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丽刚专利>正文

一种宫腔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91734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宫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本体、导尿管和排液管,引流袋本体包括袋体前片和袋体后片,袋体前片与袋体后片边缘连接形成袋体腔,引流袋本体的上部延伸有一袋体上补强翼,引流袋本体下部延伸有一袋体下补强翼,导尿管设于袋体上补强翼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导尿管为三腔尿管,包括冲洗腔、引流腔和气囊腔,冲洗腔上连接有导尿管塞,导尿管前端设有侧孔,侧孔下方设有气囊,气囊与气囊腔相连通,排液管设于袋体下补强翼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排液管上设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宫腔内液体的引流,解决了导尿管与引流袋的接口处容易脱落的问题,有效避免了污染和感染,引流袋可固定在腿上,携带方便。

A Uterine Draina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宫腔引流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宫腔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引流袋是将人体的尿液或者其他的废液引流到体外,主要用在一些病人恢复期间,有效地防止了这些废液污染患者以及周围的地方,引流袋通常与导尿管配合使用,将导尿管插入人体内需要引流的部位,然后在导尿管的另一端接上引流袋即可,目前医院使用较多的也是这种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污染,且在导尿管与引流袋的接口处容易脱落。另外,目前使用的引流袋不能很好地隐藏起来,对于一些外出的病人来说特别不方便,也不雅观。所以,急需对现有引流装置进行改进,以方便病人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宫腔引流装置。一种宫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本体、导尿管和排液管,所述引流袋本体包括袋体前片和袋体后片,所述袋体前片与袋体后片边缘连接形成袋体腔,所述引流袋本体的上部延伸有一袋体上补强翼,所述引流袋本体下部延伸有一袋体下补强翼,所述导尿管设于所述袋体上补强翼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导尿管为三腔尿管,包括冲洗腔、引流腔和气囊腔,所述冲洗腔上连接有导尿管塞,所述导尿管前端设有侧孔,所述侧孔下方设有气囊,所述气囊与气囊腔相连通,所述排液管设于所述袋体下补强翼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排液管上设有密封盖。为便于记录病患的基本信息和读取引流袋内液体的量,所述袋体前片上设有信息条和刻度条。为便于将引流袋固定,所述袋体后片上设有粘贴层,所述粘贴层表面设有防护膜(图中未画出)。为平衡引流袋内外的气压差,加快引流袋内液体的排放,所述上补强翼上设有空气导管且与所述袋体腔相通,所述空气导管上设有导管夹。为进一步的固定引流袋,所述上补强翼和下补强翼上均设有绑带。为便于固定导尿管,所述导尿管上设有若干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上设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设有粘贴布。为便于携带引流袋,所述引流袋本体的容积为50ml-100ml。进一步的,所述侧孔与气囊之间的距离为0.2-0.8cm。进一步的,所述侧孔与气囊之间的距离为0.5cm。以上所述导尿管的长度为20-50cm。本技术宫腔引流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宫腔内液体的引流,解决了导尿管与引流袋的接口处容易脱落的问题,有效避免了污染和感染;2.本技术可固定在腿上,且设置了双重固定,保证了固定的可靠,携带更加方便;3.本技术引流管接头上设置的固定套筒便于管道的固定,使引流更加顺畅,且防止管道影响患者活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宫腔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宫腔引流装置背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引流袋本体、2-袋体前片、3-袋体后片、4-袋体上补强翼、5-导尿管、6-导尿管塞、7-冲洗腔、8-引流腔、9-侧孔、10-气囊、11-气囊腔、12-固定套筒、13-连接耳、14-粘贴布、15-空气导管、16-导管夹、17-信息条、18-刻度条、19-粘贴层、20-袋体下补强翼、21-绑带、22-排液管、23-密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2所示,一种宫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本体1、导尿管5和排液管22,所述引流袋本体1包括袋体前片2和袋体后片3,所述袋体前片2与袋体后片3边缘连接形成袋体腔,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上部延伸有一袋体上补强翼4,所述引流袋本体1下部延伸有一袋体下补强翼20,所述导尿管5设于所述袋体上补强翼4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导尿管5为三腔尿管,包括冲洗腔7、引流腔8和气囊腔11,所述冲洗腔7上连接有导尿管塞6,所述导尿管5前端设有侧孔9,所述侧孔9下方设有气囊10,所述气囊10与气囊腔11相连通,所述排液管22设于所述袋体下补强翼20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排液管22上设有密封盖23。为便于记录病患的基本信息和读取引流袋内液体的量,所述袋体前片2上设有信息条17和刻度条18。为便于将引流袋固定,所述袋体后片3上设有粘贴层19,所述粘贴层19表面设有防护膜(图中未画出)。为平衡引流袋内外的气压差,加快引流袋内液体的排放,所述上补强翼4上设有空气导管15且与所述袋体腔相通,所述空气导管15上设有导管夹16。为进一步的固定引流袋,所述上补强翼4和下补强翼20上均设有绑带21。为便于固定导尿管,所述导尿管5上设有若干固定套筒12,所述固定套筒12上设有连接耳13,所述连接耳13上设有粘贴布14。为便于携带引流袋,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容积为50ml-100ml。进一步的,所述侧孔9与气囊10之间的距离为0.2-0.8cm。进一步的,所述侧孔9与气囊10之间的距离为0.5cm。以上所述导尿管5的长度为20-50cm。本技术使用时,将导尿管5插入宫腔,然后从气囊腔11将气囊10进行充气,以固定住导尿管5,将引流袋固定在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固定套筒12上的粘贴布14将导尿管固定。当引流袋本体1内的液体过多时,打开排液管22上的密封盖23进行排液,并同时打开空气导管15上的导管夹16,以加快液体的排出。本技术使用方便,特别适用于宫腔内液体的引流,解决了导尿管与引流袋的接口处容易脱落的问题,有效避免了污染和感染。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宫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本体(1)、导尿管(5)和排液管(22),所述引流袋本体(1)包括袋体前片(2)和袋体后片(3),所述袋体前片(2)与袋体后片(3)边缘连接形成袋体腔,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上部延伸有一袋体上补强翼(4),所述引流袋本体(1)下部延伸有一袋体下补强翼(20),所述导尿管(5)设于所述袋体上补强翼(4)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导尿管(5)为三腔尿管,包括冲洗腔(7)、引流腔(8)和气囊腔(11),所述冲洗腔(7)上连接有导尿管塞(6),所述导尿管(5)前端设有侧孔(9),所述侧孔(9)下方设有气囊(10),所述气囊(10)与气囊腔(11)相连通,所述排液管(22)设于所述袋体下补强翼(20)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排液管(22)上设有密封盖(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宫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袋本体(1)、导尿管(5)和排液管(22),所述引流袋本体(1)包括袋体前片(2)和袋体后片(3),所述袋体前片(2)与袋体后片(3)边缘连接形成袋体腔,所述引流袋本体(1)的上部延伸有一袋体上补强翼(4),所述引流袋本体(1)下部延伸有一袋体下补强翼(20),所述导尿管(5)设于所述袋体上补强翼(4)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导尿管(5)为三腔尿管,包括冲洗腔(7)、引流腔(8)和气囊腔(11),所述冲洗腔(7)上连接有导尿管塞(6),所述导尿管(5)前端设有侧孔(9),所述侧孔(9)下方设有气囊(10),所述气囊(10)与气囊腔(11)相连通,所述排液管(22)设于所述袋体下补强翼(20)的居中位置且与袋体腔相通,所述排液管(22)上设有密封盖(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宫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前片(2)上设有信息条(17)和刻度条(18)。3.如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丽刚段洁曹丽
申请(专利权)人:陈丽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