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224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包括壳体、导气管、复合填料层和渗液回流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垃圾填埋装置,为静态厌氧快速稳定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善作业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使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具有更多灵活性,可以实现就近分散处理,可以简化处理单元的防渗系统,降低工程造价,稳定后的残渣细料可以制备绿化营养土或农业土壤改良剂,使生活垃圾厌氧稳定后剩余有机碳以腐殖质的形式重新回归自然碳循环。

Landfill Device for Rural Domestic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
本技术属于垃圾处理
,具体涉及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
技术介绍
农村生活垃圾常用的处理技术有填埋、焚烧和堆肥处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村镇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生活垃圾收运系统运转费用较高;卫生填埋作为主流的处置技术,占地面积大,选址困难,垃圾渗滤液难处理,维护管理周期长;垃圾焚烧技术除了投资和运营成本太高不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基本国情,还存在为其污染的隐患;垃圾堆肥处理技术因为处理混合收集原生垃圾,导致生产成本高,产品含有害杂质且肥效低,堆肥产品市场空间小,堆肥技术研究和应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技术包括蚯蚓堆肥、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高温高压湿解法、垃圾衍生燃料、气化熔融处理技术、沼气发酵技术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配套装置费用大,运行成本高;技术不够成熟,难以在农村地区推广;对处理垃圾的组成、物理性质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农村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回流液入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渗液出口;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中、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复合填料层,所述复合填料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与垃圾层交替间隔设置;渗液回流系统,所述渗液回流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与所述壳体通过管道相连。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5~10cm,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密封盖相连。优选地,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5~10cm,所述导气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体的高度。优选地,所述导气管包括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管壁上设置有气孔,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密封盖相连。优选地,所述导气管包括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外设置有包覆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套管,所述套管的高度大于所述复合填料层的高度,所述套管管壁上设置有第一气孔,所述第一导气管管壁上设置有第二气孔,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密封盖相连。优选地,所述导气管还连接有液位继电器和抽气泵。优选地,所述抽气泵还连接有湿式流量计。优选地,所述复合填料层包括由下往上依次排布的第一填料层和第二填料层,所述第一填料层为碎石层,所述第二填料层为腐殖垃圾层。优选地,所述渗液回流系统包括集水池,所述集水池设置有集水池进口与集水池出口,所述集水池进口与所述渗液出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渗液回流系统还包括回流泵,所述回流泵设置有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于集水池中,所述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回流液入口相连。优选地,所述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的垃圾填埋量为1~10t。针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来静态厌氧快速稳定技术来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静态厌氧快速稳定技术是一种生活垃圾厌氧填埋技术,通过基质静态均和作用、厌氧气体有组织转运等人工强化手段实现生活垃圾快速厌氧稳定,同时回收并利用生活垃圾中的生物质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垃圾填埋装置,为静态厌氧快速稳定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善作业现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从而使村镇生活垃圾处理场的选址具有更多灵活性,可以实现就近分散处理;2、本技术提供的垃圾填埋装置,可以简化处理单元的防渗系统,降低工程造价;3、稳定后的残渣细料可以制备绿化营养土或农业土壤改良剂,使生活垃圾厌氧稳定后剩余有机碳以腐殖质的形式重新回归自然碳循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附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附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附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再次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实施例1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20,所述密封盖20上设置有回流液入口210,所述壳体10底部设置有渗液出口110;导气管30,所述导气管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连通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复合填料层40,所述复合填料层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渗液回流系统50,所述渗液回流系统5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外,与所述壳体10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渗液回流系统50包括集水池510,所述集水池510设置有集水池进口与集水池出口,所述集水池进口与所述渗液出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渗液回流系统50还包括回流泵520,所述回流泵520设置有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于集水池510中,所述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回流液入口相连。填埋垃圾时,先放入复合填料层40,再在复合填料层40上填埋垃圾。实施例2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20,所述密封盖20上设置有回流液入口210,所述壳体10底部设置有渗液出口110;导气管30,所述导气管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连通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复合填料层40,所述复合填料层4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渗液回流系统50,所述渗液回流系统50设置于所述壳体10外,与所述壳体10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渗液回流系统50包括集水池510,所述集水池510设置有集水池进口与集水池出口,所述集水池进口与所述渗液出口通过管道相连,所述渗液回流系统50还包括回流泵520,所述回流泵520设置有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进液口设置于集水池510中,所述出液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回流液入口相连。复合填料层40至少为2层,复合填料层之间填埋垃圾。实施例3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20,所述密封盖20上设置有回流液入口210,所述壳体10底部设置有渗液出口110;导气管30,所述导气管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中、连通所述壳体10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复合填料层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回流液入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渗液出口;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中、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复合填料层,所述复合填料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渗液回流系统,所述渗液回流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与所述壳体通过管道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回流液入口,所述壳体底部设置有渗液出口;导气管,所述导气管设置于所述壳体中、连通所述壳体的内部与外部空间;复合填料层,所述复合填料层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渗液回流系统,所述渗液回流系统设置于所述壳体外,与所述壳体通过管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5~10cm,所述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密封盖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的一端距离所述壳体的底部5~10cm,所述导气管的长度大于所述壳体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包括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所述第一导气管管壁上设置有气孔,所述第一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二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气管相连,所述第二导气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的密封盖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村生活垃圾填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包括第一导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一知李细晓靳菁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九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