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外摄像机
本申请涉及图像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红外摄像机。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监测日益重视。红外摄像机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监测设备,其可以在微光情况下正常采集图像,因此应用范围广泛。相关技术中的红外摄像机内部通常都会具有发光模组用于发出红外光,然而,由于发光模组所发出的光线为球形范围,而且摄像机内部结构复杂,存在许多反射面,因此发光模组所发出的红外光线可能在摄像机内部经过多次反射便直接进入到前端组件的镜头内。通过上述方式进入镜头的光线并不是监测环境内的物体所反射的红外光线,因此会严重降低图像质量。在相关技术中通常通过在镜头的周围设置泡棉或硅胶进行遮光,但这种遮光方式中的泡棉或硅胶需要单独安装,因此会导致红外摄像机的装配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红外摄像机,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红外摄像机,包括红外摄像机,包括壳体、前端组件以及发光模组;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壁以及由所述前端壁参与围成的容纳腔,所述前端壁具有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以及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所述前端壁上设置有第一镜头孔以及出光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前端组件以及发光模组;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壁以及由所述前端壁参与围成的容纳腔,所述前端壁具有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以及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所述前端壁上设置有第一镜头孔以及出光孔,所述第一镜头孔以及所述出光孔均贯穿所述内表面以及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一镜头孔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镜头孔的边缘围绕所述第一镜头孔设置有一圈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延伸;所述发光模组以及所述前端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光模组与所述出光孔相对,所述前端组件具有镜头,所述镜头伸入所述第一镜头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前端组件以及发光模组;所述壳体包括前端壁以及由所述前端壁参与围成的容纳腔,所述前端壁具有朝向所述容纳腔的内表面以及背离所述容纳腔的外表面,所述前端壁上设置有第一镜头孔以及出光孔,所述第一镜头孔以及所述出光孔均贯穿所述内表面以及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一镜头孔的轴线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镜头孔的边缘围绕所述第一镜头孔设置有一圈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延伸;所述发光模组以及所述前端组件均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发光模组与所述出光孔相对,所述前端组件具有镜头,所述镜头伸入所述第一镜头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装饰环,所述装饰环上具有第二镜头孔,所述第二镜头孔的边缘围绕所述第二镜头孔设置有一圈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沿所述第一方向向所述容纳腔的内部延伸;所述装饰环扣设在所述外表面上,且所述第二翻边由所述第一镜头孔伸入并延伸至所述第一翻边的内侧,所述镜头伸入所述第二镜头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环上围绕所述第二翻边设置有一圈环槽,所述环槽的开口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外表面上对应所述环槽设置有一圈凸筋,所述凸筋伸入所述环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红外透盖,所述红外透盖上设置有压接孔以及第一卡钩,所述前端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钩对应的第一卡孔,所述红外透盖覆盖所述出光孔并由四周将所述装饰环压接在所述红外透盖与所述前端壁之间,所述第二镜头孔由所述压接孔露出,所述红外透盖与所述前端壁通过所述第一卡钩与所述第一卡孔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透盖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前端壁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孔配合定位所述红外透盖与所述前端壁的相对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卡钩,所述发光模组通过所述第二卡钩卡接固定在所述内表面上。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发光模组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孔配合定位所述发光模组与所述前端壁的相对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以及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共同围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前端壁位于所述上壳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柱,所述第一安装柱沿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蓓蓓,郑乐,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