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3986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2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电动吸尘装置,使用电动吸尘器时的姿势与将电动吸尘器收纳于站时的姿势不同,但在收纳时能够顺畅地进行电动吸尘器的姿势变更而进行收纳。电动吸尘装置(1)具备站(2)和能够载放于站(2)的电动吸尘器(3)。电动吸尘器(3)具有吸尘器主体(7)和与吸尘器主体(7)的正面连接的集尘软管(22)。站(2)支撑收纳姿势的吸尘器主体(7)而收纳电动吸尘器(3)。吸尘器主体(7)在收纳姿势下实质上不能自立,且具备在收纳姿势下配置于比其重心位置靠上方位置的把手(56)。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吸尘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动吸尘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具备电动吸尘器和充电台的电动吸尘器装置。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8332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已知有卧式、立式、杆式、及手提式等各种方式的电动吸尘器。这些各种方式的电动吸尘器,被安装或载放于充电台或作为收纳场所的站时的姿势与用于吸尘时的姿势有时不一致。在被安装或载放于站、即被收纳的电动吸尘器的姿势与使用时的姿势不一致的情况下,电动吸尘器的使用者需要对电动吸尘器的姿势进行变更而将电动吸尘器收纳于站。该使用时的姿势和收纳时的姿势之间的姿势变更给使用者带来麻烦。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动吸尘装置,使用电动吸尘器时的姿势与将电动吸尘器收纳(载放、安装)于站时的姿势不同,但在收纳时能够顺畅地进行电动吸尘器的姿势变更而进行收纳。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具备站和能够载放于上述站的电动吸尘器,上述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和与上述吸尘器主体的正面连接的软管,上述站支撑收纳姿势的上述吸尘器主体而收纳上述电动吸尘器,上述吸尘器主体在上述收纳姿势下实质上不能自立,且具备在上述收纳姿势下配置在比其重心位置靠上方位置的把手。专利技术的效果由此,能够得到一种电动吸尘器,使用电动吸尘器时的姿势与将电动吸尘器收纳(载放、安装)于站时的姿势不同,但在收纳时能够顺畅地进行电动吸尘器的姿势变更而进行收纳。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吸尘器主体的水平截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吸尘器主体的纵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一次尘埃容器的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一次尘埃容器的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一次尘埃容器的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除尘机构的立体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拉出了主体把手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把手及车轮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把手及车轮的分解立体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把手及车轮的截面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把手及车轮的截面图。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把手及车轮的截面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主体把手及车轮的截面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把手复位部的立体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站的立体图。图2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站的立体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的立体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框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侧视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减速机构的立体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减速机构的截面图。图2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减速机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28对本专利技术的电动吸尘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多个附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图1和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的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装置1具有固定式的站2和能够与站2连结以及分离的电动吸尘器3。另外,图1表示电动吸尘器3与站2连结了的形态。将该形态称为电动吸尘装置1的收纳形态。图2表示电动吸尘器3与站2分离的形态。图2是电动吸尘器3被使用于吸尘的形态。电动吸尘器3是所谓的无绳型。电动吸尘器3是所谓的卧式,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立式、杆式、或手提式。能够与站2连结以及分离的电动吸尘器3,能够安装于站2,且也能够载放于站2。将电动吸尘器3与站2连结以及分离、将电动吸尘器3安装于站2、以及将电动吸尘器3载放于站2的任一种表现均表示为将电动吸尘器3收纳于站2。站2兼具电动吸尘器3的充电功能以及回收电动吸尘器3所捕集的尘埃并蓄积所回收的尘埃的功能。站2配置在居室的适当部位。使用者将与站2连结的电动吸尘器3的吸尘器主体7从站2分离(图2),使电动吸尘器3在居室的被吸尘面上行进,或者手持电动吸尘器3而移动,对被吸尘面进行吸尘。然后,使用者将吸尘器主体7返回(连结)到站2并收纳(图1)。站2为,当被连结吸尘器主体7时,对吸尘器主体7进行充电,另一方面适时地回收电动吸尘器3所蓄积的尘埃。即,电动吸尘装置1在将电动吸尘器3用于吸尘之后,在每次吸尘器主体7与站2连结时,都将电动吸尘器3所收集到的尘埃回收到站2,使电动吸尘器3的集尘室内变空。另外,从电动吸尘器3向站2回收尘埃的频率也可以不是每次电动吸尘器3与站2连结时。尘埃的回收频度也可以是每当电动吸尘器3与站2连结多次时,例如在电动吸尘器3每1天使用1次的前提下,为每1周回收尘埃的次数、即每7次。电动吸尘器3具备能够在被吸尘面上行进的吸尘器主体7、和相对于吸尘器主体7拆装自如的管部8。管部8与吸尘器主体7流体地连接。管部8是与吸尘器主体7连接而吸入尘埃的风路体。吸尘器主体7具备主体壳体11、设置于主体壳体11的左右各个侧部的一对车轮12、能够拆装地安装于主体壳体11的一次尘埃容器13、主体把手14、收纳于主体壳体11的一次电动鼓风机15、主要控制一次电动鼓风机15的吸尘器控制部16、以及蓄积向一次电动鼓风机15供给的电力的二次电池17。吸尘器主体7利用二次电池17蓄积的电力来驱动一次电动鼓风机15。吸尘器主体7使一次电动鼓风机15产生的负压作用于管部8。电动吸尘器3通过管部8从被吸尘面吸入含有尘埃的空气(以下称为“含尘空气”)。电动吸尘器3从吸入的含尘空气中分离尘埃。电动吸尘器3捕集并蓄积分离后的尘埃,另一方面,将分离了尘埃之后的清洁空气进行排气。在主体壳体11的正面部分设置有与吸尘器主体7的吸入口相当的主体连接口18。主体连接口18是能够拆装管部8的接头。主体连接口18将管部8与一次尘埃容器13流体地连接。主体连接口18朝向主体壳体11的正面开口。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尘器主体7以使主体壳体11的正面朝向行进方向的姿势、换言之为使主体连接口18朝向行进方向的姿势使用。将该姿势称为吸尘器主体7的使用姿势。使用姿势的吸尘器主体7有时被使用者手持的管部8拉拽而以车轮12为中心进行俯仰。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吸尘器主体7以主体壳体11的正面朝向上方的姿势,换言之为使主体连接口18朝向上方的姿势载放(连结)于站2。将主体连接口18朝向上方的姿势称为吸尘器主体7的收纳姿势。收纳姿势的吸尘器主体7从上方下落(下降)而载放于站2。将载放于站2的吸尘器主体7的状态称为吸尘器主体7的收纳状态。车轮12将吸尘器主体7支承为能够行进。一次尘埃容器13蓄积被电动吸尘器3吸入的尘埃。一次尘埃容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吸尘装置,其中,具备站、和能够载放于所述站的电动吸尘器,所述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和连接到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正面的软管,所述站支撑收纳姿势的所述吸尘器主体而收纳所述电动吸尘器,所述吸尘器主体在所述收纳姿势下实质上不能自立,且具备在所述收纳姿势下配置在比其重心位置靠上方位置的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6.22 JP 2017-1225281.一种电动吸尘装置,其中,具备站、和能够载放于所述站的电动吸尘器,所述电动吸尘器具有吸尘器主体和连接到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正面的软管,所述站支撑收纳姿势的所述吸尘器主体而收纳所述电动吸尘器,所述吸尘器主体在所述收纳姿势下实质上不能自立,且具备在所述收纳姿势下配置在比其重心位置靠上方位置的把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装置,其中,所述站具备:能够载放所述吸尘器主体的底座;以及与所述底座并列设置且比所述底座向上方延伸的突出部,在所述电动吸尘器被载放于所述站的收纳状态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突出部的相反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吸尘装置,其中,所述电动吸尘器具备将所述软管与所述吸尘器主体连接的接头部,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接头部。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正俊鸟泽阳村田博光町田幸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