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睡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803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睡篮,骨架包括呈框型的上围框和下围框,以及连接在上围框和下围框对应边之间的至少一对折叠支撑机构,每个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上部与上围框转动连接的上撑件、上部与上撑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且下部与下围框相转动连接的下撑件,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上撑件与下撑件相对打开,使上围框与下围框相对远离,且上撑件与下撑件在上围框与下围框之间构成支撑,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撑件与下撑件相互靠拢,使上围框与下围框相互靠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折叠睡篮,结构非常简单,通过相互铰接的上下支撑件折叠收缩,折叠方便,操作简单,折叠后高度较低,实用性强。本实折叠睡篮,部件少,重量轻,成本低。

Folding sleeping bas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睡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睡篮。
技术介绍
睡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用品,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嫁接于儿童推车上使用,婴儿睡在其中,方便大人出门携带婴儿。为了在不使用时方便存放和拿取搬运,大多睡篮为可折叠的结构,在不使用时,将睡篮折叠,使其体积大大缩小,节省其占用空间。而现有技术中的折叠睡篮一般结构较为复杂,部件较多,制作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不能够一步操作完成折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睡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折叠睡篮,骨架包括呈框型的上围框和下围框,及连接在上围框和下围框相对应边之间的至少一对折叠支撑机构,每个折叠支撑机构包括上部与上围框转动连接的上撑件、上部与上撑件的下部相转动连接且下部与下围框相转动连接的下撑件,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上撑件与下撑件相对打开,使上围框与下围框相对远离,且上撑件与下撑件在上围框与下围框之间构成支撑,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撑件与下撑件相互靠拢,使上围框与下围框相互靠拢。进一步地,一对折叠支撑机构对称设置。进一步地,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撑件与下撑件的连接处位于上围框和下围框的内侧。进一步地,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上撑件与下撑件形成直线型结构。进一步地,上撑件的下部具有上凸块,下撑件的上部具有下凸块,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上凸块和下凸块相抵,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凸块和下凸块相分离。更进一步地,上凸块和下凸块均设置在折叠支撑机构的内侧。进一步地,下撑件的下部具有底凸块,该底凸块设置在折叠支撑机构的外侧,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底凸块和下围框相抵,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底凸块和下围框相分离。进一步地,上撑件的上部固定设置有通过对其进行操作而使锁定机构解锁的操作捏手。更进一步地,锁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操作捏手与上围框之间的卡接结构。进一步地,上围框和下围框均为矩形,折叠支撑机构设置在矩形的短边侧或/和长边侧。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折叠睡篮,结构非常简单,通过相互铰接的上下支撑件折叠收缩,折叠方便,操作简单,折叠后高度较低,实用性强。本实折叠睡篮,部件少,重量轻,成本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中的折叠睡篮在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的折叠睡篮在打开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中的折叠睡篮在折叠过程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中的折叠睡篮在折叠状态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为:10、上围框;20、下围框;30、折叠支撑机构;31、上撑件;311、上凸块;32、下撑件;321、下凸块;322、底凸块;33、操作捏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附图1至附图4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的折叠睡篮,它包括可打开和折叠的骨架、套设在骨架外侧的布套、使骨架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锁定机构。骨架包括呈框型的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连接在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对应边之间的至少一对折叠支撑机构30。优选地,一对折叠机构30对称设置。每个折叠支撑机构30包括上部与上围框10转动连接的上撑件31、上部与上撑件31的下部相转动连接且下部与下围框20相转动连接的下撑件32。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相对打开,使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相对远离,且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在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之间构成支撑;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相互靠拢,使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相互靠拢。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形成直线型结构;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的连接处位于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的内侧,即上撑件31和下撑件32向内翻折。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上撑件31的下部具有上凸块311,下撑件32的上部具有下凸块321,上凸块311和下凸块321均设置在折叠支撑机构30的内侧。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上凸块311和下凸块321相抵,使上撑件31和下撑件32保持在直线型状态,不能够向外翻折;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上撑件31和下撑件32向内翻折,上凸块311和下凸块321相分离。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下撑件32的下部具有底凸块322,底凸块322设置在折叠支撑机构30的外侧。当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底凸块322和下围框20相抵,使下撑件32保持在垂直于下围框20的状态,不会向外转动倾斜,当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下撑件32向内转动,底凸块322和下围框20相分离。上撑件31的上部固定设置有通过对其进行操作而使锁定机构解锁的操作捏手33。本实施例中,操作捏手33位于上围框10的外侧,且操作捏手33的上端超出上围框10的上表面,以方便在折叠时进行拿捏扳动操作。锁定机构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结构作为示例,为设置在操作捏手33与上围框10之间的卡接结构,具体地,在上围框10上开设卡槽(附图中未画出),在操作捏手33上设置卡块(附图中未画出),卡槽与卡块之间为可脱离地过盈配合连接,当向外扳动操作捏手33时,使卡块与卡槽相脱离,锁定机构解锁,同时操作捏手33的扳动使上撑件31转动,进而带动下撑件32转动。上述的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均为矩形,本实施例中折叠支撑机构30设置在矩形的短边侧,也可以设置在长边侧,或者在短边侧和长边侧均设置折叠支撑机构30。工作原理:睡篮在折叠时,双手同时向外扳动睡篮两侧的操作捏手33,使两侧锁定机构解锁,同时操作捏手33使上撑件31的下部向内转动,进而带动下撑件32的上部向内转动,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之间相互靠拢并向睡篮内侧翻折,使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之间相互收拢,直至上撑件31、下撑件32、围框10、下围框20全部完全靠拢,睡篮折叠完成。本技术折叠睡篮,结构非常简单,通过相互铰接的上下支撑件折叠收拢,折叠方便,操作简单,折叠后高度较低,实用性强。本实折叠睡篮,部件少,重量轻,成本低。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睡篮,它包括可打开和折叠的骨架、套设在所述骨架外侧的布套、使所述骨架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的骨架包括呈框型的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及连接在所述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相对应边之间的至少一对折叠支撑机构(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折叠支撑机构(30)包括上部与所述上围框(10)转动连接的上撑件(31)、上部与所述上撑件(31)的下部相转动连接且下部与所述下围框(20)相转动连接的下撑件(32),当所述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相对打开,使所述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相对远离,且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在所述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之间构成支撑,当所述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相互靠拢,使所述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相互靠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睡篮,它包括可打开和折叠的骨架、套设在所述骨架外侧的布套、使所述骨架保持在打开状态的锁定机构,所述的骨架包括呈框型的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及连接在所述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相对应边之间的至少一对折叠支撑机构(3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折叠支撑机构(30)包括上部与所述上围框(10)转动连接的上撑件(31)、上部与所述上撑件(31)的下部相转动连接且下部与所述下围框(20)相转动连接的下撑件(32),当所述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相对打开,使所述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相对远离,且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在所述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之间构成支撑,当所述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相互靠拢,使所述上围框(10)与下围框(20)相互靠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睡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对折叠支撑机构(30)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睡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骨架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上围框(10)和下围框(20)的内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睡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骨架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上撑件(31)与下撑件(32)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鸣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