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盲区的安全光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9138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安全光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盲区的安全光幕,其包括壳体、透镜、红外光收发模组和端盖,壳体上端设有壳体开口,壳体内侧壁设有固定槽,透镜卡接于固定槽,红外光收发模组设于壳体内位于透镜的下方并朝向壳体开口,端盖上端设有端盖开口,端盖内侧壁固定插槽,端盖固定于壳体左右两端,左右两端的端盖开口与壳体开口形成工作窗,设计巧妙,合理,通过壳体上端设有壳体开口,端盖上端设有端盖开口,两端的端盖开口与壳体开口形成工作窗,实现红外光收发模组透过透镜和工作窗发射或者接收红外光形成安全光幕,减少安全光幕两端与端盖的边缘距离,避免出现盲区,为危险的机械周围增加安全防护的功能。

Safety light curtain without blind ar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盲区的安全光幕
本技术属于安全光幕
,尤其涉及一种无盲区的安全光幕。
技术介绍
安全光幕在现代化工厂里,人与机器协同工作,在一些具有潜在危险的机械设备上,如冲压机械、剪切设备、金属切削设备、自动化装配线、自动化焊接线、机械传送搬运设备、危险区域,容易造成作业人员的人身伤害。现有的安全光幕接线端突出且冗长,安全光幕两端与端盖边缘的部分所占空间大,所占区域影响使用,盲区部分面积较大,使用中影响安全作业。现有产品安全光幕两端的端盖长度最小也有10多毫米以上的长度,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机械安全防护的区域要求,使得很多有危险的机械周围无法增加安全防护的功能,为此,有必要研发一款减少安全光幕两端盲区的距离,避免出现盲区的安全光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盲区的安全光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光幕两端盲区的距离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盲区的安全光幕,其包括壳体、透镜、红外光收发模组和端盖,所述壳体上端设有壳体开口,所述壳体内侧壁上部靠近所述壳体开口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透镜的固定槽,所述红外光收发模组设于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透镜的下方并朝向所述壳体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盲区的安全光幕,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透镜(2)、红外光收发模组(3)和端盖(4),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壳体开口(10),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部靠近所述壳体开口(10)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透镜(2)的固定槽(11),所述透镜(2)卡接于所述固定槽(11),所述红外光收发模组(3)设于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透镜(2)的下方并朝向所述壳体开口(10),所述端盖(4)上端设有端盖开口(40),所述端盖(4)内侧壁上部靠近所述端盖开口(40)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透镜(2)的固定插槽(41),所述端盖(4)固定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端,左右两端的端盖开口(40)与所述壳体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盲区的安全光幕,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透镜(2)、红外光收发模组(3)和端盖(4),所述壳体(1)上端设有壳体开口(10),所述壳体(1)内侧壁上部靠近所述壳体开口(10)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透镜(2)的固定槽(11),所述透镜(2)卡接于所述固定槽(11),所述红外光收发模组(3)设于所述壳体(1)内位于所述透镜(2)的下方并朝向所述壳体开口(10),所述端盖(4)上端设有端盖开口(40),所述端盖(4)内侧壁上部靠近所述端盖开口(40)的位置设有用于固定所述透镜(2)的固定插槽(41),所述端盖(4)固定于所述壳体(1)左右两端,左右两端的端盖开口(40)与所述壳体开口(10)形成工作窗(5),所述端盖(4)下部设有凹位(42),所述凹位(42)设有输出信号线(6),所述输出信号线(6)与所述红外光收发模组(3)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盲区的安全光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侧壁中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红外光收发模组(3)的模组固定槽(12),所述红外光收发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佳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大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