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85624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屏蔽装置,包括连接机构、绝缘支柱(2)、印制电路板机构、绝缘板(5)以及屏蔽罩(7);所述印制电路板机构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4)、第二印制电路板(6);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绝缘板(5)均设置在屏蔽罩(7)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对接;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机构与屏蔽罩(7)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设置在绝缘板(5)上;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件与屏蔽罩(7)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能够提高关键敏感器件抗干扰能力和减少高频信号对外辐射干扰。

Shiel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蔽装置
本技术涉及屏蔽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隔离干扰的屏蔽装置。
技术介绍
处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设备容易遇到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EMC)问题,随着用电设备种类的增多使得干扰源不断增多,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不得不充分考虑EMC问题。如何能减少设备向外界传播干扰的同时又能提高自身的抗外界干扰能力,已成为考量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指标。而如何提高关键敏感器件抗干扰能力和减少高频信号对外辐射干扰成了提高整个产品可靠性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屏蔽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屏蔽装置,包括连接机构、绝缘支柱、印制电路板机构、绝缘板以及屏蔽罩;所述印制电路板机构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绝缘板均设置在屏蔽罩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相对接;所述绝缘支柱通过连接机构与屏蔽罩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设置在绝缘板上;所述绝缘支柱通过连接件与屏蔽罩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之间呈90°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通过元器件与第二印制电路板相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用。优选地,所述绝缘支柱与第二印制电路板构成第一印制电路板的限定位。优选地,所述绝缘板设置在屏蔽罩的内壁与第一印制电路板的一侧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敏感器件。优选地,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的底部设置有焊盘;所述焊盘的数量为多个。优选地,所述屏蔽罩呈U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屏蔽装置,包括连接机构、绝缘支柱、印制电路板机构、绝缘板以及屏蔽罩;所述印制电路板机构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第二印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绝缘板均设置在屏蔽罩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相对接;所述绝缘支柱通过连接机构与屏蔽罩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设置在绝缘板上;所述绝缘支柱通过连接件与屏蔽罩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与第二印制电路板之间呈90°设置;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通过元器件与第二印制电路板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用;所述绝缘支柱与第二印制电路板构成第一印制电路板的限定位;所述绝缘板设置在屏蔽罩的内壁与第一印制电路板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的另一侧设置有敏感器件;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的底部设置有焊盘;所述焊盘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屏蔽罩呈U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能够提高关键敏感器件抗干扰能力和减少高频信号对外辐射干扰。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的侧视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的正视图。下表为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附图标记的含义:第一连接件1绝缘支柱2第二连接件3第一印制电路板4绝缘板5第二印制电路板6屏蔽罩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屏蔽装置,包括连接机构、绝缘支柱2、印制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机构、绝缘板5以及屏蔽罩7;所述印制电路板机构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4、第二印制电路板6;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绝缘板5均设置在屏蔽罩7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对接;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机构与屏蔽罩7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设置在绝缘板5上;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件与屏蔽罩7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之间呈90°设置。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通过元器件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用。所述绝缘支柱2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构成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限定位。所述绝缘板5设置在屏蔽罩7的内壁与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敏感器件。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6的底部设置有焊盘;所述焊盘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屏蔽罩7呈U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屏蔽装置,包括连接机构、绝缘支柱2、印制电路板机构、绝缘板5以及屏蔽罩7;所述印制电路板机构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4、第二印制电路板6;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绝缘板5均设置在屏蔽罩7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对接;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机构与屏蔽罩7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设置在绝缘板5上;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件与屏蔽罩7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之间呈90°设置;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通过元器件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用;所述绝缘支柱2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构成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限定位;所述绝缘板5设置在屏蔽罩7的内壁与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一侧之间;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敏感器件;所述第二印制电路板6的底部设置有焊盘;所述焊盘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屏蔽罩7呈U形。下面对本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进行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提供的屏蔽装置中的屏蔽罩形状为U型,金属材质;第一印制电路板4和第二印制电路板6通过可拔插接插件相对接,从而实现电气连接,该屏蔽罩7将设置有敏感器件的第一印制电路板4罩住,进而能够减少外界对敏感器件的干扰,提高产品可靠性,又能减少本身高频器件工作时对外辐射干扰。连接机构优选地为螺丝、螺帽。如图1所示,第二印制电路板6上优选地有四个焊盘,焊盘与参考地连接;将屏蔽罩7的四个设置在脚设置在第二印制电路板6上对应的焊盘上实现固定,同时使屏蔽罩7本身与参考地电气连接,形成屏蔽层。第一印制电路板4通过可拔插接插件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实现电气连接,第一印制电路板4可随时拔插且第一印制电路板4处于U型屏蔽罩7中,第一印制电路板4、第二印制电路板6上设置有元器件。安装时,将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对接,并放入绝缘板5;螺丝依次穿过屏蔽罩7的一边、绝缘支柱2、屏蔽罩7的另一边与螺帽进行固定。其中,绝缘支柱2刚好顶住第一印制电路板4,防止震动过程中第一印制电路板4松动脱落。绝缘板5处于屏蔽罩7与第一印制电路板4之间,用于增加第一印制电路板4上元器件与屏蔽罩7之间的安规间距。设置有敏感器件的第一印制电路板4被罩在屏蔽罩7中,以减少外界对敏感器件的干扰,提高产品可靠性,又能减少本身高频器件工作时对外辐射干扰。以上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技术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绝缘支柱(2)、印制电路板机构、绝缘板(5)以及屏蔽罩(7);所述印制电路板机构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4)、第二印制电路板(6);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绝缘板(5)均设置在屏蔽罩(7)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对接;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机构与屏蔽罩(7)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设置在绝缘板(5)上;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件与屏蔽罩(7)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机构、绝缘支柱(2)、印制电路板机构、绝缘板(5)以及屏蔽罩(7);所述印制电路板机构包括第一印制电路板(4)、第二印制电路板(6);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绝缘板(5)均设置在屏蔽罩(7)内;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对接;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机构与屏蔽罩(7)相连接;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设置在绝缘板(5)上;所述绝缘支柱(2)通过连接件与屏蔽罩(7)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之间呈90°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通过元器件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互配合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支柱(2)与第二印制电路板(6)构成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限定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板(5)设置在屏蔽罩(7)的内壁与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一侧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制电路板(4)的另一侧设置有敏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毕燕林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广为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