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祁永林专利>正文

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801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4 0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包括:吸热机构,包括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吸热板包括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换热机构,包括换热壳体、换热隔板、蒸发器、蒸发器风扇、电磁加热管、压缩机及膨胀阀,压缩机、电磁加热管、蒸发器、膨胀阀依次连通;散热机构,包括散热壳体、冷凝器及冷凝器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电磁加热管以对蒸发器中输出的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以保证采暖效果,且电磁加热管采用电磁加热利于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将吸热腔设置为依次连通的多个吸热通道,其利于延长对空气的加热时长,从而提高阴天、雨雪天气的吸热效果,进而提高采暖效果。

Integrated New Energy Heating Device for Archite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
本技术涉及采暖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热泵技术因其运行成本低、节能环保得到了越来越高广泛的应用,例如降温、采暖。然而,在采暖时,尤其是处于寒冷的冬季,当外界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则热泵的效果有限。有鉴于此,为了提高热泵的效果,授权公告号为CN20648834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泵冬季采暖装置,其利于太阳能配合热泵技术提高了采暖效果,然而在实际应用时,当外界处于晴天时,则其采暖效果较好,当处于阴天、雨雪天气或者夜晚时,其采暖效果依然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至少一个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包括:吸热机构,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所述吸热板包括一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所述吸热壳体内形成一吸热腔,多个所述吸热分隔板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内置于所述吸热腔并将所述吸热腔分隔形成依次首尾连通的多个吸热通道;换热机构,其包括换热壳体、换热隔板、蒸发器、蒸发器风扇、电磁加热管、压缩机及膨胀阀,所述换热隔板内置于所述换热壳体并将其内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的进气端与位于末端的吸热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和换热风扇均内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电磁加热管内置于所述第二换热腔,且所述压缩机、电磁加热管、蒸发器、膨胀阀依次连通;及散热机构,其包括散热壳体、内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冷凝器及冷凝器风扇,所述冷凝器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膨胀阀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方面在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设置电磁加热管以对蒸发器中输出的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以保证采暖效果,且电磁加热管采用电磁加热利于提高加热效率、降低能耗,另一方面将吸热腔设置为依次连通的多个吸热通道,其利于延长对空气的加热时长,从而提高阴天、雨雪天气的吸热效果,进而提高采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吸热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包括吸热机构10、换热机构20和散热机构30,吸热机构10主要用于将光能转换为热能,以利于换热机构20和散热机构30配合,并利用热泵技术转换为提高室内温度的热量。吸热机构10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11、保温板12、吸热板13及透光板14,安装板11可采用不锈钢或镀锌钢板,以保证在室外不会被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主要用于后期安装及对保温板12、吸热板13和透光板14的支撑,透光板14可采用钢化玻璃,以便于透光,并具备保护吸热板13的效果;保温板12则可避免吸热板13上的热量传递至安装板11而导致热量被安装板11所散发至空气中,其可采用常规的隔热材料制备;所述吸热板13包括一吸热壳体131、吸热涂层132及多个吸热分隔板133,所述吸热壳体131可采用与安装板11形状相契合的薄板壳体,其内部形成一吸热腔,吸热涂层132可喷涂于吸热壳体131相对透光板14一侧外壁上,其可将透过透光板14的光能转换为热能并传递至吸热壳体131,多个所述吸热分隔板133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内置于所述吸热腔并将所述吸热腔分隔形成依次首尾连通的多个吸热通道130,其中,吸热壳体131上设置一进气口131a,该进气口131a与位于首端的吸热通道130连通,当进行热交换时,室外空气可由进气口131a进入,并沿多个吸热通道130连通形成的热交换通道流动,由于多个吸热通道130连通形成的长度较长,使得空气在其内与吸热壳体131热交换的时长增加,从而使得由位于末端的吸热通道130输出的空气温度较高,其利于后续的热交换,也利于提高整体采暖效果。换热机构20包括换热壳体21、换热隔板22、蒸发器23、蒸发器风扇24、电磁加热管25、压缩机26及膨胀阀27,所述换热隔板22内置于所述换热壳体21并将其内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211和第二换热腔212,所述第一换热腔211的进气端与位于末端的吸热通道130连通,所述蒸发器23和蒸发器风扇24均内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211,所述电磁加热管25内置于所述第二换热腔212,且所述压缩机26、电磁加热管25、蒸发器23、膨胀阀27依次连通;散热机构30包括散热壳体31、内置于所述散热壳体31的冷凝器32及冷凝器风扇33,所述冷凝器32一端与所述压缩机26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膨胀阀27连通。具体设置时,一般吸热机构10按照于屋顶或者房屋外墙采光较佳的位置,换热机构20可焊接或可拆卸按照与吸热机构10上方,可以理解的是,也可将其固定于外界墙壁或屋顶的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安装,优选将换热机构20安装于吸热机构10上方,且由于吸热机构10的进气口131a位于其下方,而出气口131b则位于其上方,故该出气口131b可与第一换热腔211的进气端连通,以便于在蒸发器风扇24的作用下,热交换的较高温度空气进入第一换热腔211内,以和蒸发器23进行热交换,经过热交换后的冷空气则直接由第一换热腔211的出气端排出至外界空气中;而散热机构30内设置于室内,以便于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的蒸发器23、电磁加热管25、压缩机26、冷凝器32和膨胀阀27依次连通形成闭合循环通路,其工作原理如下:吸热机构10吸热后的热空气进入第一换热腔211,蒸发器23与上述热空气热交换后,其内制冷剂温度升高,并经过电磁加热管25后进入压缩机26,经过压缩机26压缩后,其温度再次升高并进入冷凝器32,在冷凝器风扇33的作用下,冷凝器32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实现室内采暖,热交换后较低的温度经过膨胀阀27后,温度继续降低并进入蒸发器23以与吸热机构10加热后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其通过上述循环实现室内采暖;其中,当外界温度较低,例如低于0℃时,由于本实施例的多个吸热通道130依次连接延长了热交换行程,故其白天依然具有较好的采暖效果,但是当处于夜晚时,其采暖效果变差,故本实施例可通过电磁加热管25对由蒸发器23输出的制冷剂进行辅助加热,保证输送至压缩机26的制冷剂的温度达到设定值,进而保证经过压缩机26压缩后的制冷剂温度达到采暖要求,其利于保证室内采暖效果。在实际应用时,为了避免因第一换热腔211和第二换热腔212之间发生热交换而导致热量的流失,一般可在换热隔板22上铺设一层隔热板,该隔热板可采用隔热材料。而为了不影响安装及热量散失,一般将膨胀阀27布置于第一换热腔211内,而将压缩机26布置于第二换热腔212内,其可避免整个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不会发生热散失,保证对热量的利用率。为了保证对吸热机构10输出的热空气中热量的利用,本实施例所述蒸发器23包括沿所述第一换热腔211气流方向依次设置并首尾依次连通的多个换热管,且相对所述第一换热腔211的进气端一端并位于首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机构,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所述吸热板包括一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所述吸热壳体内形成一吸热腔,多个所述吸热分隔板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内置于所述吸热腔并将所述吸热腔分隔形成依次首尾连通的多个吸热通道;换热机构,其包括换热壳体、换热隔板、蒸发器、蒸发器风扇、电磁加热管、压缩机及膨胀阀,所述换热隔板内置于所述换热壳体并将其内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的进气端与位于末端的吸热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和蒸发器风扇均内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电磁加热管内置于所述第二换热腔,且所述压缩机、电磁加热管、蒸发器、膨胀阀依次连通;及散热机构,其包括散热壳体、内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冷凝器及冷凝器风扇,所述冷凝器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膨胀阀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的一体化新能源采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机构,其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安装板、保温板、吸热板及透光板,所述吸热板包括一吸热壳体、吸热涂层及多个吸热分隔板,所述吸热壳体内形成一吸热腔,多个所述吸热分隔板由下至上依次交错内置于所述吸热腔并将所述吸热腔分隔形成依次首尾连通的多个吸热通道;换热机构,其包括换热壳体、换热隔板、蒸发器、蒸发器风扇、电磁加热管、压缩机及膨胀阀,所述换热隔板内置于所述换热壳体并将其内腔分隔形成第一换热腔和第二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的进气端与位于末端的吸热通道连通,所述蒸发器和蒸发器风扇均内置于所述第一换热腔,所述电磁加热管内置于所述第二换热腔,且所述压缩机、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杰赵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祁永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