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153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包括设置在生态岛(3)的上游侧与所述河道(1)的河岸(7)之间的透水坝(5);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中间处向下开设容纳室(51),所述容纳室(51)的内部设置多个人工生物栅(51a);所述容纳室(51)的侧壁为钢筋砼透水墙(52),所述容纳室(51)的顶部盖设生态浮床(55);所述人工生物栅(51a)挂设在所述生态浮床(55)的底部;由石料堆砌的透水坝(5)将湾道(2)与河道(1)的主槽分隔,通过控制透水坝(5)顶端标高,调节湾道(2)水位。汛期时洪水通过透水坝(5)顶端溢流至湾道(2),可增加河道(1)的洪水调蓄总量;雨后,由于透水坝(5)阻水,湾道(2)内水流速远小于河道(1)内的水流速,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繁衍场所。

Ecological Bayway Based on Permeable D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改造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生态湾道中的透水坝。
技术介绍
生态湾道是用于河道生态与生境修复。在河道漫滩营造流速相对主槽缓慢的洼地,为鱼类及底栖生物提供生存和繁衍的场所。作为河川生态系的保护对策,生态湾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要素。近年,由于河川的直线化以及河岸的改造,使水生生物没有一个好的生存和繁衍的环境,使其丧失了河川构造上的多样性,从而导致生态系发展不均衡。因此,在河川整备规划中,扩大其横断面的环境要素变得十分重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司提出了一种生态湾道(公告号为CN207659172U)包括河道以及在所述河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所述湾道与所述河道的连接部位设有两个生态岛;两个所述生态岛漏出所述河道水面的部分彼此互不接触,并且两个所述生态岛漏出所述河道水面的部分与所述河道及湾道的岸边互不接触。水流通过两个生态岛之间活生态岛与河道之间的空间流入到湾道中。对于上述生态湾道,水是直接流入到湾道内的,湾道内的水流速度过快,依旧不利于湾道内的鱼类和栖底生物生存和繁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解决了湾道中水流过快,不利于湾道内的鱼类和栖底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包括河道以及在所述河道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所述湾道与所述河道的连接处设置生态岛,所述生态岛的上游侧与河岸之间设置透水坝。所述透水坝的顶部高于所述河道的常水位线,低于所述河道的洪水位线。所述透水坝的顶部中间处向下开设容纳室,所述容纳室的内部设置多个人工生物栅;所述容纳室的侧壁为钢筋砼透水墙,所述钢筋砼透水墙上间隔排布多个透水孔;所述容纳室的顶部盖设生态浮床;所述人工生物栅挂设在所述生态浮床的底部。所述透水坝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坝体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小粒径滤料层,中粒径滤料层和第一大粒径滤料层;所述透水坝靠近所述湾道的一侧的坝体为由大粒径滤料构成的第二大粒径滤料层。所述透水坝的坝体外侧铺设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及所述生态浮床的上方为水生植物层。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透水坝的下方两侧与第一石笼网箱护脚相连,所述第一石笼网箱护脚的底部连接第一毛石基础,所述第一毛石基础埋设在河底土层内。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透水坝的底部设有钢筋砼防渗基座,所述钢筋砼防渗基座埋设在河底土层内。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河岸包括由外侧向内侧依次设置的雨水渗透箱、蛇形铅丝石笼、大块石护岸以及第二石笼网箱护脚。所述第二石笼网箱护脚的底部连接第二毛石基座,所述第二毛石基座埋设在河底土层内;所述大块石护岸设置在所述第二石笼网箱护脚的侧上方,所述大块石护岸的下方铺设第一碎石垫层。所述大块石护岸的侧上方间隔埋设多个松木桩,所述蛇形铅丝石笼设置在多个松木桩之间,所述蛇形铅丝石笼内填设碎石。所述蛇形铅丝石笼的侧上方设置雨水渗透箱,所述雨水渗透箱的底部铺设第二碎石垫层。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雨水渗透箱由多级木桩及砾石交错铺设而成,并且在所述雨水渗透箱的顶部铺设供人们行走的砾石层。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蛇形铅丝石笼的上方为湿生植物层。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生态岛的外周设有多个呈围绕状排列的固定桩。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生态岛的主体为由种植土壤堆积而成的土壤层,所述土壤层的顶部种植有植被层,所述土壤层的底部铺设碎石过滤层。上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优选方式下,所述土壤层与所述碎石过滤层之间铺设透水无纺布层。本专利技术通过石料堆砌的透水坝将湾道与河道主槽分隔,通过控制透水坝顶端标高,调节湾道水位。汛期时洪水通过透水坝顶端溢流至湾道,可增加河道洪水调蓄总量;雨后,由于透水坝阻水,湾道内水流速远小于河道内的水流速,为水生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繁衍场所。透水坝的钢筋砼防渗基座是防止水从坝底渗透损害坝基;第一石笼网箱护脚是由铁丝网包裹块石做成,是为了护住坡脚,防止水流冲蚀坝基,同时防止生态袋在水的拖拽力的作用下下滑。钢筋砼透水墙起承受上游水力的作用。透水坝的坝前(坝前是指靠近靠近河道的一侧)分为四层,由下到上,前三层是滤料,渗透系数从大变小,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坝身的淤堵,延长坝的使用期,最上面一层是生态袋,种植植物,在坝的迎水面表面,覆盖一层生态袋;透水坝的坝后分两层,下层为第一大粒径滤料层,在滤料的表面上覆盖一层生态袋。两道钢筋砼透水墙之间为坝中的容纳室,会充满水,放有悬挂有人工生物栅的生态浮床,生态浮床上种植对水质有较强净化作用的水生植物,加强生态透水坝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生态袋是聚丙烯(PP)或聚酯纤维(PET)为原料制成的,将其覆盖在透水坝的坝前后表面,一是防止滤料在水的拖拽力的作用下流失,二是拦截水中较大的悬浮物,防治坝体淤堵;三是起到反滤层的作用,防治渗透破坏;当生态袋淤堵严重,透水坝失去透水能力时,可以将其更换。河岸采用生态处理,由下至上分为三段,底岸带为大块石护岸,可防止水流冲刷河岸底部,同时大块石之间的空隙可提供水生动物生存空间;水旱交错岸带为多级蛇形铅丝石笼并填充块石,层级间填充经配比的种植土壤,并种植湿生、挺水植物,构成湿生植物层,可同时净化雨水及径流雨水;顶岸带为多级木桩砾石构成的砾石层,可防止洪水时对岸边的冲刷,同时通过砾石层净化径流雨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俯视图;图2是图1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透水坝的结构俯视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图;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图1的A-A剖视图;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河道,1a、常水位线,1b、洪水位线,2、湾道,3、生态岛,32、土壤层,33、植被层,34、碎石过滤层,35、透水无纺布层,4、固定桩,5、透水坝,51、容纳室,51a、人工生物栅,52、钢筋砼透水墙,52a、透水孔,53、生态袋,54、水生植物层,54a、小粒径滤料层,54b、中粒径滤料层,55c、第一大粒径滤料层,55、生态浮床,56、第一石笼网箱护脚,57、第一毛石基础,58、钢筋砼防渗基座,59、第二大粒径滤料层,7、河岸,71、雨水渗透箱,71a、第二碎石垫层,71b、砾石层,72、蛇形铅丝石笼,72b、湿生植物层,72a、松木桩,73、大块石护岸,73a、第一碎石垫层,74、第二石笼网箱护脚,75、第二毛石基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包括河道1以及在所述河道1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2,所述湾道2与所述河道1的连接处设置生态岛3,所述生态岛3的上游侧与河岸7之间设置透水坝5。图1中箭头的指示方向是从河道1的上游指向河道1的下游。如图5所示,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高于所述河道1的常水位线1a,低于所述河道1的洪水位线1b。如图4、图5所示,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中间处向下开设容纳室51,所述容纳室51的内部设置多个人工生物栅51a;所述容纳室51的侧壁为钢筋砼透水墙52,所述钢筋砼透水墙52上间隔排布多个透水孔52a;所述容纳室51的顶部盖设生态浮床55;所述人工生物栅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包括河道(1)以及在所述河道(1)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2),所述湾道(2)与所述河道(1)的连接处设置生态岛(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岛(3)的上游侧与河岸(7)之间设置透水坝(5);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高于所述河道(1)的常水位线(1a),低于所述河道(1)的洪水位线(1b);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中间处向下开设容纳室(51),所述容纳室(51)的内部设置多个人工生物栅(51a);所述容纳室(51)的侧壁为钢筋砼透水墙(52),所述钢筋砼透水墙(52)上间隔排布多个透水孔(52a);所述容纳室(51)的顶部盖设生态浮床(55);所述人工生物栅(51a)挂设在所述生态浮床(55)的底部;所述透水坝(5)靠近所述河道(1)的一侧坝体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小粒径滤料层(54a),中粒径滤料层(54b)和第一大粒径滤料层(54c);所述透水坝(5)靠近所述湾道(2)的一侧的坝体为由大粒径滤料构成的第二大粒径滤料层(59);所述透水坝(5)的坝体外侧铺设生态袋(53),所述生态袋(53)及所述生态浮床(55)的上方为水生植物层(5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包括河道(1)以及在所述河道(1)的一侧向外凸起形成的湾道(2),所述湾道(2)与所述河道(1)的连接处设置生态岛(3),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岛(3)的上游侧与河岸(7)之间设置透水坝(5);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高于所述河道(1)的常水位线(1a),低于所述河道(1)的洪水位线(1b);所述透水坝(5)的顶部中间处向下开设容纳室(51),所述容纳室(51)的内部设置多个人工生物栅(51a);所述容纳室(51)的侧壁为钢筋砼透水墙(52),所述钢筋砼透水墙(52)上间隔排布多个透水孔(52a);所述容纳室(51)的顶部盖设生态浮床(55);所述人工生物栅(51a)挂设在所述生态浮床(55)的底部;所述透水坝(5)靠近所述河道(1)的一侧坝体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小粒径滤料层(54a),中粒径滤料层(54b)和第一大粒径滤料层(54c);所述透水坝(5)靠近所述湾道(2)的一侧的坝体为由大粒径滤料构成的第二大粒径滤料层(59);所述透水坝(5)的坝体外侧铺设生态袋(53),所述生态袋(53)及所述生态浮床(55)的上方为水生植物层(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坝(5)的下方两侧与第一石笼网箱护脚(56)相连,所述第一石笼网箱护脚(56)的底部连接第一毛石基础(57),所述第一毛石基础(57)埋设在河底土层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透水坝的生态湾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坝(5)的底部设有钢筋砼防渗基座(58),所述钢筋砼防渗基座(58)埋设在河底土层内。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淼高增荣焦树国马冰玉万涛倪长宝徐波金辉
申请(专利权)人:六环景观辽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