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监控系统及其引流监测控制单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81731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0 1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尿动力监控系统及其引流监测控制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设有主板、控制部件、称重部件的监控主机,引流监测控制单元;引流监测控制单元由前引流管路、监测控制器、后引流管路和贮尿袋依次连接而成,前引流管路设有可连通大气的第一三通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前引流管路设置可连通大气的第一三通阀,通过切换第一三通阀的工作状态测得膀胱所处位置的大气压力,并根据监测控制腔内尿液压力减去膀胱所处位置的大气压力得出准确的膀胱内压力数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无法准确监测膀胱内压力从而无法实现仿生控尿、无法持续动态地反映腹腔内压力的技术问题。

Urodynamic Monitoring System and Its Drainage Monitoring Control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尿动力监控系统及其引流监测控制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尿动力监控系统及其引流监测控制单元,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腹腔内压力(IAP)是腹腔内在的压力,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重要的生理学参数之一,膀胱内压测量为间接法测量腹腔内压力的金标准。在临床上,通过插入尿道的留置导尿管为病人导尿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常规操作,为避免出现因患者膀胱内尿液连续不间断导出而导致膀胱膨胀和收缩功能的退化,技术人员研发了一种可防止膀胱膨胀和收缩功能退化的尿动力监控系统。这种尿动力监控系统由一台监控主机和一个引流监测控制单元组成(如附图1所示),引流监测控制单元设置有连接留置导尿管101的前引流管路1、监测控制器2、后引流管路3和贮尿袋4,监测控制器2设有监测控制腔21、监测部件22和控制阀25,监控主机6具有容纳于外壳64内的主板61、控制部件62和称重部件63,监控主机6固定于调节支架7。这种尿动力监测控制系统在引流患者尿液时,膀胱内尿液通过留置导尿管101流出,经前引流管路1流入监测控制腔21,此时控制阀25将监测控制腔21的尿液出口23和尿液入口24之间阻断,监测控制腔21内尿液压力随着膀胱内尿液压力升高而不断升高,监测部件22监测监测控制腔21内尿液压力并输出至主板61,主板61接收监测部件22输出的压力信号,当压力达到或超过排尿阈值,且持续时间大于等于预设时间时,主板61发出排尿指令至控制部件62通过控制阀25将尿液出口23和尿液入口24之间连通,尿液通过尿液出口23经后引流管路3导入贮尿袋4,称重部件63持续称测贮尿袋4内尿液重量并把尿量数据提供给主板61。上述尿动力监控系统利用监控主机6根据膀胱内压力情况并通过控制阀25控制膀胱是否排尿,解决了膀胱内尿液连续不间断导出而导致膀胱膨胀和收缩功能退化的问题,但是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如下的缺点:1、上述尿动力监控系统无法准确地监测膀胱内压力,原因是:在监测控制腔21与膀胱相连通时,监测部件22输出的压力信号为包含了膀胱所处位置的大气压力的膀胱内压力。主板61接收监测部件22输出的压力信号,由于该压力信号所示压力包含了膀胱所处位置的大气压力,也就是说监测部件22输出的压力信号所示压力与膀胱内压力之间存在误差,因而当该压力信号所示压力大于等于排尿阈值时,患者的膀胱内压力并未达到人体正常生理排尿时的排尿阈值,在无法监测膀胱所受大气压力并消除由该大气压力所带来误差的情况下,现有的尿动力监控系统既无法准确地监测膀胱内压力,也无法真正实现仿生控尿。2、上述现有的尿动力监控系统在患者需要进行膀胱灌注冲洗时,接头11必须与留置导尿管101分离,以便留置导尿管101与输液灌注管路连接,待膀胱灌注冲洗操作完成,留置导尿管101与输液灌注管路分离,留置导尿管101再通过接头11与尿动力监测控制系统恢复连接。接头11反复地与留置导尿管101进行插拔连接,不仅操作比较繁琐,还容易引起病菌污染接头11和留置导尿管101,给患者带来病菌感染的风险。3、上述现有的尿动力监控系统在使用时,贮尿袋4悬挂于监控主机6下方的开放空间,容易被在病床边频繁走动的护士及陪护人员触碰而产生晃动,形成对称重数据的干扰,影响尿动力相关参数的监测数据的精准。4、由于无法持续动态地准确监测膀胱内压力,因而现有的尿动力监控系统无法持续动态地准确反映腹腔内压力(IAP)。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准确监测膀胱内压力从而无法实现仿生控尿、无法持续动态反映腹腔内压力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膀胱内压力监测数据准确而使得仿生控尿得以实现,并且又可持续动态监测膀胱内压力从而间接实现腹腔内压力监测的引流监测控制单元。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本技术包括前引流管路,监测控制器,后引流管路,贮尿袋,监测控制器包括设有通过后引流管路与贮尿袋相连通的尿液出口和与前引流管路相连接的尿液入口的监测控制腔,监测监测控制腔内尿液压力并输出压力信号的监测部件,控制尿液入口与尿液出口之间导通或阻断的控制阀,前引流管路包括与留置导尿管相连接的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第一三通阀包括连通大气的大气入口,与接头相连通的第一入口,与尿液入口相连接的第一出口,第一三通阀可在第一入口阻断而大气入口与第一出口导通或大气入口阻断而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导通的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做切换,第一三通阀的通径不小于留置导尿管内径。作为优选,前引流管路还包括第二三通阀,第二三通阀连接于接头与第一三通阀之间,并包括可与外部输液管路连接的灌注口,与接头相连接的第二入口,通过连接于第一三通阀与第二三通阀之间的管路与第一入口相连接的第二出口,第二三通阀可在第二出口阻断而灌注口与第二入口导通或灌注口阻断而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导通的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做切换,第二三通阀的通径不小于留置导尿管内径。作为优选,监测控制器还包括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用于确定患者与监测控制器的对应关系、存储患者使用监测控制器的数据信息并限定监测控制器的使用期限。本技术主要针对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法准确监测膀胱内压力从而无法实现仿生控尿、无法持续动态反映腹腔内压力的技术缺陷,还提供一种尿动力参数监测更加精准的尿动力监控系统。本技术针对上述技术缺陷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的:本技术包括设有主板、控制部件、称重部件的监控主机,引流监测控制单元,称重部件用于持续称测贮尿袋内尿液重量并将重量信号传输至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监测控制单元为前述的引流监测控制单元,主板接收监测部件输出的压力信号,当监测控制腔内尿液产生的压力减去患者所在位置的大气压后的压力值大于等于排尿阈值,且持续时间达到或超过预设时间,主板输出尿液入口与尿液出口之间连通的指令至控制部件,控制部件带动控制阀阀芯转动将尿液入口与尿液出口之间连通。作为优选,监控主机还包括外壳,引流监测控制单元及主板、控制部件、称重部件容纳于外壳内。作为优选,还包括激光水平指示仪,激光水平指示仪固设于外壳上与监测部件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的位置且可发射水平的指示光线。作为优选,还包括调节支架,调节支架设置有呈环状的防干扰框,防干扰框位于监控主机下方位置,贮尿袋吊挂于调节支架并通过称重部件进行称重时位于防干扰框的中空区域内。因此,本技术设计新颖,结构合理,具有以下优点:在本技术中,引流监测控制单元中的前引流管路设置有可连通大气的第一三通阀,在监测控制腔与膀胱位置等高并且液体充满管路的情况下,当第一三通阀处于大气入口打开连通大气并连通第一出口且关闭第一入口的工作状态时,监测控制腔内液体产生的压力等于大气压,并与膀胱所受到的大气压力相等;在第一三通阀处于大气入口关闭与大气阻断且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连通的工作状态时,监测控制腔内尿液产生的压力等于膀胱内压力及膀胱所受大气压力之和;监测部件监测监测控制腔内尿液产生的压力并输出压力信号,主板接收监测部件输出的压力信号,主板根据第一三通阀关闭大气入口与大气阻断并连通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的工作状态时监测控制腔内尿液产生的压力数值减掉第一三通阀打开大气入口连通第一出口并关闭第一入口的工作状态时监测控制腔内尿液产生的压力数值即可得出准确的膀胱内压力数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引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前引流管路(1),监测控制器(2),后引流管路(3),贮尿袋(4),所述监测控制器(2)包括设有通过所述后引流管路(3)与所述贮尿袋(4)相连通的尿液出口(23)和与所述前引流管路(1)相连接的尿液入口(24)的监测控制腔(21),监测所述监测控制腔(21)内尿液压力并输出压力信号的监测部件(22),控制所述尿液入口(24)与所述尿液出口(23)之间导通或阻断的控制阀(25),所述前引流管路(1)包括与留置导尿管(101)相连接的接头(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2),所述第一三通阀(12)具有连通大气的大气入口(121)、与所述接头(11)相连通的第一入口(122)、与所述尿液入口(24)相连接的第一出口(123),所述第一三通阀(12)可在所述第一入口(122)阻断而所述大气入口(121)与所述第一出口(123)导通或所述大气入口(121)阻断而所述第一入口(122)与所述第一出口(123)导通的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做切换,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通径不小于所述留置导尿管(101)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监测控制单元,包括前引流管路(1),监测控制器(2),后引流管路(3),贮尿袋(4),所述监测控制器(2)包括设有通过所述后引流管路(3)与所述贮尿袋(4)相连通的尿液出口(23)和与所述前引流管路(1)相连接的尿液入口(24)的监测控制腔(21),监测所述监测控制腔(21)内尿液压力并输出压力信号的监测部件(22),控制所述尿液入口(24)与所述尿液出口(23)之间导通或阻断的控制阀(25),所述前引流管路(1)包括与留置导尿管(101)相连接的接头(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12),所述第一三通阀(12)具有连通大气的大气入口(121)、与所述接头(11)相连通的第一入口(122)、与所述尿液入口(24)相连接的第一出口(123),所述第一三通阀(12)可在所述第一入口(122)阻断而所述大气入口(121)与所述第一出口(123)导通或所述大气入口(121)阻断而所述第一入口(122)与所述第一出口(123)导通的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做切换,所述第一三通阀(12)的通径不小于所述留置导尿管(101)内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监测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引流管路(1)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接头(11)与所述第一三通阀(12)之间的第二三通阀(13),所述第二三通阀(13)具有可与外部输液管路连接的灌注口(131)、与所述接头(11)相连接的第二入口(132)、通过连接于所述第一三通阀(12)与所述第二三通阀(13)之间的管路与所述第一入口(122)相连接的第二出口(133),所述第二三通阀(13)可在所述第二出口(133)阻断而所述灌注口(131)与所述第二入口(132)导通或所述灌注口(131)阻断而所述第二入口(132)与所述第二出口(133)导通的两种工作状态之间做切换,所述第二三通阀(13)的通径不小于所述留置导尿管(101)内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引流监测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控制器(2)还包括电子标签(5),所述电子标签(5)用于确定患者与所述监测控制器(2)的对应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百成陈俊杰付飞黎国荣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乐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