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80829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壳体的下方,所述底座表面设置有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的前端为弧形上升端面,所述弧形曲面的后端为弧形下凹端面,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端板,所述壳体与安装端板的连接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泄爆入口,在所述泄爆入口处设置有向壳体内凹陷的泄压筒,所述泄压筒内设置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板和泄爆片,所述泄爆片安装在泄爆入口处,所述泄爆片两端设置有导向弹性装置;在壳体上设置泄爆入口,并且在泄爆入口上设置多重的泄压装置,适当的释放爆破压力,防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装置产生不可逆伤害,以有效的保护装置,可多次重复使用。

A Flameless Dischar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焰泄爆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无焰泄压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无焰泄爆装置。
技术介绍
在采矿、塑料厂、涂料生产厂,食品加工和医药厂等作业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粉尘,会造成粉尘爆炸的安全隐患。粉尘类的废气是有易燃易爆的粉尘颗粒,在除尘器设备处理含尘废气的同时,废气中含有易燃易爆的粉尘颗粒,也存在具有会发生导电爆炸性质的粉尘。当悬浮在气流中可燃性粉尘达到一定的浓度,形成大量的粉尘云,空气中有充足的氧化剂与爆炸物质产生混合反应,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足够产生点燃可燃性粉尘的火花。因此,针对这类粉尘的处理,在除尘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使用泄爆装置,以便在发生爆炸事故时,泄爆装置能够快速释放爆炸时产生的巨大压力,从而避免或者减轻爆炸对工作人员、主体设备以及建筑的伤害。传统的无焰泄爆装置主要由泄爆片、阻火装置、用于泄爆片的安装法兰以及爆破传感器组成。传统的无焰泄爆装置,泄爆后,泄爆片被撕裂,因此需要频繁更换泄爆板,实用性差,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在壳体上设置泄爆入口,并且在泄爆入口上设置多重的泄压装置,一方面通过导向弹性装置起到泄压和导向作用,防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对装置产生不可逆伤害,另外,通过泄爆片和弹簧的配合可以适当的释放爆破压力,有效的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频繁更换泄爆片而导致的设备维护成本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方面中,提供了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包括壳体和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壳体的下方,所述底座表面设置有弧形曲面,所述弧形曲面的前端为弧形上升端面,所述弧形曲面的后端为弧形下凹端面;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端板,所述壳体与安装端板的连接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泄爆入口,在所述泄爆入口处设置有向壳体内凹陷的泄压筒,所述泄压筒内设置有弹簧,且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板和泄爆片,所述泄爆片安装在泄爆入口处,所述泄爆片两端设置有导向弹性装置。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为网格型框架结构,并且在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阻火层。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防爆接线盒,且在所述泄爆片上设置有爆破传感器,所述爆破传感器与所述防爆接线盒电性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簧呈锥形结构,所述弹簧的大端面与泄爆片相连接,所述弹簧的小端面与阻隔板相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弹性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阻隔板和泄爆片上的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外侧套设有缓冲弹簧,在缓冲弹簧和波纹管之间设置有缓冲插片组,所述缓冲插片组由若干片相互平行的贴合插片组成,位于两端的所述贴合插片两端设置在阻隔板和泄爆片上。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筒两侧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泄压孔,且在每个泄压孔上通过弹性拉钩设置有泄压贴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电磁炮模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在壳体的泄爆入口处向内延伸设置有泄压筒,泄压筒内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阻隔板以及泄爆片,通过泄压筒内的弹簧,对泄爆片的膨胀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有效避免泄爆片在泄爆时撕裂,可重复进行泄压操作,减少维护成本,另外在壳体上安装爆破传感器,通过与壳体外的防爆接线盒相连接,有效并充分监测壳体内部泄爆片爆破后的完整程度,并将信号输出报警,便于对撕裂的泄爆片进行更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可重复泄压的无焰泄爆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可重复泄压的无焰泄爆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可重复泄压的无焰泄爆装置的泄压筒结构示意图;图4为可重复泄压的无焰泄爆装置的泄压孔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底座;3-弧形曲面;4-安装端;5-泄爆入口;6-泄压筒;7-弹簧;8-阻隔板;9-泄爆片;10-阻火层;11-防爆接线盒;12-爆破传感器;13-导向弹性装置;14-波纹管;15-缓冲弹簧;16-缓冲插片组;17-贴合插片;18-泄压孔;19-弹性拉钩;20-泄压贴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包括壳体1和底座2,所述底座2设置在壳体1的下方,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端板4,所述壳体1与安装端板4的连接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泄爆入口5,在所述泄爆入口5处设置有向壳体1内凹陷的泄压筒6,所述泄压筒6两侧设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泄压孔18,且在每个泄压孔18上通过弹性拉钩19设置有泄压贴片20。所述泄压筒6内设置有弹簧7,且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板8和泄爆片9,对爆炸力作用在泄爆片9上的力进行缓冲,有效避免泄爆片9在爆炸力的作用下发生撕裂,使泄爆片9可以重复使用,有些节省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述弹簧7呈锥形结构,所述弹簧7的大端面与泄爆片9相连接,所述弹簧7的小端面与阻隔板8相连接,所述泄爆片9安装在泄爆入口5处,当爆炸发生时,由于爆炸力的作用将泄爆片9向内冲击,泄爆片9挤压与之相连接的弹簧7,在弹簧7的作用下缓冲爆炸力,由于弹簧7呈锥形结构,较于圆柱形的弹簧7,有效增加了泄爆片9向泄压筒6内轴向膨胀的距离,从而增加了缓冲距离,减少泄爆片9破损率,节约了维修成本。所述壳体1为网格型框架结构,并且在所述壳体1表面设置有阻火层10,在泄爆片9撕裂的情况下,将爆炸所携带的粉尘颗粒,以及火焰,通过阻火层10拦截粉尘颗粒,熄灭火焰,网格型支撑框架结构的壳体1对阻火层10进行支撑,将作用在阻火层10上的爆炸力有效分割,有效避免爆炸力将阻火层10撕裂,有效降低爆炸压力。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防爆接线盒11,且在所述泄爆片9上设置有爆破传感器12,所述爆破传感器12与所述防爆接线盒11电性连接,防爆接线盒11电性连接远程监控设备,通过防爆传感器12将泄爆片9在泄爆时的爆破情况传输出来,通过远程监控设备及时了解装置的运行情况,以便及时对破损的泄爆片9进行更换,便于泄压装置的再次使用。所述底座2表面设置有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包括壳体(1)和底座(2),所述底座(2)设置在壳体(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表面设置有弧形曲面(3),所述弧形曲面(3)的前端为弧形上升端面,所述弧形曲面(3)的后端为弧形下凹端面;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端板(4),所述壳体(1)与安装端板(4)的连接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泄爆入口(5),在所述泄爆入口(5)处设置有向壳体(1)内凹陷的泄压筒(6),所述泄压筒(6)内设置有弹簧(7),且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板(8)和泄爆片(9),所述泄爆片(9)安装在泄爆入口(5)处,所述泄爆片(9)两端设置有导向弹性装置(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包括壳体(1)和底座(2),所述底座(2)设置在壳体(1)的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表面设置有弧形曲面(3),所述弧形曲面(3)的前端为弧形上升端面,所述弧形曲面(3)的后端为弧形下凹端面;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端板(4),所述壳体(1)与安装端板(4)的连接处向下延伸设置有泄爆入口(5),在所述泄爆入口(5)处设置有向壳体(1)内凹陷的泄压筒(6),所述泄压筒(6)内设置有弹簧(7),且所述弹簧(7)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阻隔板(8)和泄爆片(9),所述泄爆片(9)安装在泄爆入口(5)处,所述泄爆片(9)两端设置有导向弹性装置(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网格型框架结构,并且在所述壳体(1)表面设置有阻火层(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焰泄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防爆接线盒(11),且在所述泄爆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林玉
申请(专利权)人:康洛吉自动化系统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