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发热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801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脉冲发热片,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布层、石墨烯发热片、脉冲片和第二布层,石墨烯发热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二电极导电体,石墨烯发热片上设有与二电极导电体电连接的连接器,脉冲片包括基体、二导电触点、二脉冲电极和二水凝胶块,二导电触点设置于基体的上表面且其分别与二电极导电体对应设置,二脉冲电极设置于基体的下表面且其分别与二导电触点对应设置,二水凝胶块设置于二脉冲电极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产品整体厚度薄,容易贴合在皮肤表面,脉冲使得石墨烯发热均匀,提高石墨烯发热性能,而且脉冲和发热结合,进行热疗刺激,从而达到更好的保健、治疗作用。

Pulse heating she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脉冲发热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脉冲发热片。
技术介绍
现有TENS&EMS(TENS代表缓解疼痛的脉冲理疗仪;EMS代表用于锻炼和康复的肌肉刺激器)的脉冲通常由控制主机传输到贴在皮肤上的导电垫片,一定频率的脉冲可以起到缓解疼痛和肌肉锻炼的效果;TENS往往只有脉冲功能没有加热功能。加热可以增加缓解疼痛和肌肉锻炼的效果,现有加热功能的实现一般是通过一个独立的和厚重的加热配件来实现。因为现有的脉冲和加热不是一体的,所以身体上同一位置同时需要脉冲和加热难以实现,同时给是用户的使用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脉冲发热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提供一种脉冲发热片,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布层、石墨烯发热片、脉冲片和第二布层,石墨烯发热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二电极导电体,石墨烯发热片上设有与二电极导电体电连接的连接器,脉冲片包括基体、二导电触点、二脉冲电极和二水凝胶块,二导电触点设置于基体的上表面且其分别与二电极导电体对应设置,二脉冲电极设置于基体的下表面且其分别与二导电触点对应设置,二水凝胶块设置于二脉冲电极的外表面上。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产品整体厚度薄,容易贴合在皮肤表面,脉冲使得石墨烯发热均匀,提高石墨烯发热性能,而且脉冲和发热结合,进行热疗刺激,从而达到更好的保健、治疗作用。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布层为整片结构且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为圆弧结构,第二布层为环形结构,第一布层和第二布层长度方向的同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作为优选的方案,电极导电体为印刷导电石墨电极,电极导电体包括第一电极导电体和第二电极导电体,第一电极导电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部连接段、第一过渡连接段和第一触点连接段,第一端部连接段与连接器连接,第一过渡连接段与石墨烯发热片长度方向的侧边形状一致,第一触点连接段为与石墨烯发热片宽度方向一致的直线段;第二电极导电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端部连接段、第二过渡连接段和第二触点连接段,第二端部连接段与连接器连接,第二过渡连接段与石墨烯发热片长度方向的侧边形状一致且其与第一过渡连接段相对设置,第二触点连接段为与石墨烯发热片宽度方向二致的直线段且其与第一触点连接段之间设有间隔。作为优选的方案,基体为无纺布层,导电触点为圆形导电片,脉冲电极为石墨导电凝胶块,二脉冲电极的相对侧面、以及二水凝胶块的相对侧面为圆弧结构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隔。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布层长度方向的右端设有第一布层连接件、第二布层长度方向的右端设有第二布层连接件,连接器设置于第一布层连接件和第二布层连接件之间且通过固定片与第一布层连接件或第二布层连接件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连接器包括中空圆柱状连接头和矩形连接片,矩形连接片设置于中空圆柱状连接头的侧面上且其平面方向与中空圆柱状连接头的轴向垂直,矩形连接片与石墨烯发热片连接。作为优选的方案,第一布层与石墨烯发热片之间、石墨烯发热片与脉冲片之间、以及脉冲片与第二布层之间通过背胶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二布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石墨烯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脉冲片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脉冲片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第一布层,20.石墨烯发热片,21.电极导电体,30.脉冲片,31.基体,32.导电触点,33.脉冲电极,34.水凝胶块,40.第二布层,50.连接器,60.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如图1至图6所示,在本技术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脉冲发热片,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布层10、石墨烯发热片20、脉冲片30和第二布层40,石墨烯发热片20的下表面上设有二电极导电体21,石墨烯发热片20上设有与二电极导电体电连接的连接器50,脉冲片30包括基体31、二导电触点32、二脉冲电极33和二水凝胶块34,二导电触点32设置于基体31的上表面且其分别与二电极导电体21对应设置,二脉冲电极33设置于基体31的下表面且其分别与二导电触点32对应设置,二水凝胶块34设置于二脉冲电极33的外表面上。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结构简单合理,产品整体厚度薄,容易贴合在皮肤表面,脉冲使得石墨烯发热均匀,提高石墨烯发热性能,而且脉冲和发热结合,进行热疗刺激,从而达到更好的保健、治疗作用。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第一布层10为整片结构且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为圆弧结构,第二布层40为环形结构,第一布层10和第二布层40长度方向的同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电极导电体21为印刷导电石墨电极,电极导电体21包括第一电极导电体和第二电极导电体,第一电极导电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部连接段、第一过渡连接段和第一触点连接段,第一端部连接段与连接器连接,第一过渡连接段与石墨烯发热片长度方向的侧边形状一致,第一触点连接段为与石墨烯发热片宽度方向一致的直线段;第二电极导电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端部连接段、第二过渡连接段和第二触点连接段,第二端部连接段与连接器连接,第二过渡连接段与石墨烯发热片长度方向的侧边形状一致且其与第一过渡连接段相对设置,第二触点连接段为与石墨烯发热片宽度方向二致的直线段且其与第一触点连接段之间设有间隔。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基体31为无纺布层,导电触点32为圆形导电片,脉冲电极33为石墨导电凝胶块,二脉冲电极33的相对侧面、以及二水凝胶块34的相对侧面为圆弧结构且二者之间设有间隔。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第一布层10长度方向的右端设有第一布层连接件、第二布层40长度方向的右端设有第二布层连接件,连接器50设置于第一布层连接件和第二布层连接件之间且通过固定片60与第一布层连接件连接。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连接器50包括中空圆柱状连接头和矩形连接片,矩形连接片设置于中空圆柱状连接头的侧面上且其平面方向与中空圆柱状连接头的轴向垂直,矩形连接片与石墨烯发热片连接。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在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第一布层10与石墨烯发热片20之间、石墨烯发热片20与脉冲片30之间、以及脉冲片30与第二布层40之间通过背胶70连接。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脉冲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布层、石墨烯发热片、脉冲片和第二布层,石墨烯发热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二电极导电体,石墨烯发热片上设有与二电极导电体电连接的连接器,脉冲片包括基体、二导电触点、二脉冲电极和二水凝胶块,二导电触点设置于基体的上表面且其分别与二电极导电体对应设置,二脉冲电极设置于基体的下表面且其分别与二导电触点对应设置,二水凝胶块设置于二脉冲电极的外表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脉冲发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布层、石墨烯发热片、脉冲片和第二布层,石墨烯发热片的下表面上设有二电极导电体,石墨烯发热片上设有与二电极导电体电连接的连接器,脉冲片包括基体、二导电触点、二脉冲电极和二水凝胶块,二导电触点设置于基体的上表面且其分别与二电极导电体对应设置,二脉冲电极设置于基体的下表面且其分别与二导电触点对应设置,二水凝胶块设置于二脉冲电极的外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冲发热片,其特征在于,第一布层为整片结构且其长度方向的两端为圆弧结构,第二布层为环形结构,第一布层和第二布层长度方向的同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脉冲发热片,其特征在于,电极导电体为印刷导电石墨电极,电极导电体包括第一电极导电体和第二电极导电体,第一电极导电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端部连接段、第一过渡连接段和第一触点连接段,第一端部连接段与连接器连接,第一过渡连接段与石墨烯发热片长度方向的侧边形状一致,第一触点连接段为与石墨烯发热片宽度方向一致的直线段;第二电极导电体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二端部连接段、第二过渡连接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正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泰科汉泽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