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8325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属于触控技术领域。其中,触控基板,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的边缘、包围所述触控电极的导电走线;信号提供电路,所述信号提供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和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电性测试即可确定触控基板是否出现Crack。

Touch Substrate, Touch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触控
,特别是指一种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触控基板在进行绑定(bonding)以及贴合偏光片的过程中,容易在底部绑定区域及周边发生Crack(破裂)不良,Crack容易导致触控基板的信号线断裂,并且Crack也会导致水汽容易进入触控基板内部,使得信号线短路或腐蚀,影响产品的信赖性,因此必须严格监控Crack的发生。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电性测试判断触控基板是否出现Crack,通常需要利用红墨水进行扩散,然后将整机或者模组产品拆开,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出现Crack,Crack的锁定过程复杂且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能够通过电性测试即可确定触控基板是否出现Crack。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的边缘、包围所述触控电极的导电走线;信号提供电路,所述信号提供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和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贯穿所述基底的多个过孔,所述多个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导电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过孔暴露出所述导电走线。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走线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过孔内的导电连接线,所述导电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走线连接,另一端暴露于所述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为相背的两个表面。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过孔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走线为接地走线。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底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提供电路为所述触控基板的驱动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基底采用环烯烃聚合物COP。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基板。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中,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与信号提供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连接,这样通过信号提供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向导电走线输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电信号能够判断出导电走线是否出现断路;由于导电走线位于基底的边缘,如果基底出现Crack,导电走线将会发生断路,因此,可以通过导电走线是否断路来判断基底是否出现Crack,即通过电性检测的方法判断基底是否出现Crack,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简单易实现,无生产制作的风险,也没有带来成本的上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附图标记1导电走线2测试点3信号提供电路4基底5导电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现有的触控基板在进行绑定以及贴合偏光片的过程中,容易在底部绑定区域及周边发生Crack不良,Crack容易导致触控基板的信号线断裂,并且Crack也会导致水汽容易进入触控基板内部,使得信号线短路或腐蚀,影响产品的信赖性,因此必须严格监控Crack的发生。现有技术中,无法通过电性测试判断触控基板是否出现Crack,通常需要利用红墨水进行扩散,然后将整机或者模组产品拆开,通过显微镜观察是否出现Crack,Crack的锁定过程复杂且浪费时间。本技术的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控装置及显示装置,能够通过电性测试即可确定触控基板是否出现Crack。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的边缘、包围所述触控电极的导电走线;信号提供电路,所述信号提供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和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与信号提供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连接,这样通过信号提供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向导电走线输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输入端接收到的电信号能够判断出导电走线是否出现断路;由于导电走线位于基底的边缘,如果基底出现Crack,导电走线将会发生断路,因此,可以通过导电走线是否断路来判断基底是否出现Crack,即通过电性检测的方法判断基底是否出现Crack,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简单易实现,无生产制作的风险,也没有带来成本的上升。另外,现有技术无法通过电性测试得知Crack的具体位置,通常需要利用红墨水进行扩散,然后将整机或者模组产品拆开,通过显微镜观察Crack的具体位置,Crack的锁定过程复杂且浪费时间。进一步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贯穿所述基底的多个过孔,所述多个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导电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过孔暴露出所述导电走线。这样在基底背向导电走线的一侧表面,通过任两个过孔与导电走线接触,可以对任两个过孔之间的导电走线的电阻值进行测量,进而判断任两个过孔之间的导电走线是否出现断路,如果出现断路,说明这两个过孔之间的基底出现Crack,从而确定具体的Crack位置,是否发生在bonding区域或者POL(偏光片)异形开槽区域及其他区域,如果判断发生Crack可以进一步用显微镜观察。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走线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过孔内的导电连接线,所述导电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走线连接,另一端暴露于所述基底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为相背的两个表面,这样可以方便地对任两个过孔之间的导电走线的电阻值进行测量。优选地,过孔均匀分布,相邻所述过孔之间的距离均相等,过孔的分布决定了Crack位置的定位精度,过孔的数量越多,则Crack位置的定位精度越高。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走线为接地走线。这样利用导电走线还可以为自电容触控电极提供地电压,同时能够导走触控基板上积累的静电,防止ESD(静电释放。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底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平行,这样利用导电走线能够检测基底边缘各个位置是否出现Crack。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提供电路为所述触控基板的驱动电路,这样利用触控基板的驱动电路即可实现信号提供电路的功能,无需再单独设置信号提供电路。进一步地,所述基底采用环烯烃聚合物COP。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触控基板进行进一步介绍:图1为本技术触控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触控基板的边缘设置有导电走线1,导电走线1一方面可以作为常规的接地走线,为自电容触控电极提供地电压,同时导走触控基板的静电,防止ESD;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检测触控基板的bonding区域、POL贴合区域,及触控电极四周是否出现Crack,利用这一圈的导电走线1,可以实现对整个触控基板的边缘的Crack检测。如图1所示,导电走线1的两端分别与信号提供电路3连接,信号提供电路3可以向导电走线1的一端输入电信号,同时接收导电走线1另一端的电信号,通过接收到的电信号,信号提供电路3可以判断导电走线1是否出现断路,进而判断触控基板的边缘是否出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的边缘、包围所述触控电极的导电走线;信号提供电路,所述信号提供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和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基板,包括基底和位于所述基底上的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基底的边缘、包围所述触控电极的导电走线;信号提供电路,所述信号提供电路包括信号输出端和信号输入端;所述导电走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信号输出端和所述信号输入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贯穿所述基底的多个过孔,所述多个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导电走线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内,所述过孔暴露出所述导电走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走线位于所述基底的第一表面,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过孔内的导电连接线,所述导电连接线的一端与所述导电走线连接,另一端暴露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文骁龚庆张光均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