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肥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430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3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肥机,包括:用于输送肥料的输肥管路部分(1),用于进水且与所述施肥管路部分(1)相连通的进水管路部分(2),用于出水的出水管路部分(3),增压泵(4)和电控部分(5);所述进水管路部分(2)与所述增压泵(4)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部分(3)与所述增压泵(4)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肥管路部分(1)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11),所示第一流量调节阀(11)为手动流量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施肥机能够有效控制施肥浓度和施肥量,降低工作能耗。

A Fertilizer Applic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肥机
本技术涉及施肥灌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施肥机。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土地很难提供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所有养分,因此需要对农作物进行施肥。传统大田滴灌、喷灌等管网系统施肥时常用压差施肥罐,压差施肥罐存在施肥浓度在施肥过程中不一致,施肥量不可控,而且需要主管网形成额外的压力差驱动压差施肥罐工作,能耗损失较高。而文丘里管施肥器同样需要主管网形成额外的压力差驱动文丘里施肥器工作,能耗损失较高,施肥量不可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肥机,解决现有施肥装置施肥浓度不均、施肥量不可控的弊端。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施肥机,包括:用于输送肥料的输肥管路部分,用于进水且与所述施肥管路部分相连通的进水管路部分,用于出水的出水管路部分,增压泵和电控部分;所述进水管路部分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部分与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肥管路部分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所示第一流量调节阀为手动流量调节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输肥管路部分还包括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一接头相连接的第一止回阀、第一流量计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量计相连接的第二接头;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设置在所述第一止回阀与所述第一流量计之间分别与所述第一止回阀、所述第一流量计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止回阀为角座止回阀。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进水管路部分包括: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三接头相连接的文丘里管,以及与所述文丘里管相连接的第四接头;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文丘里管的支路与所述输肥管路部分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进水管路部分还包括: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一压力表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与所述第三接头相连接的一端,所述第二压力表设置于所述文丘里管与所述第四接头连接的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压力表为电接点压力表;所述第二压力表为负压压力表。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出水管路部分包括:第五接头,与所述第五接头相连接的第二止回阀,与所述第二止回阀相连接的第六接头;所述第六接头与所述增压泵的出水口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增压泵为不锈钢卧式离心泵。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用于支承所述输肥管路部分、所述进水管路部分、所述出水管路部分、所述增压泵和所述电控部分的框架部分;所述框架部分为型材构成的框架结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所述框架部分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承载梁,与所述承载梁相互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梁,支承在所述承载梁上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立柱,与所述立柱相互连接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连接梁,以及安装在所述承载梁上的支脚;所述承载梁、所述第一连接梁、所述立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梁分别采用铝型材制成。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案,管网压力水通过第三接头进入进水管路部分,第一压力表检测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增压泵启动,水流由进水管路部分向出水管路方向输送,使得进水管路部分的文丘里管的进出口处形成压力差,第一止回阀用于防止水流倒流,此时可以手动打开输肥管路部分的第一流量调节阀进行吸肥,使肥料进行文丘里管与水均匀混合。同时,可以根据第一流量计对第一流量调节阀进行调节,从而对吸肥量的精准控制,有利于保证定量施肥和施肥均匀,同时避免了管网供水形成额外的压力差,能够大大降低工作能耗。附图说明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施肥机的结构图;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框架部分的结构图;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输肥管路部分的分解示图;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进水管路部分的分解示图;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出水管路部分的分解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针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施肥机包括输肥管路部分1、进水管路部分2、出水管路部分、增压泵4、电控部分5和框架部分6。其中框架部分6用于支承输肥管路1、进水管路2、出水管路3、增压泵4和电控部分5。输肥管路部分1用于输送肥料,进水管路部分3用于进水并且与输肥管路部分1相连通,从而可以实现水肥混合。出水管路部分3用于出水。本技术的进水管路部分2与增压泵4的进水口连接,出水管路部分3与增压泵4的出水口相连接,电控部分5用于控制增加泵的开启和关闭。此外,本技术的输肥管路部分1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11,并且第一流量调节阀11为手动流量调节阀,可以手动对施肥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施肥量可控、施肥均匀的目的。以下对本技术的施肥机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框架部分6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承载梁61、第一连接梁62、立柱63、第二连接梁64和支架65。第一连接梁62位于两承载梁61之间并且与两承载梁61相互垂连接的第一连接梁6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梁62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梁62相互平行地设置,并且第一连接梁62与承载梁61在同一平面内。立柱63支承在承载梁61上,并且与承载梁61相互垂直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立柱63设置有两个,两个立柱63分别设置在两个承载梁61上。第二连接梁64位于两个立柱63之间,分别与两个立柱63垂直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梁64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梁64相互平行地设置。本技术的支脚65设置在承载梁61的下侧,起到支承作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支脚65设有四个,四个支脚65两两相对设置在两个承载梁61下侧,与承载梁61固定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承载梁61、第一连接梁62、立柱63和第二连接梁64均采用铝型材料制成。本技术的施肥机,通过设置框架部分6,来支承施肥管路部分1、进水管路部分2、出水管路部分3、增压泵4和电控部分5,可以很好的保证本技术施肥机的稳定性。结合图1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施肥管路部分1还包括第一接头12、第一止回阀13、流量计14和第二接头1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头12的开口端与进水管路部分2相连通,第一接头12的另一端与通过管路与第一止回阀13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回阀13采用角座止回阀,防止回流。本技术的第一流量调节阀11位于第一止回阀13和第一流量计14之间,分别与第一止回阀13和第一流量计14相连接。在本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肥料的输肥管路部分(1),用于进水且与所述输肥管路部分(1)相连通的进水管路部分(2),用于出水的出水管路部分(3),增压泵(4)和电控部分(5);所述进水管路部分(2)与所述增压泵(4)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部分(3)与所述增压泵(4)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肥管路部分(1)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11),所示第一流量调节阀(11)为手动流量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输送肥料的输肥管路部分(1),用于进水且与所述输肥管路部分(1)相连通的进水管路部分(2),用于出水的出水管路部分(3),增压泵(4)和电控部分(5);所述进水管路部分(2)与所述增压泵(4)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部分(3)与所述增压泵(4)的出水口相连接;所述输肥管路部分(1)包括第一流量调节阀(11),所示第一流量调节阀(11)为手动流量调节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肥管路部分(1)还包括第一接头(12),与所述第一接头(12)相连接的第一止回阀(13)、第一流量计(14)以及与所述第一流量计(14)相连接的第二接头(15);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11)设置在所述第一止回阀(13)与所述第一流量计(14)之间分别与所述第一止回阀(13)、所述第一流量计(14)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回阀(13)为角座止回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部分(2)包括:第三接头(21),与所述第三接头(21)相连接的文丘里管(22),以及与所述文丘里管(22)相连接的第四接头(23);所述第四接头(23)与所述增压泵(4)的进水口相连接;所述文丘里管(22)的支路(221)与所述输肥管路部分(1)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施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路部分(2)还包括:第一压力表(24)和第二压力表(25);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绍新门旗李宁乌力吉边新洋
申请(专利权)人:京蓝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京蓝沐禾节水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