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圈和垫圈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8072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0:21
提供垫圈和垫圈的制造方法,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具有:第一垫圈片(11),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圆弧方向凸出的第一嵌合部(30);以及第四垫圈片(14),其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圆弧方向凹陷并与第一嵌合部(30)嵌合的第二嵌合部(40),第一嵌合部(30)与所述第二嵌合部(40)以沿圆弧方向的彼此的接近和分离被限制的状态嵌合,第一嵌合部(30)和所述第二嵌合部(40)中的一个嵌合部具有凿紧部(36),该凿紧部(36)以该一个嵌合部的侧面压入到另一个嵌合部的侧面中的状态形成,第一嵌合部(30)和所述第二嵌合部(40)中的一个嵌合部利用凿紧部(36)与另一个嵌合部固定在一起。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gaskets and wash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垫圈和垫圈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垫圈和垫圈的制造方法的技术。
技术介绍
以往,垫圈和垫圈的制造方法的技术是公知的。另外,例如公知有形成为圆环状的所述垫圈。例如,像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这样的形状的垫圈,能够利用规定的模具对板状的材料进行冲裁(实施冲压加工)来制造。在图12中示出利用模具对一张板状的坯料M进行冲裁而制造出多个圆环状的垫圈(垫圈100)的情形。如图12所示,通过一边使坯料M相对于模具向恒定的方向移动,一边对坯料M进行多次冲裁,能够制造出多个垫圈100。但是,在相邻的垫圈100之间和该垫圈100的内侧存在较大的间隙,因此该部分(间隙)的材料被浪费,在材料利用率较差这一点上存在改善的余地。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2510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像上面那样的状況而完成的,其要解決的课题为,提供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的垫圈和垫圈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要解決的课题如上所述,下面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垫圈具有:第一部件,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圆弧方向凸出的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部件,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所述圆弧方向凹陷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二嵌合部以沿所述圆弧方向的彼此的接近和分离被限制的状态嵌合,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以该一个嵌合部的侧面被压入到另一该嵌合部的侧面中的状态形成,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利用该固定部与该另一个嵌合部固定在一起。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中,所述第一嵌合部具有从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部起隔着基端部而配置的末端部,所述固定部遍及所述末端部的侧面整体而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中,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所述末端部被形成为圆形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中,在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所述末端部上形成有向内侧凹陷的油驻留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准备工序,准备板状的坯料;移取工序,从所述坯料移取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该第一部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圆弧方向凸起的第一嵌合部,该第二部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所述圆弧方向凹陷的第二嵌合部;嵌合工序,使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第一嵌合部与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第二嵌合部嵌合;以及凿紧工序,使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的侧面向另一个嵌合部的侧面压入,从而形成凿紧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嵌合部具有从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部起隔着基端部而配置的末端部,在所述凿紧工序中,遍及所述末端部的侧面整体而形成所述凿紧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中,在所述凿紧工序中,通过对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所述末端部进行冲压,将向内侧凹陷的油驻留部与所述凿紧部一起形成。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实现了如下所示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垫圈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垫圈能够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牢固地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垫圈能够供润滑油驻留。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能够提高材料利用率。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牢固地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垫圈的制造方法能够供润滑油驻留。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垫圈的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示出垫圈片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的(a)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的(b)是B-B线剖视图。图4是示出垫圈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图5的(a)是示出在移取工序中移取垫圈的情形的主视图。图5的(b)是示出被移取了多个垫圈后的坯料的示意图。图6的(a)是示出在嵌合工序中使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嵌合的情形的立体图。图6的(b)是示出在嵌合工序中使第一嵌合部与第二嵌合部嵌合后的情形的立体图。图7的(a)是示出在凿紧工序中形成凿紧部的情形的示意图。图7的(b)是示出图7的(a)的后续情况的图。图8是示出图7的(b)的后续情况的图。图9是示出在凿紧工序中冲头向第一嵌合部的前端部进行按压的情形的示意图。图10的(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垫圈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0的(b)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垫圈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1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垫圈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2是示出现有的多个垫圈被移取后的情形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图中的箭头U、箭头D、箭头F、箭头B、箭头L和箭头R所表示的方向分别定义为上方、下方、前方、后方、左方和右方来进行说明。以下,使用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垫圈1的结构进行说明。垫圈1是用于承受适当载荷的部件。垫圈1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环状。垫圈1设置在适当的部件上(例如,对轴部件进行支承的壳体等)。垫圈1能够承受载荷(例如,来自所述轴部件的轴向上的载荷)。垫圈1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垫圈片10构成。垫圈1由4个垫圈片10彼此连接,整体被形成为圆环状。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垫圈片10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另外,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垫圈1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圆弧方向),将垫圈1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另外,将4个垫圈片10中的配置于图1的右上部的垫圈片10称为“第一垫圈片11”,将配置于右下部的垫圈片10称为“第二垫圈片12”,将配置于左下部的垫圈片10称为“第三垫圈片13”,将配置于左上部的垫圈片10称为“第四垫圈片14”。另外,这些垫圈片10像上述那样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形状,因此,以下主要对第一垫圈片11进行详细说明,并适当省略对其他的垫圈片10的详细说明。第一垫圈片11形成为使其板面朝向前后方的板状。第一垫圈片11由适当的金属材料(例如,表面烧结有耐磨性等较高的金属的双金属材料或铁基材料等)形成。第一垫圈片11主要具有主体部20、第一嵌合部30和第二嵌合部40。图1至图3所示的主体部20是形成第一垫圈片11的主要部分(除了两个端部的部分)的部分。主体部20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圆心角为大致90度的圆弧状。另外,以下,将主体部20的周向的上侧的端部称为“上侧端部”,将其周向的下侧的端部称为“下侧端部”。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嵌合部30是从主体部20的上侧端部起沿周向(圆弧方向)凸出的部分。第一嵌合部30与第一垫圈片11的周向左邻的第四垫圈片14的第二嵌合部40嵌合。第一嵌合部30形成为从主体部20的上侧端部向周向外侧延伸。第一嵌合部30主要具有第一基端部31和第一末端部32。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基端部31是形成为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嵌合部30中的配置于靠主体部20侧(右侧)的部分。第一基端部31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稍微带圆弧的大致矩形状。第一基端部31形成为从主体部20的上侧端部的径向中央部向周向外侧突出。图2和图3所示的第一末端部32是形成为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嵌合部30中的配置于靠第四垫圈片14侧(左侧)的部分。第一末端部32在正面观察时形成为大致正圆状。第一末端部32配置在隔着第一基端部31从主体部20的上侧端部向周向外侧离开的位置。第一末端部32的径向外侧端部形成为位于比第一基端部31的径向外侧端部靠外侧的位置。另外,第一末端部32的径向内侧端部形成为位于比第一基端部31的径向内侧端部靠内侧的位置。这样,第一末端部32整体形成为在径向上比第一基端部31宽度更宽。利用这样的结构的第一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垫圈,其具有:第一部件,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圆弧方向凸出的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部件,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所述圆弧方向凹陷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以在所述圆弧方向上的彼此的接近和分离被限制的状态嵌合,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以该一个嵌合部的侧面压入到另一个嵌合部的侧面中的状态形成,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利用该固定部与该另一个嵌合部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2.27 JP 2016-2528441.一种垫圈,其具有:第一部件,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圆弧方向凸出的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部件,其形成为圆弧状,并且形成有从一个端部起沿所述圆弧方向凹陷并与所述第一嵌合部嵌合的第二嵌合部,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以在所述圆弧方向上的彼此的接近和分离被限制的状态嵌合,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具有固定部,该固定部以该一个嵌合部的侧面压入到另一个嵌合部的侧面中的状态形成,所述第一嵌合部和所述第二嵌合部中的一个嵌合部利用该固定部与该另一个嵌合部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圈,其中,所述第一嵌合部具有从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个端部起隔着基端部而配置的末端部,所述固定部遍及所述末端部的侧面整体而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垫圈,其中,所述第一嵌合部的所述末端部被形成为圆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竹俊行
申请(专利权)人:大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