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高压电线及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4133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1:40
提供能够实现耐冲击性和屏蔽性的提高的车辆用高压电线。高压电线(13)通过芯线(21)、将芯线(2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层(22)、以及将绝缘包覆层(22)的外周包覆的呈筒状的保护构件(23)设置为同轴状而构成。保护构件(23)通过包括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的多根线材编织而构成,第1线材(24)由导体形成,第2线材(25)由具备比第1线材(24)高的强度特性的具有绝缘性的增强纤维形成。

High Voltage Wire and Wire Harness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高压电线及线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高压电线及线束。
技术介绍
以往,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车辆具备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电动机、连接到该电动机的逆变器、以及向该逆变器供给电力的高压电池,逆变器和高压电池通过包括正负两条高压电线的线束相互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6355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在与如上述的车载高压电池电连接的高压电线中,对车辆碰撞时等的耐冲击性能和防止从电线向外部的噪声辐射、来自外部的噪声侵入的屏蔽性能的并存进行讨论。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耐冲击性和屏蔽性的提高的车辆用高压电线及线束。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辆用高压电线是与车载的高压电池电连接的车辆用高压电线,通过芯线、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层、以及将所述绝缘包覆层的外周包覆的呈筒状的保护构件设置为同轴状而构成,所述芯线由导体形成并与所述高压电池电连接,所述保护构件通过包括第1线材和第2线材的多根线材编织而构成,所述第1线材由导体形成,所述第2线材由具备比所述第1线材高的强度特性的具有绝缘性的增强纤维形成。根据该构成,高压电线的绝缘包覆层被由第1线材和第2线材构成的保护构件覆盖,第1线材由导体形成,第2线材由增强纤维构成,因此能够实现高压电线的耐冲击性和屏蔽性的提高。在上述车辆用高压电线中,所述第2线材由芳酰胺纤维形成。根据该构成,因为构成保护构件的第2线材由芳酰胺纤维形成,所以能够使高压电线的耐冲击性适当地提高。在上述车辆用高压电线中,所述第1线材由铜线形成。根据该构成,因为构成保护构件的第1线材由铜线构成,所以能够适当地确保高压电线的屏蔽性。在上述车辆用高压电线中,所述第1线材由铝线构成。根据该构成,因为构成保护构件的第1线材由铝线形成,所以能够适当地确保高压电线的屏蔽性。解决上述课题的线束具备上述记载的车辆用高压电线。根据该构成,在线束的高压电线中,能够实现耐冲击性和屏蔽性的提高。根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几个方式的车辆用高压电线及线束,能够实现耐冲击性和屏蔽性的提高。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及优点,从以下记载和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的例子的附图可一起明了。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线束的概要构成图。图2是相同方式的线束的剖视图。图3是相同方式的正极侧高压电线的概要构成图。图4是示出变形例的正极侧高压电线中的保护构件的编织结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按照图1~图3对车辆用高压电线及线束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说明便利起见,有时将构成的一部分夸张或者简化示出。另外,关于各部分的尺寸比率,也有时与实际不同。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束10在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等中为了将例如设置于车辆后部的高压电池11和设置于车辆前部的逆变器12连接,而以在车辆的地板下面等通过的方式布线。逆变器12与成为车辆行驶的动力源的车轮驱动用电动机(省略图示)连接,由高压电池11的直流电力生成交流电力,并将该交流电力向电动机供给。高压电池11是能够供给数百伏特电压的电池。线束10具备:正极侧高压电线13及负极侧高压电线14,其分别与高压电池11的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连接;和外装件15,其将高压电线13、14一并包围。各高压电线13、14是能够对应高电压、大电流的电线,各高压电线13、14的一个端部与高压电池11连接,另一个端部与逆变器12连接。另外,外装件15能够使用波纹管等。如图2及图3所示,正极侧高压电线13通过由导体形成的芯线21、将芯线21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层22、以及将绝缘包覆层22的外周包覆的呈筒状的保护构件23设置成同轴状而构成。绝缘包覆层22由树脂材料构成。绝缘包覆层22通过挤出包覆而形成于芯线21的外周面,以紧贴状态将芯线21的外周面包覆。保护构件23呈筒状,将绝缘包覆层22的外周包覆。保护构件23构成为多根线材编织而成的编织件,具有可挠性。另外,保护构件23具有将绝缘包覆层22的大致全长覆盖的长度。另外,保护构件23的两个端部通过胶带的无间隙卷绕处理而固定于绝缘包覆层22。如图3所示,构成保护构件23的多根线材包括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第1线材24由实施了镀锡的软铜线构成,第2线材25由绝缘性及耐剪切性比该第1线材24优良的增强纤维第2线材25。作为构成第2线材25的增强纤维,例如可举出对位系芳酰胺纤维、聚芳酯纤维、PBO(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纤维、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PEI(聚醚酰亚胺)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优选根据保护构件23所要求的物性使用这些中的1种或者多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线材25由对位系芳酰胺纤维的1种构成。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3具备多个线材束B,各线材束B由两条第1及第2线材24、25构成,多个线材束B编织为格子状而构成保护构件23。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保护构件23的含线数(线材束B中的线材数量)设为四条,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的混合比例设为1:1。另外,在各线材束B中,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交替地配置。在图3的例子中,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形成条纹图案,条纹图案不同的2种线材束B形成黑白格旗图案。各线材束B中的各线材的轴线可以与芯线21的轴线不平行,优选各线材束B及各线材相对于芯线21的轴线具有倾斜角度。例如,各线材束B能够沿着芯线21的轴线呈螺旋状延伸。在图3的例子中,条纹图案不同的2种线材束B沿着芯线21的轴线分别呈右卷绕螺旋状及左卷绕螺旋状延伸。如图2所示,负极侧高压电线14具有与正极侧高压电线13同样的构成(芯线31、绝缘包覆层32以及保护构件33)。负极侧高压电线14的芯线31、绝缘包覆层32以及保护构件33的构成与正极侧高压电线13的芯线21、绝缘包覆层22以及保护构件33分别同样,因此详细的说明省略。接着,记载本实施方式的效果。(1)高压电线13、14的保护构件23、33各自通过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编织而构成,第1线材24由导体形成,第2线材25由具备比第1线材24高的强度特性的具有绝缘性的增强纤维构成。因此,通过由增强纤维形成的第2线材25能够实现耐冲击性的提高,并且通过由导体形成的第1线材24能够实现屏蔽性的提高。(2)通过使用芳酰胺纤维作为构成第2线材25的增强纤维,能够使高压电线13、14的耐冲击性适当地提高。(3)通过使用铜线作为构成第1线材24的导体,能够适当地确保高压电线13、14的屏蔽性。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按如下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材束B中的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的混合比例设为1:1,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混合比例能够根据构成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将线材束B构成为包括由第1线材24及第2线材25以外的材料形成的线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线材束B中的第1线材24和第2线材25的配置交替,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线材束B中的线材数量(含线数)设为四条,但是不特别限定于此,也可以设为少于四条或者五条以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保护构件23(保护构件33)的各线材束B包括第1线材24及第2线材25,但是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图4所示,也可以使用仅由多根第1线材24构成的第1线材束B1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高压电线,与车载的高压电池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高压电线通过芯线、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层、以及将所述绝缘包覆层的外周包覆的呈筒状的保护构件设置为同轴状而构成,所述芯线由导体形成并与所述高压电池电连接,所述保护构件通过包括第1线材和第2线材的多根线材编织而构成,所述第1线材由导体形成,所述第2线材由具备比所述第1线材高的强度特性的具有绝缘性的增强纤维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19 JP 2016-2458051.一种车辆用高压电线,与车载的高压电池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高压电线通过芯线、将所述芯线的外周包覆的绝缘包覆层、以及将所述绝缘包覆层的外周包覆的呈筒状的保护构件设置为同轴状而构成,所述芯线由导体形成并与所述高压电池电连接,所述保护构件通过包括第1线材和第2线材的多根线材编织而构成,所述第1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真博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