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7833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安全帽,还包括RFID读写器Ⅰ、中继端、巡查终端、远程终端和数据库,智能安全帽通过RFID读写器Ⅰ与中继端相连接,中继端和巡查终端均与远程终端相连接,远程终端和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数据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智能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整体施工环境内的信息综合利用效率,方便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进度调整施工人员数量。

An Intelligent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UHF RFI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施工现场安全预警的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建筑施工项目安全事故频发,施工单位和甲方监管力度大大增加,但是仍起不到很好的安全预警效果,并且在建筑工地的人员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二是作业人员工作场地变动频繁,人员动态管理难度大,对于建筑劳务工人实名制管理建立工人信息数据集中平台,实现“一卡通”是目前解决建筑工地人员动态管理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并没有相应完善的人员动态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传统建筑工地内人员动态管理难度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安全帽,还包括RFID读写器Ⅰ、中继端、巡查终端、远程终端和数据库,智能安全帽通过RFID读写器Ⅰ与中继端相连接,中继端和巡查终端均与远程终端相连接,远程终端和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数据库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智能安全帽包括帽壳、顶带、下颚带、帽舌、帽箍和RFID芯片,帽壳上部设置有RFID芯片,RFID芯片与RFID读写器Ⅱ相配合,RFID读写器Ⅱ与远程终端相连接,帽壳两侧设有顶带,顶带下部设有下颚带和帽箍,下颚带通过卡扣与帽箍相连接,帽壳前部设有帽舌。进一步地,所述巡查终端包括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和固定式巡查终端,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相连接,固定式巡查终端通过中继端与远程终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为C71高扩展智能手持终端。进一步地,所述中继端包括4G-DTU和中继器,4G-DTU与中继器相连接,中继器和远程终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4G通讯模块或WiFi通讯模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整体智能化程度高,方便项目管理人员根据施工进度调整施工人员数量,通过RFID技术可实现动态实时通信,利用智能安全帽与RFID读写器Ⅰ进行通信,所以只要RFID芯片的智能安全帽出现在RFID读写器Ⅰ的有效识别范围内,就可以对其位置进行动态的追踪和监控,实现对作业人员的实时定位,有效解决了场地大、人员难管理的现象,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打下基础,可以做到对任一时间进行查询并显示某个区域人员及设备的身份、数量和分布情况,实现对人员的动态管理;记录有关人员及设备在任一地点的到/离时间和总工作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可以督促和落实安全员,是否按时、到点的进行实地查看,或进行各项数据的检测和处理,从根本上尽量杜绝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相关事故。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安全管理人员可在第一时间通过定位找到作业人员,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采集各项目工人基本信息、入场信息安全培训信息、考勤信息、日常奖惩信息、项目评价信息等汇总形成一个云端工人诚信库,并对每个工人进行评分,有针对性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对于评分过低或者项目评价有劣迹的工人,在入场信息采集时系统自动提示,大大提高了整体施工环境内的信息综合利用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功能拓扑图。图2为本技术的控制信号框图。图3为智能安全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为帽壳,2为顶带,3为下颚带,4为帽舌,5为帽箍,6为RFID芯片,7为RFID读写器Ⅰ,8为身份证读卡器,9为远程终端,10为数据库,11为RFID读写器Ⅱ,12为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13为无线通讯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安全帽、RFID读写器Ⅰ7、中继端、巡查终端、远程终端9和数据库10,智能安全帽通过RFID读写器Ⅰ7与中继端相连接,中继端和远程终端9相连接,中继端包括4G-DTU和中继器,4G-DTU用于RFID读写器Ⅰ7远程发送信号,RFID读写器Ⅰ7在建筑工地上设置若干个,在建筑工地上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每隔5m-7m设置一个RFID读写器Ⅰ7,每个RFID读写器Ⅰ7具有唯一ID号,4G-DTU与中继器相连接,大大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过程的稳定性,中继器和远程终端9相连接,远程终端9和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巡查终端与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数据库10相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智能安全帽包括帽壳1、顶带2、下颚带3、帽舌4、帽箍5和RFID芯片6,帽壳1上部设置有RFID芯片6,RFID芯片6与RFID读写器Ⅱ11相配合,RFID读写器Ⅱ11用于向RFID芯片6内写入信息,RFID读写器Ⅱ11与远程终端9相连接,帽壳1两侧设有顶带2,顶带2下部设有下颚带3和帽箍5,下颚带3通过卡扣与帽箍5相连接,帽壳1前部设有帽舌4。所述巡查终端包括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12和固定式巡查终端,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9相连接,无线通讯模块13为4G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或WiFi通讯模块,固定式巡查终端通过中继端与远程终端9相连接,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12为C71高扩展智能手持终端,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可作为流动的采集设备,可灵活的完成建筑工地中需要手动处理的一些日常业务,并将信息上传云端数据库例如培训签到信息、考试信息考勤、安全处罚信息等;固定式巡查终端主要是部署在安全培训教室、建筑工地进出口处、作业层出入口,通过感应芯片读取工人上身携带的智能安全帽上的RFID芯片内存储信息,用于工人身份进行识别、信息收集。所述移动式安全巡查终端12为C71高扩展智能手持终端,C71高扩展智能手持终端基于Android系统的APP开发,能触发式获取距离小于等于80CM距离的RFID芯片6,并能启动摄像头进行照相,能获取数据库10中对应的RFID芯片6存储信息,同时C71高扩展智能手持终端可以将图片、时间、地点、事件等信息通过4G通讯模块、GPRS通讯模块或WiFi通讯模块上传至数据库10内,项目管理人员使用C71手持式终端对施工人员智能安全帽上或巡查点的RFID芯片6进行扫描,系统将巡检信息通过HTTP通信协议将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将巡检信息上传至数据库进行人员或巡查点的RFID芯片ID号的甄别并存储数据,以确保巡检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图1-2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具体工作方法如下:1)通过身份证读卡器8读取工人身份信息导入远程终端9上,同时项目管理人员将工人工种信息、职位信息和部门信息手动输入到远程终端9上,工人身份信息采用B/S架构,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FID读写器Ⅰ(7)、中继端、巡查终端(12)、远程终端(9)和数据库(10),智能安全帽中的RFID芯片(6)通过RFID读写器Ⅰ(7)与中继端相连接,中继端和巡查终端(12)均与远程终端(9)相连接,远程终端(9)和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数据库(10)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包括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FID读写器Ⅰ(7)、中继端、巡查终端(12)、远程终端(9)和数据库(10),智能安全帽中的RFID芯片(6)通过RFID读写器Ⅰ(7)与中继端相连接,中继端和巡查终端(12)均与远程终端(9)相连接,远程终端(9)和后台服务器相连接,后台服务器与数据库(10)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与超高频RFID的智能安全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全帽包括帽壳(1)、顶带(2)、下颚带(3)、帽舌(4)、帽箍(5)和RFID芯片(6),帽壳(1)上部设置有RFID芯片(6),RFID芯片(6)与RFID读写器Ⅱ(11)相配合,RFID读写器Ⅱ(11)与远程终端(9)相连接,帽壳(1)两侧设有顶带(2),顶带(2)下部设有下颚带(3)和帽箍(5),下颚带(3)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飞王华永时远东付晓宁郑会军何二红赵军伟汪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