,在为第二温度以上的情况下,除了使送风风扇工作之外,还追加使压缩机工作。根据上述的日本特开2009-83670的技术,由于车载电池不仅被空冷,还被由压缩机生成的冷却气流强制冷却,所以能够某种程度地抑制车载电池的温度上升。一般,为了上述那样的电池冷却而使用的压缩机是在车厢的制冷中使用的空调用压缩机。该空调用压缩机的能力被决定为某种程度,存在难以充分对快速充电时的车载电池进行冷却的情况。另外,在不搭载发动机的电动汽车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将发动机的排热利用于制热,所以存在搭载热泵式空调的情况。在使用该热泵式空调进行制热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在车载电池的冷却中使用空调用压缩机的情况。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在进行外部充电时能够更适当地冷却车载电池的充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方式是构成为对搭载于电动车辆的车载电池进行充电且被设置于上述电动车辆的外部的充电系统。上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外部冷却装置以及车外控制器。上述充电器构成为向上述车载电池供给电力。上述外部冷却装置构成为冷却上述车载电池。上述外部冷却装置包括供外部制冷剂流动的外部流路、构成为冷却上述外部制冷剂的冷却机构、以及热交换器。上述外部流路被设置于上述充电系统内。上述冷却机构至少包括压缩机。上述热交换器构成为使被冷却后的上述外部制冷剂与为了冷却上述车载电池而在上述电动车辆内流动的内部制冷剂或向上述电动车辆输送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上述车外控制器构成为对上述充电器以及上述外部冷却装置的驱动进行控制。若形成为上述结构,则即便搭载于电动车辆的冷却装置的能力低,另外,即使正执行热泵制热,也能够利用外部冷却装置冷却车载电池。因此,进行外部充电时,能够更适当地冷却车载电池。上述电动车辆可以具备内部冷却装置,该内部冷却装置构成为通过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来冷却上述车载电池,上述车外控制器构成为在需要冷却上述车载电池且上述车载电池的温度比上述外部空气的温度高的情况下,向上述电动车辆指示利用基于上述内部冷却装置进行的与上述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来冷却上述车载电池。通过利用外部空气来冷却车载电池,能够减少该车载电池的冷却所需的电力。在上述充电系统中,上述车外控制器可以构成为基于上述内部冷却装置的冷却量与上述车载电池的发热量的比较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基于上述外部冷却装置的外部冷却。在仅通过内部冷却装置而冷却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外部冷却装置,能够抑制伴随着外部冷却装置使用的电力的消耗、费用的产生。在上述充电系统中,上述车外控制器可以构成为在正执行上述电动车辆的充电过程中需要冷却上述电动车辆的上述车载电池、且上述车载电池的温度比上述外部空气的温度高、且在上述电动车辆中不存在热要求的情况下,使来自上述车载电池的热利用于其他电动车辆的电池暖机。通过成为上述结构,能够将其他电动车辆的电池高效地暖机,能够有效地防止该其他电动车辆中的充电开始的延迟、行驶开始时的电力输出限制等。在上述充电系统中,上述车外控制器可以构成为在一定时间内被输入了2个以上的上述电动车辆的充电指示的情况下,基于各电动车辆的充电限制时间以及每单位时间的发热量来决定开始上述充电的顺序亦即待机位次。通过成为上述结构,能够高效地进行多个电动车辆的充电。上述充电系统可以还具备相对于设置在上述电动车辆的进口装卸自如的插头。上述外部冷却装置可以还具备旁通流路,该旁通流路被设置为供上述内部制冷剂流动并且与设置于上述电动车辆内的车载流路进行流体连结来将上述内部制冷剂导向上述热交换器,并且使通过了上述热交换器后的上述内部制冷剂返回至上述车载流路。上述热交换器可以使被冷却的上述外部制冷剂与上述内部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上述插头具有将上述充电器与上述车载电池电连接的电力端子和将上述旁通流路与上述车载流路进行流体连结的流体连接器。通过成为上述结构,能够利用外部冷却装置高效地冷却内部制冷剂。在上述充电系统中,上述充电器可以构成为以非接触的方式向上述车载电池输送电力。上述外部冷却装置可以还包括向上述电动车辆输送风的外部风扇。上述热交换器可以构成为使上述外部制冷剂与被上述外部风扇向上述电动车辆输送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通过成为上述结构,即便在非接触充电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冷却车载电池。根据上述充电系统,即便搭载于电动车辆的冷却装置的能力低,另外,即使正执行热泵制热,也能够利用外部冷却装置冷却车载电池。因此,在进行外部充电时,能够更适当地冷却车载电池。附图说明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技术及工业重要性进行说明,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其中,图1是充电站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充电站的内部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内部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外部冷却装置的结构的图。图5是表示充电站中的充电的流程的流程图。图6是表示充电时的冷却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图7是判断是否需要冷却所参照的温度映射。图8是表示内部冷却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图。图9是表示外部冷却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充电时的冷却处理的流程的其他例子的流程图。图11是非接触充电方式的充电站的简图。图12是表示步骤S34的内部处理的流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充电站10的示意图。该充电站10是对搭载于电动车辆100的车载电池106进行充电的设施,是具有多个充电桩12的充电系统的例子。成为充电对象的电动车辆100只要能够实现外部充电即可,可以是具有旋转电机与发动机作为动力源的混合动力车辆,也可以仅借助旋转电机的动力来进行行驶的电动汽车。充电站10具有多个充电桩12和管理该多个充电桩12的中央控制部20。如图1所示,各充电桩12具有向用户提供信息的输出部16和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指示的输入部18。输出部16例如由显示器、扬声器、灯等单独构成或将它们组合而构成。输入部18例如由按钮、键盘、触摸面板、麦克等单独构成或将它们组合而构成。另外,在充电桩12还设置有充电插头14,该充电插头14被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电动车辆100的进口(inlet)102。在该充电插头14除了设置有用于向车载电池106输送电力的电力端子之外,还设置有用于与电动车辆100之间收授电信号的信号端子、和与电动车辆100内的流路进行流体连结的流体连接器,稍后将对此进行叙述。设置于一个充电站10的充电桩12的个数只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电系统,构成为对搭载于电动车辆的车载电池进行充电且被设置于所述电动车辆的外部,其中,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构成为向所述车载电池供给电力;外部冷却装置,构成为对所述车载电池进行冷却,该外部冷却装置包括供外部制冷剂流动的外部流路、构成为冷却所述外部制冷剂的冷却机构、以及热交换器,所述外部流路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内,所述冷却机构至少包括压缩机,所述热交换器构成为使被冷却后的所述外部制冷剂与为了冷却所述车载电池而在所述电动车辆内流动的内部制冷剂或向所述电动车辆输送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车外控制器,构成为对所述充电器以及所述外部冷却装置的驱动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7 JP 2018-0202071.一种充电系统,构成为对搭载于电动车辆的车载电池进行充电且被设置于所述电动车辆的外部,其中,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充电器,构成为向所述车载电池供给电力;外部冷却装置,构成为对所述车载电池进行冷却,该外部冷却装置包括供外部制冷剂流动的外部流路、构成为冷却所述外部制冷剂的冷却机构、以及热交换器,所述外部流路设置于所述充电系统内,所述冷却机构至少包括压缩机,所述热交换器构成为使被冷却后的所述外部制冷剂与为了冷却所述车载电池而在所述电动车辆内流动的内部制冷剂或向所述电动车辆输送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车外控制器,构成为对所述充电器以及所述外部冷却装置的驱动进行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系统,其中,所述电动车辆具备内部冷却装置,该内部冷却装置构成为通过与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来冷却所述车载电池,所述车外控制器构成为在需要冷却所述车载电池且所述车载电池的温度比所述外部空气的温度高的情况下,指示所述电动车辆利用基于所述内部冷却装置的与所述外部空气的热交换来冷却所述车载电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系统,其中,所述车外控制器构成为基于所述内部冷却装置的冷却量与所述车载电池的发热量的比较结果,来决定是否需要基于所述外部冷却装置的冷却亦即外部冷却。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系统,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内隆行三本亮阵野国彦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