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3565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及使用方法,包括:底座;实验装置;旋转支架;至少两个回收盒。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实验装置代替人体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训练,从而有效防止在训练过程中造成的人体损害;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绘制对应血管的图纸与橡胶块互相配合,能够模拟出人体中的各处躯体,在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适用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教学仪的仿真度;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调节,能够通过橡胶块进行模拟注射训练,同时可以通过观察拍可口得出训练结果,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可以对溶液进行回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An Injection Instrument Based on Medical Nursing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护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注射是借助注射器一类的医疗器械将液体或气体注入人体,以达到诊断、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药剂经注射后可迅速到达血液并产生作用,治疗效果好,但是现有的医学护理注射教学时,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进行训练,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并且操作不方便。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460286U公开了一种手臂注射教学模型,包括:仿真模型手臂,所述仿真模型手臂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设于所述仿真模型手臂的后臂,所述第二开口设于所述仿真模型手臂的侧部,所述第二开口可以打开或闭合;模拟血管,所述模拟血管设于所述仿真模型手臂内,所述模拟血管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模拟血管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开口;微量蠕动泵,所述微量蠕动泵与所述模拟血管的一端连接;储液袋,所述储液袋与所述模拟血管的一端连接以用于模拟血液。由此可见,所述教学模型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所述教学模型仅能够模拟手臂,无法适用于患者其他部位的模拟,适用范围小且仿真度低;第二,所述教学模型在使用后,其内部残留的注射溶液不能全部排出,在浪费资源的同时,易对教学模型造成损坏,从而导致教学模型使用寿命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及使用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适用范围小导致的仿真度低的问题。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包括: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教学仪底部,用以装载教学仪中各部件;实验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用以模拟人体躯干;旋转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并与所述实验装置相连,用以将实验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至少两个回收盒,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两端,用以接收所述实验装置流出的溶液。进一步地,所述实验装置包括:橡胶块,其设置在各所述固定板之间,用以模拟人体躯干,所述橡胶块侧面开设有多个排液口,用以排出注射的溶液以及观察橡胶块的具体注射情况;图纸,其平铺在所述橡胶块上表面,且在图纸上绘制有人体对应躯干的血管,用以与所述橡胶块配合以提高所述教学仪的仿真度。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块上表面呈圆弧状,用以提高所述教学仪的人体模拟仿真度,且圆弧凸起点的位置可通过式(1)和式(2)进行确定:其中X为所述凸起点与橡胶块边缘的水平距离;Y为所述凸起点与橡胶块水平面的竖直距离;Ls为圆弧的缓和曲线长,Ln为点n到直缓或缓直点曲线长,R为所述圆弧所处圆的半径;所述圆弧的弧长可通过式(3)进行确定:其中β为圆弧的转向角,β0为圆弧缓和曲线切线角,且β0可通过式(4)得出: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复位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并与其相连,用以使所述实验装置固定在指定角度;限位块,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两端,用以将所述回收盒固定在指定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支架包括:至少四个固定套筒,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其相连;至少四个弹簧,其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固定套筒内,用以提供约束力以使所述实验装置固定在指定角度;至少四根支撑杆,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套筒内且与各所述弹簧上端相连,用以传递所述弹簧的约束力。至少两根横杆,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与所述实验装置相连,用以固定实验装置。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支撑板,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两侧;至少两个转轴,其分别设置在各所述支撑板内侧,;至少两个固定板,其分别与各所述转轴连接,用以夹持所述实验装置并使实验装置以转轴为圆心进行转动;至少两根固定带,其分别设置在各所述固定板侧壁,用以提高所述教学仪的仿真度。进一步地,各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滑槽,用以夹持所述实验装置;各所述固定板上均匀设有两个紧固件,用以使所述实验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板外侧设有外套筒,用以盛装注射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的使用方法,包括:步骤1:将所述图纸平铺在所述橡胶块上,并用所述夹紧件固定;步骤2:将注射器从所述外套筒取出,并按照所述图纸上绘制的血管图进行注射;步骤3:注射完成后,将注射器抽出,放入所述外套筒,并按压所述橡胶块,橡胶块受力带动所述固定板旋转,通过所述排液口将橡胶块内部的溶液排出并在所述回收盒内回收以进行重复使用;步骤4:排液完成后,所述弹簧会对所述支撑杆施加弹力,支撑杆带动所述横杆对橡胶块施加约束力以使橡胶块复位至指定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实验装置代替人体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训练,从而有效防止在训练过程中造成的人体损害。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绘制对应血管的图纸与橡胶块互相配合,能够模拟出人体中的各处躯体,在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适用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教学仪的仿真度。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以调节,能够通过橡胶块进行模拟注射训练,同时可以通过观察拍可口得出训练结果,避免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可以对溶液进行回收,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块上表面呈圆弧状,通过对圆弧具体尺寸的确定,能够使所述橡胶块更加真实的模拟出人体的触感,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教学仪的仿真度。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复位支架,当所述实验装置倾斜排出内部溶液后,所述复位支架能够对实验装置进行约束,从而使实验装置复位至指定角度以进行下一次注射,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使用效率。尤其,所述复位支架使用弹簧对所述实验装置进行约束,且在各支撑杆上设置横杆以使所述实验装置受力统一,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所述教学仪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设有限位块,通过将回收盒放置在限位块之间,能够将回收盒固定在指定位置,当所述橡胶块排出其内部溶液时,回收盒能够精准接收橡胶块输出的溶液,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使用效率。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支架通过至少两个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板以及在支撑板上设置转轴,能够使与旋转支架相连的实验装置在旋转时更加平稳,从而使所述橡胶块内部的溶液输出至指定位置,以避免排出溶液时出现漏液等状况的发生,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使用效率。尤其,所述旋转支架通过使用至少两个固定板对所述橡胶板进行夹紧,在将橡胶板固定在指定位置的同时,不会对橡胶板造成损坏,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使用寿命。尤其,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至少两根固定带,通过在进行注射时绑紧固定带,能够进一步对注射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仿真度。进一步地,在各所述固定板侧壁上还设有用以盛装注射器的外套筒,通过盛装和存放注射器,能够在使用教学仪时迅速找到注射器,且在注射完成后能够将废弃注射器统一回收,提高了所述教学仪的使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教学仪底部,用以装载教学仪中各部件;实验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用以模拟人体躯干;旋转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并与所述实验装置相连,用以将实验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至少两个回收盒,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两端,用以接收所述实验装置流出的溶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其设置在所述教学仪底部,用以装载教学仪中各部件;实验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用以模拟人体躯干;旋转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并与所述实验装置相连,用以将实验装置固定在指定位置;至少两个回收盒,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两端,用以接收所述实验装置流出的溶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装置包括:橡胶块,其设置在各所述固定板之间,用以模拟人体躯干,所述橡胶块侧面开设有多个排液口,用以排出注射的溶液以及观察橡胶块的具体注射情况;图纸,其平铺在所述橡胶块上表面,且在图纸上绘制有人体对应躯干的血管,用以与所述橡胶块配合以提高所述教学仪的仿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上表面呈圆弧状,用以提高所述教学仪的人体模拟仿真度,且圆弧凸起点的位置可通过式(1)和式(2)进行确定:其中X为所述凸起点与橡胶块边缘的水平距离;Y为所述凸起点与橡胶块水平面的竖直距离;Ls为圆弧的缓和曲线长,Ln为点n到直缓或缓直点曲线长,R为所述圆弧所处圆的半径;所述圆弧的弧长可通过式(3)进行确定:其中β为圆弧的转向角,β0为圆弧缓和曲线切线角,且β0可通过式(4)得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复位支架,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并与其相连,用以使所述实验装置固定在指定角度;限位块,其分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两端,用以将所述回收盒固定在指定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医学护理的注射教学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支架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琼易长华韦丽丽陈倍连邹世婷邹霞
申请(专利权)人:百色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