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8588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7 08: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选用多效唑配制一定浓度滴施处理,根据粉蕉的叶龄确定处理时间及次数;将多效唑溶液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本发明专利技术优化了粉蕉矮化技术,便于工人管理操作,对土壤没有污染,有效的实现了粉蕉的矮化,提高植株抗风能力及蕉园通透性,从而增加了其种植密度,达到增产的目的。

A Method of Increasing Yield by Dense Planting of Pink Bana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植领域,是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
技术介绍
多效唑PP333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杆伸长,缩短时间、促进植物分蘖、增加植物抗逆性能,提高产量等效果。本品适用于水稻、麦类、花生、果树、烟草、油菜、大豆、花卉、草坪等作物,使用效果显著。目前有在粉蕉上应用多效唑的先例。但前人是根据粉蕉假茎高度来确定喷药时间,矮化效果不佳。和将多效唑淋施于粉蕉头部或者叶柄基部交叉处及假茎基部,造成土壤有多效唑残留,影响下一造作物(如:果蔗等)的种植。且每株使用的500~1000ml的水量过大,不利于工人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优化了粉蕉矮化技术,进行密植,且利于工人操作,对土壤无害,使得粉蕉通过根据叶龄滴施多效唑,有效的实现了粉蕉的矮化,从而增加了其种植密度,达到了增产的目的。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多效唑配制一定浓度喷施处理,根据粉蕉的叶龄确定处理时间及次数;将多效唑溶液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进一步的改进,秋植的粉蕉,粉蕉长至16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3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0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4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5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30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进一步的改进,春植的粉蕉,在粉蕉长至18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25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3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35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9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多效唑均兑于30ml水中溶解。进一步的改进,在粉蕉种植前,进行整地:水田起垄双行种植,畦面宽5m(包沟),沟深0.6m。进一步的改进,粉蕉种植的株行距为:1.7m×2.5m,每亩种植密度为140~150株/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根据粉蕉叶龄来确定喷药时间而不是粉蕉假茎高度,矮化效果更佳。2)将多效唑淋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不会造成土壤有多效唑残留,影响下一造作物(如:果蔗等)的种植。3)将每株使用30ml水兑多效唑,利于工人操作。4)由于植株矮化后,叶片缩短20%,可适当密植140~150株/亩。提高亩产量10~20%以上。5)喷多效唑时,可根据植株大小增减喷药量,使植株大小均匀,高度一致,有利于密植后各株粉蕉光合作用不受影响。6)叶距缩短均匀,果指紧凑,梳距均匀,梳形好,穗形好。有利于包装与运输时不伤果。且果实品质不变。7)由于植株矮化0.8-1.2米,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人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插桩抗风费用减少,降低成本。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案例一:种植前按常规种蕉方法深翻起畦双行种植,畦面宽5m包沟,沟深0.6cm。株行距为:1.7m×2.5m,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46株/亩,种植苗龄8片叶。于2013年3月15日定植。粉蕉长至18片叶时(2013.5.10),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25g,多效唑兑水30ml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3片叶时(2013.5.30),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35g,多效唑兑水30ml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9片叶时(2013.6.24),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30ml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自然环境生长。实施案例二:种植前按常规种蕉方法深翻起畦双行种植,畦面宽5m包沟,沟深60cm。株行距为:1.5m×2.5m,每亩种植密度约为146株/亩,种植苗龄8片叶。于2017年7月31日-8月3日定植。粉蕉长至16片叶时(2017.10.8),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3g,多效唑兑水30ml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自然环境生长;粉蕉长至20片叶时(2017.10.28),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4g,多效唑兑水30ml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自然环境生长;粉蕉长至25片叶时(2017.12.5),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30ml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自然环境生长,12月10日开始盖天膜越冬;粉蕉长至30片叶时(2018.4.1),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30ml后淋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自然环境生长。水肥及病虫害日常管理与常规栽培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多效唑配制一定浓度喷施处理,根据粉蕉的叶龄确定处理时间及次数;将多效唑溶液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多效唑配制一定浓度喷施处理,根据粉蕉的叶龄确定处理时间及次数;将多效唑溶液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秋植的粉蕉,粉蕉长至16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3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0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4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25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粉蕉长至30片叶时,对每株蕉苗使用多效唑0.55g,多效唑兑水溶解后滴施于粉蕉心叶处或喷施于心叶以下30cm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粉蕉密植增产的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启军陈家慧韦绍龙李朝生吴启宁庞敏韦秀强吴铁吴延钦罗武志吴启球黄英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丰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玉林市农业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玉林分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