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82224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4: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包括浮水床架、PVC管、沉水床架,浮水床架的下表面等间距固定有PVC管,浮水床架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栽槽,沉水床架位于浮水床架的下方;整个生态浮床包括位于水面上方的浮水床架与位于水面下方的沉水床架,且浮水床架上可种植千屈菜、石菖蒲、黄花美人蕉等具有良好景观功能的挺水植物,沉水床架上可种植金鱼藻或狐尾藻等,从而提高了整个生态浮床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净化湖水,去除污染物的能力;整个生态浮床位于深水区时,将承重块卡设在沉水床架的内部,从而提高整个沉水床架的重量,使得上方浮水床架通过重物牵引的方式使其位置得以固定。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with Landscape Function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t Lake Entrance and Its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床
,具体为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是目前在河道或湖泊等由于富营养化导致水域污染的治理中常用的一种常规设备,该浮床靠自身浮力漂浮在水面上,并能在浮床上种植水生植物,浮床下悬挂生物填料等,实现对水体中营养盐以及有机物的去除和净化。但是目前的生态浮床框架通常采用PVC管、PPR管或者竹子等经过简单的拼接而成,牢固性非常差,此外,这种生态浮床不能根据所在水域的深度来进行调节其规定能够固定的方式,导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导致其容易飘散,此外,传统浮床的浮床一般只有附在水面上的一种,位于水面以下的部分,不能很好的利用,水质净化的效果较差。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沉水植物在水质净化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提供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包括浮水床架、PVC管、沉水床架,所述浮水床架的下表面等间距固定有PVC管,所述浮水床架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栽槽,所述沉水床架位于浮水床架的下方;所述PVC管的内部活动插设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端部固定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部活动套设有竖向牵引杆,所述竖向牵引杆的下端活动插设有钻杆,所述竖向牵引杆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一铰接杆,钻杆的上端位于相邻第一铰接杆之间,所述钻杆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与第二铰接杆的一端相铰接设置;所述浮水床架的下表面中部垂直设有垂杆,垂杆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穿槽,所述垂杆的内部活动插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对称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一端贯穿穿槽的表面设置,连接杆的下端垂直设置在沉水床架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垂杆的下端对称活动设有活动卡块-,所述活动卡块的一端可贯穿穿槽并延伸至与垂杆表面相接触;所述沉水床架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二栽槽,所述沉水床架的上表面等间距可拆卸插设有承重块,所述沉水床架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挂绳,所述挂绳的上端固定有悬浮球。优选的,所述PVC管的数量共有6根,且等间距分布在浮水床架的下表面。优选的,所述竖向牵引杆的上端垂直设有顶块,顶块的截面直径大于套环的内圈直径。优选的,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外侧等间距分布设有锥形刺。优选的,所述垂杆的下端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活动卡块的一端活动卡设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滑槽的槽底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动卡块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垂杆的下端与活动卡块远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设有固定挡块与活动挡块,活动挡块与固定挡块的一侧可相贴设置,且所述活动挡块的表面活动插设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可贯穿固定挡块的表面设置,螺纹杆的端部套设有螺母。优选的,所述沉水床架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插槽,插槽的截面形状为“T”形,所述承重块的两侧均焊接有插块,承重块与插块可活动卡设在插槽的内部,且相邻插块及承重块所形成的截面形状与插槽的截面形状保持一致。优选的,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选择生态浮床,生态浮床载体使用环保HDPE材料结构,产品色泽鲜艳,表面光滑,能有效抗击风浪,可使用10年以上。单片规格为100cm*50cm;第二步,生态浮床的水生植物选择,浮水床架上的第一栽槽内部可选择千屈菜、石菖蒲、黄花美人蕉等具有良好景观功能的挺水植物;浮水床架采用正六边形设计布置在岛屿四周,挺水植物所需浮水床架总宽至少为2.5m;沉水床架的第二栽槽内部可选择金鱼藻或狐尾藻;第三步,生态浮床的固定方式,根据不同深度水域来确定,当生态浮床位于浅水区时,浅水区的水域深度不超过1.5m,滑动活动杆,将活动杆的一端移出PVC管,同时将竖向牵引杆的一端贯穿套环,此时竖向牵引杆的下端位于水面之下,并最终将钻杆的下端插设在浅水区的泥土内部,此时第二铰接杆的外侧面与泥土相接触,并最终卡在泥土的内部,增大稳定性;第四步,当生态浮床位于深水区时,浅水区的水域深度至少1.5m,将竖向牵引杆从活动杆上取下,并将活动杆推进PVC管的内部,同时将承重块安装卡设在沉水床架的内部,沉水床架的重量增加,达到重物牵引浮水床架的目的,同时悬浮球位于水面上,将悬浮球挂在岸边,提高浮水床架与沉水床架在深水区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整个生态浮床包括位于水面上方的浮水床架与位于水面下方的沉水床架,且浮水床架上可种植千屈菜、石菖蒲、黄花美人蕉等具有良好景观功能的挺水植物,沉水床架上可种植金鱼藻或狐尾藻等,从而提高了整个生态浮床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净化湖水,去除污染物的能力;2、整个生态浮床位于深水区时,将承重块卡设在沉水床架的内部,从而提高整个沉水床架的重量,使得上方浮水床架通过重物牵引的方式使其位置得以固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正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垂杆与连接杆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垂杆剖视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沉水床架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竖向牵引杆示意图。图中:1浮水床架、11第一栽槽、2PVC管、21活动杆、22套环、3竖向牵引杆、31顶块、32钻杆、33第一铰接杆、34第二铰接杆、341锥形刺、4垂杆、41穿槽、42滑槽、43弹簧、44固定挡块、5活动卡块、51活动挡块、52螺纹杆、6沉水床架、61第二栽槽、62插槽、63连接杆、631限位块、7承重块、71插块、8悬浮球、81挂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包括浮水床架1、PVC管2、沉水床架6,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等间距固定有PVC管2,浮水床架1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栽槽11,沉水床架6位于浮水床架1的下方,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中部还垂直设有垂杆4;整个生态浮床包括位于水面上方的浮水床架1与位于水面下方的沉水床架6,且浮水床架1上可种植千屈菜、石菖蒲、黄花美人蕉等具有良好景观功能的挺水植物,沉水床架6上可种植金鱼藻或狐尾藻等,从而提高了整个生态浮床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提高了净化湖水,去除污染物的能力。PVC管2的内部活动插设有活动杆21,活动杆21的端部固定有套环22,套环22的内部活动套设有竖向牵引杆3,竖向牵引杆3的下端活动插设有钻杆32,竖向牵引杆3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一铰接杆33,钻杆32的上端位于相邻第一铰接杆33之间,钻杆32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二铰接杆34,第一铰接杆33的一端与第二铰接杆34的一端相铰接设置。PVC管2的数量共有6根,且等间距分布在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竖向牵引杆3的上端垂直设有顶块31,顶块31的截面直径大于套环22的内圈直径。第二铰接杆34的外侧等间距分布设有锥形刺341。使用时,将浮水床架1移动至浅水区,然后将位于PVC管2内部的活动杆21一端抽出,再将竖向牵引杆3套设在套环2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包括浮水床架(1)、PVC管(2)、沉水床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等间距固定有PVC管(2),所述浮水床架(1)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栽槽(11),所述沉水床架(6)位于浮水床架(1)的下方;所述PVC管(2)的内部活动插设有活动杆(21),所述活动杆(21)的端部固定有套环(22),所述套环(22)的内部活动套设有竖向牵引杆(3),所述竖向牵引杆(3)的下端活动插设有钻杆(32),所述竖向牵引杆(3)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一铰接杆(33),钻杆(32)的上端位于相邻第一铰接杆(33)之间,所述钻杆(32)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二铰接杆(34),所述第一铰接杆(33)的一端与第二铰接杆(34)的一端相铰接设置;所述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中部垂直设有垂杆(4),垂杆(4)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穿槽(41),所述垂杆(4)的内部活动插设有连接杆(63),所述连接杆(63)的上端对称设有限位块(631),限位块(631)的一端贯穿穿槽(41)的表面设置,连接杆(63)的下端垂直设置在沉水床架(6)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垂杆(4)的下端对称活动设有活动卡块(5),所述活动卡块(5)的一端可贯穿穿槽(41)并延伸至与垂杆(4)表面相接触;所述沉水床架(6)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二栽槽(61),所述沉水床架(6)的上表面等间距可拆卸插设有承重块(7),所述沉水床架(6)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挂绳(81),所述挂绳(81)的上端固定有悬浮球(8)。...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包括浮水床架(1)、PVC管(2)、沉水床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等间距固定有PVC管(2),所述浮水床架(1)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栽槽(11),所述沉水床架(6)位于浮水床架(1)的下方;所述PVC管(2)的内部活动插设有活动杆(21),所述活动杆(21)的端部固定有套环(22),所述套环(22)的内部活动套设有竖向牵引杆(3),所述竖向牵引杆(3)的下端活动插设有钻杆(32),所述竖向牵引杆(3)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一铰接杆(33),钻杆(32)的上端位于相邻第一铰接杆(33)之间,所述钻杆(32)的下端对称转动设有第二铰接杆(34),所述第一铰接杆(33)的一端与第二铰接杆(34)的一端相铰接设置;所述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中部垂直设有垂杆(4),垂杆(4)的表面贯穿开设有穿槽(41),所述垂杆(4)的内部活动插设有连接杆(63),所述连接杆(63)的上端对称设有限位块(631),限位块(631)的一端贯穿穿槽(41)的表面设置,连接杆(63)的下端垂直设置在沉水床架(6)的上表面中部,所述垂杆(4)的下端对称活动设有活动卡块(5),所述活动卡块(5)的一端可贯穿穿槽(41)并延伸至与垂杆(4)表面相接触;所述沉水床架(6)的上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二栽槽(61),所述沉水床架(6)的上表面等间距可拆卸插设有承重块(7),所述沉水床架(6)的下表面对称固定有挂绳(81),所述挂绳(81)的上端固定有悬浮球(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PVC管(2)的数量共有6根,且等间距分布在浮水床架(1)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牵引杆(3)的上端垂直设有顶块(31),顶块(31)的截面直径大于套环(22)的内圈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铰接杆(34)的外侧等间距分布设有锥形刺(34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景观功能的入湖口水质净化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垂杆(4)的下端对称开设有滑槽(42),所述活动卡块(5)的一端活动卡设在滑槽(42)的内部,所述滑槽(42)的槽底固定有弹簧(43),所述弹簧(43)的一端与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士峰张治国宋廷林郑永红胡友彪李国峰张青亮余婷陈小运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焦岗湖水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