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毅雍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8758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置物架,包括置物装置和旋转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由多层置物架与多层旋转装置组成的多层旋转置物架,使用时无需整体旋转,每层可相互独立旋转;其次,每层置物架单独旋转时离心力更低,重心不容易偏移,不容易产生晃动,使用更平稳、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置物架
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置物架。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多层旋转置物架采用整体旋转,即多层置物架共用一个底部转盘。该旋转方式不仅旋转费力,而且多层置物架同时旋转加大离心力,更容易使旋转置物架的重心偏移而产生晃动,严重甚至会导致旋转置物架的倾倒,因此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旋转置物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旋转置物架,包括置物装置和旋转装置;若干所述的置物装置间隔排列,并且相邻所述的置物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旋转装置;所述的置物装置为矩形壳体结构;所述的置物装置包括上隔板、下隔板和侧隔板;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为扁矩形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间隔排列,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侧隔板为扁矩形体结构;若干所述的侧隔板设置在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并且上端与所述的上隔板连接,下端与所述的下隔板连接;所述的上隔板、下隔板和若干侧隔板组成矩形壳体结构;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扁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上钢板、下钢板、中间钢珠和固定螺栓;所述的上钢板和下钢板为扁圆柱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钢板设置在所述的下钢板上方,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上钢板和下钢板经所述的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的上钢板底面开设有下凹槽,所述的下钢板顶面对应位置开设有上凹槽;若干所述的中间钢珠设置在所述的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间;最底层所述旋转装置的下钢板设置在地面上,其余所述旋转装置的上钢板与上方所述置物装置的下隔板连接,所述的下钢板与下方所述置物装置的上隔板连接。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下隔板与所述的上钢板通过粘接方式连接;所述的上隔板与所述的下钢板通过粘接方式连接。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旋转装置中心线与所述的置物装置中心线重合。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侧隔板数量为4个;所述的侧隔板长度等于所述的上隔板顶面到下隔板底面的距离;所述的侧隔板宽度小于所述的下隔板宽度。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侧隔板外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矩形凹槽,并且所述的矩形凹槽贯穿所述侧隔板整个长度方向。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上钢板中心开设有上螺丝孔,所述的下钢板中心开设有下螺丝孔;所述的固定螺栓穿过所述的上螺丝孔和下螺丝孔以连接所述的上钢板和下钢板。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上凹槽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的上凹槽轴线为圆形;所述的下凹槽尺寸与所述的上凹槽尺寸相同。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上钢板直径小于所述的下隔板宽度。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所述的上钢板底面与所述的下钢板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上钢板厚度。上述的旋转置物架,其中,还包括钢钉;所述的侧隔板与所述的上隔板经所述的钢钉连接;所述的侧隔板与所述的下隔板经所述的钢钉连接。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由多层置物架与多层旋转装置组成的多层旋转置物架,使用时无需整体旋转,每层可相互独立旋转;其次,每层置物架单独旋转时离心力更低,重心不容易偏移,不容易产生晃动,使用更平稳、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旋转置物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旋转置物架置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旋转置物架旋转装置的正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3所示,一种旋转置物架,包括置物装置1和旋转装置2;若干所述的置物装置1间隔排列,并且相邻所述的置物装置1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旋转装置2;所述的置物装置1为矩形壳体结构;所述的置物装置1包括上隔板101、下隔板102和侧隔板103;所述的上隔板101和下隔板102为扁矩形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隔板101和下隔板102间隔排列,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侧隔板103为扁矩形体结构;若干所述的侧隔板103设置在所述的上隔板101和下隔板102之间,并且上端与所述的上隔板101连接,下端与所述的下隔板102连接;所述的旋转装置2为扁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旋转装置2包括上钢板201、下钢板202、中间钢珠203和固定螺栓204;所述的上钢板201和下钢板202为扁圆柱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钢板201设置在所述的下钢板202上方,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上钢板201和下钢板202经所述的固定螺栓204连接;所述的上钢板201底面开设有下凹槽205,所述的下钢板202顶面对应位置开设有上凹槽206;若干所述的中间钢珠203设置在所述的上凹槽206和下凹槽205之间;最底层所述旋转装置2的下钢板202设置在地面上,其余所述旋转装置2的上钢板201与上方所述置物装置1的下隔板102连接,所述的下钢板202与下方所述置物装置的上隔板101连接。所述的下隔板102与所述的上钢板201通过粘接方式连接;所述的上隔板101与所述的下钢板202通过粘接方式连接。所述的旋转装置2中心线与所述的置物装置1中心线重合,确保整个置物架处于稳定状态。所述的侧隔板103数量为4个;所述的侧隔板103长度等于所述的上隔板101顶面到下隔板102底面的距离;所述的侧隔板103宽度小于所述的下隔板102宽度。所述的侧隔板103外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矩形凹槽104,并且所述的矩形凹槽104贯穿所述侧隔板103整个长度方向,所述的矩形凹槽104起到拉手的作用,防止使用者旋转所述的置物装置1时出现打滑现象。所述的上钢板201中心开设有上螺丝孔207,所述的下钢板202中心开设有下螺丝孔208;所述的固定螺栓204穿过所述的上螺丝孔207和下螺丝孔208以连接所述的上钢板201和下钢板202。所述的上凹槽206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的上凹槽206轴线为圆形;所述的下凹槽205尺寸与所述的上凹槽206尺寸相同,所述的上凹槽205和下凹槽206形成圆环形空腔,并且所述的中间钢珠203设置在所述的圆环形空腔内。所述的上钢板201直径小于所述的下隔板102宽度。所述的上钢板201底面与所述的下钢板202顶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的上钢板201厚度,使得所述的上钢板201和下钢板202对所述的中见刚珠203起到限位作用。还包括钢钉;所述的侧隔板103与所述的上隔板101经所述的钢钉连接;所述的侧隔板103与所述的下隔板102经所述的钢钉连接,通过钢钉连接,使得所述的侧隔板103与所述的上隔板102和下隔板102有更好的连接强度。使用时,所述的置物装置1用于放置物品,通过旋转所述的旋转装置2能够改变不同层所述的置物装置1的角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由多层置物架与多层旋转装置组成的多层旋转置物架,使用时无需整体旋转,每层可相互独立旋转;其次,每层置物架单独旋转时离心力更低,重心不容易偏移,不容易产生晃动,使用更平稳、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置物装置和旋转装置;若干所述的置物装置间隔排列,并且相邻所述的置物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旋转装置;所述的置物装置为矩形壳体结构;所述的置物装置包括上隔板、下隔板和侧隔板;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为扁矩形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间隔排列,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侧隔板为扁矩形体结构;若干所述的侧隔板设置在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并且上端与所述的上隔板连接,下端与所述的下隔板连接;所述的上隔板、下隔板和若干侧隔板组成矩形壳体结构;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扁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上钢板、下钢板、中间钢珠和固定螺栓;所述的上钢板和下钢板为扁圆柱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钢板设置在所述的下钢板上方,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上钢板和下钢板经所述的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的上钢板底面开设有下凹槽,所述的下钢板顶面对应位置开设有上凹槽;若干所述的中间钢珠设置在所述的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间;最底层所述旋转装置的下钢板设置在地面上,其余所述旋转装置的上钢板与上方所述置物装置的下隔板连接,所述的下钢板与下方所述置物装置的上隔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置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置物装置和旋转装置;若干所述的置物装置间隔排列,并且相邻所述的置物装置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的旋转装置;所述的置物装置为矩形壳体结构;所述的置物装置包括上隔板、下隔板和侧隔板;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为扁矩形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间隔排列,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侧隔板为扁矩形体结构;若干所述的侧隔板设置在所述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并且上端与所述的上隔板连接,下端与所述的下隔板连接;所述的上隔板、下隔板和若干侧隔板组成矩形壳体结构;所述的旋转装置为扁圆柱体结构;所述的旋转装置包括上钢板、下钢板、中间钢珠和固定螺栓;所述的上钢板和下钢板为扁圆柱体结构,并且二者尺寸相同;所述的上钢板设置在所述的下钢板上方,并且二者在水平面内的投影重合;所述的上钢板和下钢板经所述的固定螺栓连接;所述的上钢板底面开设有下凹槽,所述的下钢板顶面对应位置开设有上凹槽;若干所述的中间钢珠设置在所述的上凹槽和下凹槽之间;最底层所述旋转装置的下钢板设置在地面上,其余所述旋转装置的上钢板与上方所述置物装置的下隔板连接,所述的下钢板与下方所述置物装置的上隔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置物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毅雍
申请(专利权)人:李毅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