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9050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包括外囊、安装环及内囊,外囊内设有收容空间,收容空间贯通外囊以在外囊上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外囊的第一开口处连接安装环,外囊的第二开口处连接一负压发生件,负压发生件位于外囊外;内囊收容于收容空间内,内囊内设有一一端开口的收集空间,内囊的开口处与安装环固定连接且内囊的开口与安装环的环口相连通;外囊与内囊之间形成一负压空间,调节负压发生件能够使负压空间处于负压状态;外囊与内囊均采用弹性伸缩材料制成,外囊上环绕设有若干圈波浪折痕,以使得外囊能够折叠压缩或展开。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造瘘袋的开口与皮肤紧密贴合。

A negative pressure colostomy b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
技术介绍
医学上针对无法进行正常排泄的患者,采取在患者腹壁上开设一能够开关的造瘘口,采用在造瘘口上套接造瘘袋的方式对排泄物进行收集。正常情况下,造瘘口处于关闭状态。当需要将体内的排泄物排出,打开造瘘口,排泄物排入造瘘袋中进行收集。现有技术中的单口造瘘袋只有袋口与袋囊两部分,袋口通过粘胶将造瘘袋固定于造瘘口处的皮肤,但是在出汗或者长时间使用时,粘胶容易与皮肤脱离,导致造瘘袋脱落,造瘘袋的脱落会使收集的排泄物从袋口溢出,造成对环境或者皮肤的污染,存在加重患者病情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其能够使造瘘袋的开口与皮肤紧密贴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包括外囊、安装环及内囊,所述外囊内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通所述外囊以在所述外囊上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所述外囊的第一开口处连接所述安装环,所述外囊的第二开口处连接一负压发生件,所述负压发生件位于所述外囊外;所述内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内囊内设有一一端开口的收集空间,所述内囊的开口处与所述安装环固定连接且所述内囊的开口与所述安装环的环口相连通;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之间形成一负压空间,调节所述负压发生件能够使所述负压空间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均采用弹性伸缩材料制成,所述外囊上环绕设有若干圈波浪折痕,以使得所述外囊能够折叠压缩或展开。进一步地,所述负压结肠造瘘袋还包括一引流件,所述引流件固定于所述收集空间内,所述引流件贯通设有一引流空间,以在所述引流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口及一排泄口,所述入口较所述排泄口靠近所述安装环,所述引流空间的孔径沿远离所述入口的方向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排泄口处连接一弹性膨胀套,所述弹性膨胀套位于所述收集空间内,所述弹性膨胀套内贯穿设有一流通空间,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膨胀套的侧壁保持收缩状态以封闭所述流通空间;所述弹性膨胀套能够在受到排泄物的挤压时张开以供排泄物通过。进一步地,所述引流件采用弹性材质制成,所述排泄口在初始状态下为收缩封闭状态,所述排泄口受到排泄物的挤压时能够张开,以使排泄物通过。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发生件通过一通气管连接所述外囊,所述负压发生件与所述通气管可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管上设有一活塞,用于封闭或者打开所述通气管。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将负压结肠造瘘袋通过安装环安装于造瘘口,在造瘘口关闭的情况下,压缩波浪折痕使外囊折叠,利用负压发生件使负压空间处于负压状态,外囊在波浪折痕的作用下展开,内囊内的空气对内囊内壁产生压力,内囊的体积增大,内囊内单位体积的气压减小,则内囊内形成一负压,此时内囊内的负压能够对安装环之间的皮肤产生吸紧作用,使造瘘袋与皮肤紧密贴合,大大降低造瘘袋从皮肤脱落的可能性。2、内囊内设有引流件及弹性膨胀套,弹性膨胀套在未受到排泄物的压力时处于收缩状态,能够防止粪便经由引流件后再倒流至安装环。3、引流件使排泄物缓慢掉落如内囊中,避免激起排泄物的液体附着到造瘘口的皮肤上。4、引流件为弹性材质且排泄口能够未受到排泄物压力的条件下收缩,能够进一步防止排泄物倒流。5、外囊通过通气管连接负压发生件,能够实现负压发生件的可拆,方便造瘘袋的更换;通气管上设有活塞,能够在安装环安装于皮肤上时防止储气空间内的气体外泄或者防止空气进入储气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负压结肠造瘘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负压结肠造瘘袋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方式中负压结肠造瘘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00-负压结肠造瘘袋、1-外囊、11-第一开口、12-第二开口、13-负压空间、14-波浪折痕、2-负压发生件、3-安装环、4-内囊、41-收集空间、5-引流件、51-入口、52-排泄口、53-弹性膨胀套、54-引流空间、6-通气管、61-活塞、200-负压结肠造瘘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100,包括外囊1、安装环3、负压发生件2及内囊4。所述外囊1内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通所述外囊1以在所述外囊1上形成一第一开口11及一第二开口12,所述外囊1的第一开口11处连接所述安装环3,所述外囊1的第二开口12处连接所述负压发生件2,所述负压发生件2位于所述外囊1外。所述内囊4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内囊4内设有一一端开口的收集空间41,所述内囊4的开口处与所述安装环3固定连接且所述内囊4的开口与所述安装环3的环口相连通。所述外囊1与所述内囊4之间形成一负压空间13,调节所述负压发生件2能够使所述负压空间13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外囊1与所述内囊4均采用弹性伸缩材料制成,所述外囊1上环绕设有若干圈波浪折痕14,以使得所述外囊1能够折叠压缩或展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环3背向所述收容空间的一侧面还设有粘胶,用于将所述安装环3贴合于皮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结肠造瘘袋100还包括一引流件5,所述引流件5固定于所述收集空间41内,所述引流件5贯通设有一引流空间54,以在所述引流件5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入口51及一排泄口52,所述入口51较所述排泄口52靠近所述安装环3,所述引流空间54的孔径沿远离所述入口51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排泄口52处连接一弹性膨胀套53,所述弹性膨胀套53位于所述收集空间41内,所述弹性膨胀套53内贯穿设有一流通空间,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膨胀套53的侧壁保持收缩状态以封闭所述流通空间;所述弹性膨胀套53能够在受到排泄物的挤压时张开以供排泄物通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件2为负压吸引球,所述负压发生件2通过一通气管6连接所述外囊1,所述负压发生件2与所述通气管6可拆连接。所述通气管6上设有一活塞61,用于封闭或者打开所述通气管6。在使用时,在造瘘口(图未示)关闭的情况下,将负压结肠造瘘袋100通过安装环3安装于造瘘口处的皮肤,在造瘘口关闭的情况下,压缩波浪折痕14使外囊1折叠,利用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囊、安装环及内囊,所述外囊内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通所述外囊以在所述外囊上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所述外囊的第一开口处连接所述安装环,所述外囊的第二开口处连接一负压发生件,所述负压发生件位于所述外囊外;所述内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内囊内设有一一端开口的收集空间,所述内囊的开口处与所述安装环固定连接且所述内囊的开口与所述安装环的环口相连通;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之间形成一负压空间,调节所述负压发生件能够使所述负压空间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均采用弹性伸缩材料制成,所述外囊上环绕设有若干圈波浪折痕,以使得所述外囊能够折叠压缩或展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囊、安装环及内囊,所述外囊内设有收容空间,所述收容空间贯通所述外囊以在所述外囊上形成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所述外囊的第一开口处连接所述安装环,所述外囊的第二开口处连接一负压发生件,所述负压发生件位于所述外囊外;所述内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内囊内设有一一端开口的收集空间,所述内囊的开口处与所述安装环固定连接且所述内囊的开口与所述安装环的环口相连通;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之间形成一负压空间,调节所述负压发生件能够使所述负压空间处于负压状态;所述外囊与所述内囊均采用弹性伸缩材料制成,所述外囊上环绕设有若干圈波浪折痕,以使得所述外囊能够折叠压缩或展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压结肠造瘘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结肠造瘘袋还包括一引流件,所述引流件固定于所述收集空间内,所述引流件贯通设有一引流空间,以在所述引流件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一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红军廖凤文梁彪刘勇生李星欧阳昱韦凯易庆李世聪何毅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