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液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0826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混合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混液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进口的进液总管,和位于阀体出口处的出液总管;所述阀体内固接有挡体,挡体将阀体自下往上分隔为混合区和缓冲区,挡体上开设有贯通混合区和缓冲区的通道口;所述挡体的顶部形成有密封部,密封部设于通道口外的圆周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立杆,立杆的底部向下穿过通道口并固接有堵头,堵头的顶部与密封部配合设置。本混液阀结构简单,利于控制输送介质的流量,工作稳定。经过阀体混合整流的各种介质,其中各组分分布均匀,相互融合的效果好。

A Mixing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液阀
本技术涉及液体混合
,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止涡流形成的阀体。
技术介绍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具有截止、调节、导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功能。用于流体控制系统的阀门,从最简单的截止阀到极为复杂的自控系统中所用的各种阀门,其品种和规格相当繁多。阀门可用于控制空气、水、蒸汽、各种腐蚀性介质、泥浆、油品、液态金属和放射性介质等各种类型流体的流动。故,阀门广泛使用于食品行业、医药行业、石油化工行业等,用于流体介质的输送。流体介质的输送中,通常要将多种介质进行混合。通常是将两种或以上介质的输送管路连接在一起即可,但是液体混合的效果较差,多种液体相互融合的效果较差,导致多种介质的成分在混合液体中分布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混液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进口进液总管,和位于阀体出口处的出液总管;所述阀体内固接有挡体,挡体将阀体自下往上分隔为混合区和缓冲区,挡体上开设有贯通混合区和缓冲区的通道口;所述挡体的顶部形成有密封部,密封部设于通道口外的圆周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立杆,立杆的底部向下穿过通道口并固接有堵头,堵头的顶部与密封部配合设置。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阀体的底部对应堵头设置有检修孔。检修孔除了检修维护方便外,也便于生产中堵头、立杆的装配,堵头、立杆从检修孔内穿入阀体内并固定。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阀体内转动设置有至少一根搅动辊。搅动辊转动搅拌阀体内的输送介质,一是防止输送介质内的纤维、颗粒等组分沉淀,二是提高整流混合输送介质的效果。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混合区内转动设置有搅动辊,搅动辊对应设置在堵头和检修孔之间。混合区内输送介质流速突然降低,而通道口的尺寸相对较小,此处的输送介质内比重较大的组分容易沉积,通过设置搅动辊,避免发生沉积现象。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出液总管与缓冲区连接处设置有搅动辊。此处再设置搅动辊,可以提高缓冲区内输送介质出料时的均匀混合程度。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挡体的顶部呈圆锥体,圆锥体的内壁为密封面。圆锥的密封面面积较大,呈环状,密封效果好。同时也利于调节通过此处的输送介质流量,输送介质流量的调节范围较大,适合不同的工作情况。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立杆为螺杆,其顶部伸出阀体并与阀体密封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进液总管内嵌设有均布组件,均布组件为孔板、均布器、再分布器、管束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均布组件的设置,一是可以提高输送介质的混合效果,输送介质组分混合更佳更均匀,二是起到再分布的作用,将通过此处的输送介质分散均匀分布到进液总管的管内(任一截面处)。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进液总管上径向连接有进液歧管,进液歧管伸入进液总管内;并且在进液歧管的伸入端转动设置有叶轮。进液总管和进液歧管同时通入输送介质,带动叶轮旋转,提高输送介质的混合效果,混合更均匀。根据本技术所述的混液阀,所述进液总管倾斜向上设置,其中心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倾斜夹角为5°-15°。可以避免工作停止时输送介质蓄积或者倒灌进入进液总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输送介质从进液总管进入到阀体的混合区,空间突然增大,速度下降。输送介质在混合区整流缓冲过渡后,从堵头上方的通道口向上通入缓冲区内,空间急剧增大,流向也不会有较大变化。缓冲区内容易形成湍流,有利于各输送介质成分的均匀分散和均匀分布。之后,均匀的输送介质从出口进入出液总管向外输送走。本混液阀结构简单,利于控制输送介质的流量,工作稳定。经过阀体混合整流的各种介质,其中各组分分布均匀,相互融合的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液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液总管与进液歧管连接处节点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混液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液总管,2、进液歧管,3、叶轮,4、均布组件,5、密封部,6、缓冲区,7、立杆,8、手轮,9、阀体,10、法兰,11、出液总管,12、搅动辊,13、堵头,14、检修孔,15、混合区,16、挡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当然的,还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另外的,还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或者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液阀,包括阀体9,设置在阀体9进口的进液总管1,和位于阀体9出口处的出液总管11;所述阀体9内固接有挡体16,挡体16将阀体9自下往上分隔为混合区15和缓冲区6,挡体16上开设有贯通混合区15和缓冲区6的通道口;所述挡体16的顶部形成有密封部5,密封部5设于通道口外的圆周处;所述阀体9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立杆7,立杆7的底部向下穿过通道口并固接有堵头13,堵头13的顶部与密封部5配合设置。出液总管11上连接有法兰10,方便与外接管路安装。阀体9内挡体16与阀体9内壁通常为焊接连接,焊接处和阀体9内壁圆滑过渡,避免出现尖点,以免形状急剧变化处出现涡流。阀体9内匀整后的输送介质从出液总管11向外喷出,继续输送。实施例2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混液阀,包括阀体9,设置在阀体9进口的进液总管1,和位于阀体9出口处的出液总管11;所述阀体9内固接有挡体16,挡体16将阀体9自下往上分隔为混合区15和缓冲区6,挡体16上开设有贯通混合区15和缓冲区6的通道口;所述挡体16的顶部形成有密封部5,密封部5设于通道口外的圆周处;所述阀体9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立杆7,立杆7的底部向下穿过通道口并固接有堵头13,堵头13的顶部与密封部5配合设置。出液总管11上连接有法兰10,方便与外接管路安装。阀体9内转动设置有至少一根搅动辊12。可以在混合区15的堵头13和检修孔14之间或者出液总管11与缓冲区6连接处各设置一根搅动辊12,以匀整流经此处多种输送介质组分在混合液中的分布。搅动辊12的截面为椭圆形、圆形、方形等,也可以是带齿的搅拌棒。阀体9的底部对应堵头13设置有检修孔14。检修孔14用于设备检修维护和生产安装中立杆7和堵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液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进口的进液总管,和位于阀体出口处的出液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固接有挡体,挡体将阀体自下往上分隔为混合区和缓冲区,挡体上开设有贯通混合区和缓冲区的通道口;所述挡体的顶部形成有密封部,密封部设于通道口外的圆周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立杆,立杆的底部向下穿过通道口并固接有堵头,堵头的顶部与密封部配合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液阀,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进口的进液总管,和位于阀体出口处的出液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固接有挡体,挡体将阀体自下往上分隔为混合区和缓冲区,挡体上开设有贯通混合区和缓冲区的通道口;所述挡体的顶部形成有密封部,密封部设于通道口外的圆周处;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上下移动的立杆,立杆的底部向下穿过通道口并固接有堵头,堵头的顶部与密封部配合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底部对应堵头设置有检修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转动设置有至少一根搅动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液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区内转动设置有搅动辊,搅动辊对应设置在堵头和检修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或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正辉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自高阀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