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1337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手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手机壳。该手机壳包括前框组件和背板组件,背板组件包括外壳、第一控制组件和电子板,第一控制组件和电子板均设置于外壳内,电子板与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一控制组件与前框组件中的导电结构电连接,导电结构能够与电源电连接,电源能够为电子板提供电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手机壳,将电子板设置于背板组件内,并通过前框组件的导电结构与电源电连接,电子板得电后正常工作;解决了电子板与电池封装在一起,电池损坏后无法更换或更换繁琐,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等问题。

A Mobil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手机壳
本技术涉及手机
,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壳。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移动通讯设备,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手机壳也由一开始仅仅起到单一的保护手机作用慢慢演变成具有多种功能。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电子画板、触控板等电子板产品。对于电子画板,用户可以用手或手写笔等设备在电子板上书画。书画时,用户通过对画板施加压力,压力可以使画板中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达到在画板上显示字迹的效果。当用户需要擦除画板上书写的内容时,需要对画板施加电压,电压产生的电场可以使液晶分子再次发生偏转并恢复到有序状态,从而消除画板上书写的字迹。对于触控板,用户在触控板上书画的内容能够保存到存储器中,然后通过无线或有线数据传输的方式将存储信息传送到外部电子设备,比如手机、计算机等,供用户观看。而手机保护壳类产品尚不具有上述的功能。另外,上述的产品都是将电池与电子板封装在一起,电池损坏后无法更换或更换繁琐,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用户的体验感。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壳,来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所述,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通过手机的前框组件为电子板提供电量,使电子板正常工作;还可以解决电子板与电池封装在一起,电池损坏后无法更换或更换繁琐,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等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壳,包括前框组件和背板组件,所述背板组件包括外壳、第一控制组件和电子板,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和所述电子板均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子板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组件与所述前框组件中的导电结构电连接,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能够为所述电子板提供电量。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为边框结构,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外壳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外壳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背板组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所述电子板之间。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固设于所述盖板上,所述电子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前框组件包括充电连接器、控制按键、第二控制组件和壳体,所述充电连接器和所述第二控制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控制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上。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充电连接器和所述控制按键均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导电结构为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导电触点,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与所述导电触点相对应的导电触头,所述导电触头能够与所述导电触点相接触。作为优选,所述电源包括前框电池,所述前框电池设置于所述前框组件的容纳腔内,所述前框电池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前框电池能够为所述电子板提供电量。作为优选,所述前框组件和所述背板组件可拆卸连接。作为优选,所述壳体的背面沿其周向设有滑槽结构,所述外壳的周向设有与所述滑槽结构相匹配的滑轨结构,所述滑轨结构能够沿所述滑槽结构滑动。作为优选,所述电子板为画板或触控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手机壳,将电子板设置于背板组件内,并通过前框组件的导电结构与电源电连接,电子板得电后能正常工作;还解决了电子板与电池封装在一起,电池损坏后无法更换或更换繁琐,给用户带来诸多不便等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手机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前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背板组件的前视图;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背板组件的后视图;图5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背板组件的爆炸图。图中:1-前框组件;11-充电连接器;111-公插头;12-控制按键;13-壳体;14-滑槽结构;15-导电触点;16-前框电池;2-背板组件;21-外壳;22-双面胶;23-电子板;24-支撑板;25-盖板;26-第一电路板;27-FPC连接线;28-滑轨结构;29-导电触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手机壳,该手机壳包括前框组件1和背板组件2。其中,背板组件2包括外壳21、第一控制组件和电子板23,第一控制组件和电子板23均设置于外壳21内,电子板23与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第一控制组件与前框组件1中的导电结构电连接,导电结构能够与电源电连接,电源能够为电子板23提供电量。实施方式一:本实施例中电子板23为画板。如图2所示,前框组件1包括充电连接器11、控制按键12、第二控制组件和壳体13。其中,充电连接器11和第二控制组件设置于壳体13内,控制按键12设置于壳体13上,第二控制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充电连接器11和控制按键12均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具体地,壳体13为边框结构,本实施例中的边框结构的形状呈矩形,边框结构中间的中空部分用于容纳手机,其四周设有壁面,四角设置弧形倒角,控制按键12设置在边框结构底部的壁面上。壳体13的下部位置设有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充电连接器11和第二电路板。充电连接器11与壳体13可拆卸连接,本实例中,容纳腔中设有与充电连接器11相匹配的安装槽,充电连接器11能与安装槽插接。充电连接器11包括相互插接为一体的公插头111、母插座和封装壳,封装壳内设有插槽结构,公插头111与母插座插接后可插入封装壳的插槽结构内,公插头111用于与手机的充电插口连接,为手机充电或传输数据;母插座用于与适配器连接,为手机充电。当充电连接器11插入容纳腔后,公插头111凸出于容纳腔外部,封装壳与壳体13相抵持。装入手机之前,先拔出充电连接器11,将手机装入壳体13内,然后插入充电连接器11。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公插头和/或母插座可选MicroUSB接口、Type-c接口或Lightning接口,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接口,并不作具体限定。前框组件1的容纳腔内还设有前框电池16,前框电池16优选蓄电池,前框电池16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为画板提供电量的电源可以是手机电池,也可以是前框电池16。前框组件1和背板组件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壳体13的背面沿壳体13的周向设有滑槽结构14,背板组件2的外壳21的周向设有与滑槽结构14相匹配的滑轨结构28,滑轨结构28能够沿滑槽结构14滑动,从而背板组件2能够沿滑槽结构14插入前框组件1,二者组装成一体。需要指出的是,滑槽结构14呈U型,由左右两侧和顶端三部分结构围设而成;此外,背板组件2与前框组件1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手机壳,包括前框组件(1)和背板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2)包括外壳(21)、第一控制组件和电子板(23),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和所述电子板(2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所述电子板(23)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组件与所述前框组件(1)中的导电结构电连接,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能够为所述电子板(23)提供电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机壳,包括前框组件(1)和背板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2)包括外壳(21)、第一控制组件和电子板(23),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和所述电子板(23)均设置于所述外壳(21)内,所述电子板(23)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组件与所述前框组件(1)中的导电结构电连接,所述导电结构能够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电源能够为所述电子板(23)提供电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1)为边框结构,所述背板组件(2)还包括盖板(25),所述盖板(25)与所述外壳(21)相对设置,并与所述外壳(2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组件(2)还包括支撑板(24),所述支撑板(24)设置在所述盖板(25)与所述电子板(2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26),所述第一电路板(26)固设于所述盖板(25)上,所述电子板(23)与所述第一电路板(26)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组件(1)包括充电连接器(11)、控制按键(12)、第二控制组件和壳体(13),所述充电连接器(11)和所述第二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恭潘建道林谋林周冠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安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