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852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第一夹臂、第二夹臂、滑动支承部和联动组件,以及用于使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夹臂和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臂和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夹臂或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壳体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夹臂或第二连接件连接;当滑动支承部在外力作用下朝下方移动时,联动组件带动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向彼此靠近;当外力消失时,第一弹性复位件、第二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使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复位。

Mobile terminal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终端支架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震动,因此需要通过手机支架对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安装固定。现有常见的车载手机支架为重力支架,即利用手机自身的重力,通过一底部支撑臂带动两侧的夹臂移动以将手机夹持固定,并通过弹簧实现复位,然而,现有的重力支架都是将弹簧连接在底部支撑臂与支架壳体之间,由弹簧带动底部支撑臂复位从而间接地使支架两侧的夹臂复位,这样的结构会让两侧夹臂过于松动,使支架整体的稳定性较差、手机易脱落,而且支架会因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抖动而产生异响,容易导致驾驶员分心,因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高且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支撑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的滑动支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之间的联动组件,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定位销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呈交叉设置,且所述定位销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或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当所述滑动支承部在外力作用下朝下方移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向彼此靠近,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发生变形;当作用于所述滑动支承部的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移动终端支架的弹性复位件连接在第一夹臂与第二夹臂之间,或者,弹性复位件分别连接在第一夹臂与壳体(或联动组件)之间、第二夹臂与壳体(或联动组件)之间,使得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随着滑动支承部的上下活动对应地相互背离或相互靠近的运动时,弹性复位件始终与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稳定地连接,防止第一夹臂或第二夹臂产生晃动,从而提高移动终端支架的稳定性且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异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支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移动终端支架移除后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移动终端支架在夹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弹性复位件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弹性复位件再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移动终端支架的支撑臂调整位置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移除后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移除后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支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移动终端支架移除后壳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3,本技术移动终端支架100,用于支撑手机等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1两侧的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可活动地设置在壳体1下方的滑动支承部12,连接于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和滑动支承部12之间的联动组件4,以及用于使第一夹臂2和第二夹臂3复位的弹性复位件5;当滑动支承部12在外力作用下朝下方移动时,联动组件4带动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向彼此靠近,弹性复位件5发生变形;当作用于滑动支承部12的外力消失时,弹性复位件5的弹力使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复位。壳体1包括前壳110和后壳111,前壳110与后壳111围成一容置空间112,壳体1相对的两侧设有与容置空间112连通的第一通孔113和第二通孔114。前壳110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13连通并向容置空间112内延伸的第一导向槽1131、以及与第二通孔114连通并向容置空间112内延伸的第二导向槽1141,第一导向槽1131与第二导向槽1141在水平方向上相互平行设置,或者第一导向槽1131与第二导向槽1141在水平方向上朝彼此相互倾斜。壳体1上设有一定位销轴117,定位销轴117位于容置空间112内,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轴117固定连接在前壳110上,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销轴117也可以固定连接在后壳111上。后壳111外表面设有接合部1111,接合部1111可与外部固定装置(例如夹子)连接以将移动终端支架100固定到特定位置,例如将移动终端支架100固定到汽车的空调出风口或中控台上。前壳110下端设有第一行程槽115和第二行程槽116,且第一行程槽115靠近第一夹臂2所在侧、第二行程槽116靠近第二夹臂3所在侧设置,第一行程槽115与第二行程槽116具有相同的长度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平行;滑动支承部12朝向前壳110的表面凸设有第一转轴122和第二转轴123,第一转轴122穿过第一行程槽115设置,第二转轴123穿过第二行程槽116设置。具体地,滑动支承部12包括滑盖120,以及和滑盖120连接的第三夹臂121,滑盖120可滑动地连接在壳体1下方,优选地,滑盖120可滑动地连接在前壳110下方,第三夹臂121一端连接在滑盖120后侧,第三夹臂121的另一端竖直向下伸出于滑盖120外侧,第三夹臂121在滑盖120外侧的一端设有第三夹持部1211,第三夹持部1211位于滑盖120的外表面上方。由于滑盖120可随滑动支承部12上下活动,因此移动终端支架100的对移动终端的支撑面积可根据移动终端在移动终端支架100中的夹持位置而相应改变,进一步提高了夹持稳固性。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的一端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容置空间112内,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113、第二通孔114设置。具体的,第一夹臂2的内侧端部24穿过第一通孔113后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131中,第二夹臂3的内侧端部34穿过第二通孔114后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槽1141中;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的外侧端部分别设有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第一夹持部23、第二夹持部33,第一夹持部23与第二夹持部33位于前壳110的外表面上方,第一夹持部23、第二夹持部33与第三夹持部1211形成用于夹持移动终端的夹持空间。前壳110在第一导向槽1131和第二导向槽1141中分别设有限位柱1132、1142,第一夹臂2、第二夹臂3分别对应限位柱1132、1142设有限位槽21、31,以限制第一夹臂2和第二夹臂3滑动的距离。联动组件4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支撑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的滑动支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之间的联动组件,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定位销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呈交叉设置,且所述定位销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或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当所述滑动支承部在外力作用下朝下方移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向彼此靠近,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发生变形;当作用于所述滑动支承部的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支撑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分别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的滑动支承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之间的联动组件,以及用于使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复位的第一弹性复位件和第二弹性复位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第二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夹臂和所述滑动支承部活动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定位销轴,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上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呈交叉设置,且所述定位销轴穿设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和所述第二定位槽中;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臂或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臂或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当所述滑动支承部在外力作用下朝下方移动时,所述联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向彼此靠近,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发生变形;当作用于所述滑动支承部的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弹力使所述第一夹臂、所述第二夹臂复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后壳,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围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夹臂的内侧端部、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端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定位销轴固定连接在所述前壳或所述后壳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所述容置空间内设有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夹臂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夹臂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设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前壳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并向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一导向槽、以及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向容置空间内延伸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一夹臂的内侧端部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后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端部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后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所述第一导向槽与所述第二导向槽在水平方向上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新平刘凯李贡献伍勋焕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