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3015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主体、连接管、滑槽、刮渣装置和高效净化装置,通过设置刮渣装置于滑槽内,电机启动带动主动锥齿轮使从动锥齿轮进行转动,即可使传动杆带动滚轮在滑槽内进行滑动,机体底部的刮板即可对污水顶部漂浮的浮渣进行刮除到集渣箱内,解决对浮渣清除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设置高效净化装置于连接管左侧,连接管将污水排入进罐体内,罐体顶部的电机启动,带动主轴使得搅拌叶片对污水进行离心搅拌,污水内的固体则留在滤筒内,实现固液分离,并罐体顶部的注液管能注入生物反应物料,使其在罐体内与污水进行反应,实现净化的效果,解决不能将固液分离与生物反应工序相结合,影响效率的问题。

An Integrated Treatment Equipment for Reclaimed Water Reuse and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中水”一词是相对于上水〔给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术是指将小区居民生活废〔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厨房、厕所)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小区的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家庭坐便器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对浮渣清除效果较差,并且不能将固液分离与生物反应工序相结合,影响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以解决对浮渣清除效果较差,并且不能将固液分离与药物反应工序相结合,影响效率的问题,达到了能快速高效的对污水上的浮渣进行清除,并且能进行高效对固液分离以及生物反应净化污水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主体、固体仓、滤网、电源线、清理盖、控制器、反应仓、抽水管、通槽、集渣箱、水泵、排水管、蝶阀、连接管、滑槽、刮渣装置和高效净化装置,所述主体右端设置有固体仓,所述固体仓内左端通过电弧焊与滤网进行垂直焊接,所述主体底部右端设置有电源线,所述固体仓右侧下端与清理盖进行垂直铰链连接,所述主体前端面右上端与控制器进行垂直粘接,所述主体内左端设置有反应仓,所述反应仓内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刮渣装置,所述反应仓内左侧下端设置有抽水管,所述反应仓前端面上设置有通槽,所述通槽前端面下端与集渣箱进行垂直焊接,所述抽水管左端与水泵右侧下端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水泵左侧中部与排水管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排水管左侧与蝶阀内中部进行垂直螺纹连接,所述蝶阀左侧与连接管进行垂直焊接,所述连接管设置有高效净化装置,所述刮渣装置由机体、传动箱、滚轮、传动杆、刮板、第一电机、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组成,所述机体左侧通过电弧焊接与传动箱进行垂直焊接,所述机体底部左右两端与滚轮进行垂直螺栓连接,所述滚轮内中部与传动杆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机体底端中部与刮板进行粘接,所述传动箱内上端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底部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进行垂直插接,所述主动锥齿轮底部右端与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并且从动锥齿轮内中部与传动杆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滚轮底部与滑槽进行垂直滑动连接,所述高效净化装置由罐体、第二电机、注液管、滤筒、主轴、搅拌叶片、出水管和球阀组成,所述罐体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罐体顶部右端焊接有注液管,所述罐体内上端设置有滤筒,所述罐体内中部设置有主轴,并且主轴顶部与第二电机底部输出轴进行垂直插接,所述主轴外径表面下端通过电弧焊与搅拌叶片进行焊接,所述罐体右侧下端与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右侧与球阀进行垂直螺纹连接,所述罐体右侧上端与连接管进行垂直焊接,所述电源线、水泵、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与控制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箱左侧焊接有一扇散热窗,并且散热窗内单个网格尺寸为8*8平方毫米。进一步的,所述滚轮外径表面粘接有一层橡胶层,并且橡胶层内设置有凹槽纹路。进一步的,所述刮板厚度为2.5cm,并且刮板呈四十五度倾斜状。进一步的,所述罐体背面中部设置有一个清理盖,并且清理盖背面粘接有密封硅胶层。进一步的,所述注液管内上端设置有内螺纹,并且注液管与外接水管进行螺纹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叶片呈双边叶片状,并且叶片呈光滑表面。进一步的,所述水泵采用GD60-9型号。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采用伺服电机。(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对浮渣清除效果较差的问题,通过设置刮渣装置于滑槽内,内置有电机,启动带动主动锥齿轮使从动锥齿轮进行转动,即可使传动杆带动滚轮在滑槽内进行滑动,机体底部的刮板即可对污水顶部漂浮的浮渣进行刮除到集渣箱内,解决了对浮渣清除效果较差的问题,达到了能快速高效的对污水上的浮渣进行清除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不能将固液分离与生物反应工序相结合,影响效率的问题,通过设置高效净化装置于连接管左侧,连接管将污水排入进罐体内,罐体顶部的电机启动,带动主轴使得搅拌叶片对污水进行离心搅拌,污水内的固体则留在滤筒内,实现固液分离,并罐体顶部的注液管能注入生物反应物料,使其在罐体内与污水进行反应,实现净化的效果,解决了不能将固液分离与生物反应工序相结合,影响效率的问题,带达到了能进行高效对固液分离以及生物反应净化污水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刮渣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高效净化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主体-1、固体仓-2、滤网-3、电源线-4、清理盖-5、控制器-6、反应仓-7、滑槽-8、刮渣装置-9、抽水管-10、通槽-11、集渣箱-12、水泵-13、排水管-14、蝶阀-15、连接管-16、高效净化装置-17、机体-91、传动箱-92、滚轮-93、传动杆-94、刮板-95、第一电机-96、主动锥齿轮-97、从动锥齿轮-98、罐体-171、第二电机-172、注液管-173、滤筒-174、主轴-175、搅拌叶片-176、出水管-177、球阀-178。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滑槽8、刮渣装置9、高效净化装置17、机体91、传动箱92、滚轮93、传动杆94、刮板95、第一电机96、主动锥齿轮97、从动锥齿轮98、罐体171、第二电机172、注液管173、滤筒174、主轴175、搅拌叶片176、出水管177和球阀178为本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主体1、固体仓2、滤网3、电源线4、清理盖5、控制器6、反应仓7、抽水管10、通槽11、集渣箱12、水泵13、排水管14、蝶阀15和连接管16为实现本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主体1、固体仓2、滤网3、电源线4、清理盖5、控制器6、反应仓7、抽水管10、通槽11、集渣箱12、水泵13、排水管14、蝶阀15、连接管16、滑槽8、刮渣装置9和高效净化装置17,主体1右端设置有固体仓2,固体仓2内左端通过电弧焊与滤网3进行垂直焊接,主体1底部右端设置有电源线4,固体仓2右侧下端与清理盖5进行垂直铰链连接,主体1前端面右上端与控制器6进行垂直粘接,主体1内左端设置有反应仓7,反应仓7内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滑槽8,滑槽8内设置有刮渣装置9,反应仓7内左侧下端设置有抽水管10,反应仓7前端面上设置有通槽11,通槽11前端面下端与集渣箱12进行垂直焊接,抽水管10左端与水泵13右侧下端进行垂直插接,水泵13左侧中部与排水管14进行垂直插接,排水管14左侧与蝶阀15内中部进行垂直螺纹连接,蝶阀15左侧与连接管16进行垂直焊接,连接管16设置有高效净化装置17,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主体(1)、固体仓(2)、滤网(3)、电源线(4)、清理盖(5)、控制器(6)、反应仓(7)、抽水管(10)、通槽(11)、集渣箱(12)、水泵(13)、排水管(14)、蝶阀(15)和连接管(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槽(8)、刮渣装置(9)和高效净化装置(17),所述主体(1)右端设置有固体仓(2),所述固体仓(2)内左端通过电弧焊与滤网(3)进行垂直焊接,所述主体(1)底部右端设置有电源线(4),所述固体仓(2)右侧下端与清理盖(5)进行垂直铰链连接,所述主体(1)前端面右上端与控制器(6)进行垂直粘接,所述主体(1)内左端设置有反应仓(7),所述反应仓(7)内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设置有刮渣装置(9),所述反应仓(7)内左侧下端设置有抽水管(10),所述反应仓(7)前端面上设置有通槽(11),所述通槽(11)前端面下端与集渣箱(12)进行垂直焊接,所述抽水管(10)左端与水泵(13)右侧下端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水泵(13)左侧中部与排水管(14)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排水管(14)左侧与蝶阀(15)内中部进行垂直螺纹连接,所述蝶阀(15)左侧与连接管(16)进行垂直焊接,所述连接管(16)设置有高效净化装置(17),所述刮渣装置(9)由机体(91)、传动箱(92)、滚轮(93)、传动杆(94)、刮板(95)、第一电机(96)、主动锥齿轮(97)和从动锥齿轮(98)组成,所述机体(91)左侧通过电弧焊接与传动箱(92)进行垂直焊接,所述机体(91)底部左右两端与滚轮(93)进行垂直螺栓连接,所述滚轮(93)内中部与传动杆(94)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机体(91)底端中部与刮板(95)进行粘接,所述传动箱(92)内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96),所述第一电机(96)底部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97)进行垂直插接,所述主动锥齿轮(97)底部右端与从动锥齿轮(98)相互啮合,并且从动锥齿轮(98)内中部与传动杆(94)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滚轮(93)底部与滑槽(8)进行垂直滑动连接,所述高效净化装置(17)由罐体(171)、第二电机(172)、注液管(173)、滤筒(174)、主轴(175)、搅拌叶片(176)、出水管(177)和球阀(178)组成,所述罐体(171)顶端中部设置有第二电机(172),所述罐体(171)顶部右端焊接有注液管(173),所述罐体(171)内上端设置有滤筒(174),所述罐体(171)内中部设置有主轴(175),并且主轴(175)顶部与第二电机(172)底部输出轴进行垂直插接,所述主轴(175)外径表面下端通过电弧焊与搅拌叶片(176)进行焊接,所述罐体(171)右侧下端与出水管(177),所述出水管(177)右侧与球阀(178)进行垂直螺纹连接,所述罐体(171)右侧上端与连接管(16)进行垂直焊接,所述电源线(4)、水泵(13)、第一电机(96)和第二电机(172)均与控制器(6)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水回用污水一体化处理设备,包括主体(1)、固体仓(2)、滤网(3)、电源线(4)、清理盖(5)、控制器(6)、反应仓(7)、抽水管(10)、通槽(11)、集渣箱(12)、水泵(13)、排水管(14)、蝶阀(15)和连接管(1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槽(8)、刮渣装置(9)和高效净化装置(17),所述主体(1)右端设置有固体仓(2),所述固体仓(2)内左端通过电弧焊与滤网(3)进行垂直焊接,所述主体(1)底部右端设置有电源线(4),所述固体仓(2)右侧下端与清理盖(5)进行垂直铰链连接,所述主体(1)前端面右上端与控制器(6)进行垂直粘接,所述主体(1)内左端设置有反应仓(7),所述反应仓(7)内顶部左右两端设置有滑槽(8),所述滑槽(8)内设置有刮渣装置(9),所述反应仓(7)内左侧下端设置有抽水管(10),所述反应仓(7)前端面上设置有通槽(11),所述通槽(11)前端面下端与集渣箱(12)进行垂直焊接,所述抽水管(10)左端与水泵(13)右侧下端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水泵(13)左侧中部与排水管(14)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排水管(14)左侧与蝶阀(15)内中部进行垂直螺纹连接,所述蝶阀(15)左侧与连接管(16)进行垂直焊接,所述连接管(16)设置有高效净化装置(17),所述刮渣装置(9)由机体(91)、传动箱(92)、滚轮(93)、传动杆(94)、刮板(95)、第一电机(96)、主动锥齿轮(97)和从动锥齿轮(98)组成,所述机体(91)左侧通过电弧焊接与传动箱(92)进行垂直焊接,所述机体(91)底部左右两端与滚轮(93)进行垂直螺栓连接,所述滚轮(93)内中部与传动杆(94)进行垂直插接,所述机体(91)底端中部与刮板(95)进行粘接,所述传动箱(92)内上端设置有第一电机(96),所述第一电机(96)底部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97)进行垂直插接,所述主动锥齿轮(97)底部右端与从动锥齿轮(98)相互啮合,并且从动锥齿轮(98)内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琼琼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杰臻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