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聂冬霞专利>正文

易拆卸建筑节能通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360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包括斜向贯穿墙体设置的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壳体、风机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顶压固定装置;所述顶压固定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槽和盖板,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外侧设有固定挤压头,所述安装槽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挤压头一端设于定位孔内,所述推板与所述安装槽底部还设置有弹簧;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和让位孔,所述螺纹孔上设置有挤压螺钉,所述让位孔内通过销轴设置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一端顶紧在所述挤压螺钉的顶部,所述挤压件的另一端顶紧在所述推板上。该装置采用挤压固定的方式来固定换气装置,操作简单便捷,便于安装和拆卸,节能环保。

Energy-saving ventilation system for demolition-prone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易拆卸建筑节能通风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一种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普通家庭室内通风方式主要依赖于开窗和开门,经常通风可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有益健康。但是近年来我国冬季雾霾天气严重,雾霾天气或空气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只要开窗,室内PM2.5就会跟着上升,人体吸入后,容易引起呼吸道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系统,不利于人体健康。墙式通风装置安装于建筑墙体内部,可以在不开窗的情况下实现室内通风,解决雾霾天气或空气质量不好的情况下室内通风不便的问题。但是现有的墙式通风装置安装不方便,一般需要在室内和室外同时固定,对高层建筑安装墙式通风装置的过程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现有的墙式通风器不利于检修,当通风器出现严重故障需要拆卸维修时拆卸过程繁杂,此外,现有的墙式通风器还存在通风器调节不方便,入风口直吹风机引起风机使用寿命的缩短,功能单一等不足。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它包括斜向贯穿墙体设置的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风机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顶压固定装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粗滤网和精滤网;所述顶压固定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槽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的盖板,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外侧设有固定挤压头,所述安装槽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挤压头一端设于定位孔内,所述推板与所述安装槽底部还设置有弹簧;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和让位孔,所述螺纹孔上设置有挤压螺钉,所述让位孔内通过销轴设置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一端顶紧在所述挤压螺钉的顶部,所述挤压件的另一端顶紧在所述推板上。基于上述,所述壳体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为横截面半径依次减小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以所述第一腔室的安装高度小于所述第三腔室的安装高度斜向贯穿墙体设置;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面与墙体内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面设有所述精滤网,所述第一腔室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器,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面与第二腔室的底面之间设置有风机安装座板,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风机安装座板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所述风机安装座板上开设有通风通道;第二腔室的顶面与第三腔室的底面接触,第三腔室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所述粗滤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技术提供的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该装置采用挤压固定的方式来固定换气装置,操作简单便捷,便于安装和拆卸,节能环保。(2)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安装时只需要在室内将该系统推入墙体上预先留置的安装孔进行固定即可,避免了高空作业,同时利用侧向挤压固定的方式进行固定,便于拆卸。(3)该装置中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为横截面半径依次减小的圆柱体结构,不仅增强了通风装置固定后在墙体内的稳固性,而且使设置于腔室内的零件便于拆卸维修,此外,该结构还有利于进入通风器内的风的风压逐渐减小,实现对室内的柔性通风,避免了较强风压吹入室内,引起室内人员身体不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墙体;2、粗滤网;3、风机安装座板;4、第三腔室;5、第二腔室;6、风机;7、通风通道;8、加热器;9、第一腔室;10、精滤网;11、顶压固定装置;12、弹簧;13、固定挤压头;14、螺纹孔;15、盖板;16、推板;17、挤压件;18、挤压螺钉;19、安装槽;20、定位孔;21、让位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它包括斜向贯穿墙体1设置的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风机6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顶压固定装置11;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粗滤网2和精滤网10。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顶压固定装置11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槽19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9上的盖板15。所述安装槽19内设有推板16,所述推板16外侧设有固定挤压头13,所述安装槽19底部开设有定位孔20,所述固定挤压头13一端设于定位孔20内,所述推板16与所述安装槽19底部还设置有弹簧12。所述盖板15上设置有螺纹孔14和让位孔21,所述螺纹孔14上设置有挤压螺钉18。所述让位孔21内通过销轴设置有挤压件17,所述挤压件17一端顶紧在所述挤压螺钉18的顶部,所述挤压件17的另一端顶紧在所述推板16上。其中,为了柔和通风,所述壳体由下至上依次分为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5和第三腔室4。第一腔室9、第二腔室5和第三腔室4为横截面半径依次减小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壳体以所述第一腔室9安装高度小于所述第三腔室4的安装高度斜向贯穿墙体设置。所述第一腔室9的底面与墙体1内表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第一腔室9底面设有所述精滤网10,所述第一腔室9内部设置有加热器8,所述第一腔室9顶面与第二腔室5底面之间设置有风机安装座板3,所述风机6安装在所述风机安装座板3上且朝向所述第二腔室5设置,所述风机安装座板3上开设有通风通道7。第二腔室5顶面与第三腔室4底面接触,第三腔室4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所述粗滤网2。具体地,所述挤压件17为L形弯杆,利用顶压固定装置11将换气装置固定到墙体内部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利用套筒扳手转动挤压螺钉18使其在螺纹孔14内向前移动,通过挤压螺钉18的顶端推动L形的挤压件17绕销轴转动,进而使得挤压件17的另一端挤压推板16,所述推板16又推动固定挤压头13沿所述定位孔20向外挤压在墙体上,从而完成固定。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斜向贯穿墙体设置的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风机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顶压固定装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粗滤网和精滤网;所述顶压固定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槽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的盖板,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外侧设有固定挤压头,所述安装槽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挤压头一端设于定位孔内,所述推板与所述安装槽底部还设置有弹簧;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和让位孔,所述螺纹孔上设置有挤压螺钉,所述让位孔内通过销轴设置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一端顶紧在所述挤压螺钉的顶部,所述挤压件的另一端顶紧在所述推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拆卸建筑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斜向贯穿墙体设置的换气装置;所述换气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部的风机和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顶压固定装置;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粗滤网和精滤网;所述顶压固定装置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上的安装槽和设置在所述安装槽上的盖板,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外侧设有固定挤压头,所述安装槽底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固定挤压头一端设于定位孔内,所述推板与所述安装槽底部还设置有弹簧;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螺纹孔和让位孔,所述螺纹孔上设置有挤压螺钉,所述让位孔内通过销轴设置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一端顶紧在所述挤压螺钉的顶部,所述挤压件的另一端顶紧在所述推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冬霞
申请(专利权)人:聂冬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