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86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管道,具体为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其包括设置于屋顶构架层下方的风管和顶端固定于屋顶构架层的吊杆,所述吊杆沿风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称设置于风管的两侧,位于风管两侧的吊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承托风管的承托架,位于风管同侧的吊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纵向连接杆;利用承托架承托住风管,同时在风管同一侧的吊杆之间通过纵向连接杆相互连接,使吊杆之间相互联系,减少吊杆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晃动的幅度,提高吊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通风管道的稳定性。

A Ventilation Pipe for Roof Fram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
本技术涉及通风管道,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
技术介绍
屋顶构架层是衬托建筑物的体量、丰富建筑立面视觉效果及兼顾满足使用需要而设置的。为了实现室内外的空气流通,建筑物内一般要搭设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经常需要安装于屋顶构架层,对于屋顶构架层处,通风管道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高的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包括设置于屋顶构架层下方的风管和顶端固定于屋顶构架层的吊杆,所述吊杆沿风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称设置于风管的两侧,位于风管两侧的吊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承托风管的承托架,位于风管同侧的吊杆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纵向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承托架承托住风管,同时在风管同一侧的吊杆之间通过纵向连接杆相互连接,使吊杆之间相互联系,减少吊杆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晃动的幅度,提高吊杆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通风管道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位于风管两侧的吊杆之间在风管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横向连接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风管两侧的吊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减少吊杆在外力的作用下出现晃动的幅度,提高吊杆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杆在高于风管的位置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朝向相邻连接件设置有螺纹杆,所述纵向连接杆和横向连接杆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所述纵向连接杆和横向连接杆与对应的螺纹杆之间螺纹连接有螺纹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令纵向连接杆和横向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临近的螺纹杆对应,并利用螺纹套相互连接,安装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风管套接有连接环,并设置于相邻的承托架之间,所述连接环顶端的两侧设置有连接片,风管两侧的纵向连接杆各穿过一连接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连接环对风管和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提高风管和纵向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片在纵向连接杆穿过处设置有连接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连接片与纵向连接杆的接触面积,提高连接环与纵向连接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纵向连接杆为螺杆,纵向连接杆在连接片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母相互夹紧连接片,从而固定连接环相对于纵向连接杆的位置,提高结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杆为螺杆,所述吊杆在连接件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母相互夹紧连接件,固定连接件相对于吊杆的位置,提高结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架为角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角钢结构强度好,减少承托架变形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架在风管的两侧固定有角板,所述角板与风管的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角板夹住风管,提高风管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吊杆通过纵向连接杆和横向连接杆相互连接,使吊杆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通风管道的稳定性;2.利用连接环对风管和纵向连接杆进行连接,提高风管和纵向连接杆之间的相对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风管与连接环的关系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吊杆、纵向连接杆和横向连接杆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风管;2、吊杆;3、承托架;4、纵向连接杆;5、横向连接杆;6、连接件;7、螺纹杆;8、螺纹套;9、连接环;10、连接片;11、连接套;12、角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包括设置于屋顶构架层下方的风管1和顶端固定于屋顶构架层的吊杆2,吊杆2呈竖直设置,吊杆2通过膨胀螺栓固定于屋顶构架层,吊杆2沿风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称设置于风管1的两侧。位于风管1两侧的吊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承托风管1的承托架3,承托架3采用角钢制成,吊杆2的中下部为螺杆,吊杆2分别从承托架3的两端穿过,并在承托架3的上下方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拧紧承托架3上下方的螺母,夹紧承托架3,可固定承托架3相对于吊杆2的位置。承托架3在风管1的两侧焊接固定有角板12,在风管1两侧的角板12相背设置,并且角板12与风管1的侧壁贴合。结合图2和图3,位于风管1同侧的相邻吊杆2之间连接有纵向连接杆4,并且位于风管1两侧的相邻吊杆2之间在风管1的上方连接有横向连接杆5,纵向连接杆4与横向连接杆5均为螺杆。风管1在相邻的承托架3之间套接有连接环9,连接环9采用角钢支撑,连接环9的一个直角面与风管1的外壁贴合,连接环9顶端的两侧在与风管1垂直的直角面上焊接固定有连接片10,风管1两侧的纵向连接杆4各穿过一连接片10,并且连接片10在纵向连接杆4穿过处设置有连接套11,纵向连接杆4与连接套11的内壁贴合,纵向连接杆4在连接套11的两端螺纹连接有螺母,拧紧螺母,使螺母夹紧连接套11的两端可固定连接套11相对于纵向连接杆4的位置。结合图3和图4,吊杆2通过连接件6与纵向连接杆4和横向连接杆5可拆卸连接,连接件6内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供吊杆2穿过的通孔,且吊杆2与通孔的孔壁贴合,吊杆2在连接件6的上下两端均螺纹连接有螺母,拧紧螺母,使螺母夹紧连接件6和固定连接件6相对于吊杆2的位置。连接件6朝向相邻连接件6焊接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且螺纹杆7的螺纹方向与对应的纵向连接杆4或横向连接杆5上的螺纹方向一致,纵向连接杆4和横向连接杆5与对应的螺纹杆7之间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纵向连接杆4和横向连接杆5在螺纹套8远离连接件6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具体安装过程:将吊杆2沿着风管1的安装方向固定在屋顶构架层上,将承托架3从下往上插入吊杆2,并利用螺母固定承托架3相对于吊杆2的高度位置,并将风管1放置在承托架3上。调节吊杆2上连接件6的高度位置并利用螺母固定,将纵向连接杆4穿过连接套11,并利用螺纹套8固定纵向连接杆4的端部和对应连接件6上的螺纹杆7之间的相对位置,并将螺纹套8拧紧至与连接件6抵接,再拧紧纵向连接杆4上的螺母,抵紧螺纹套8,进一步固定纵向连接杆4和螺纹杆7之间的位置。利用螺纹套8将横向连接杆5的两端与位于风管1两侧的螺纹杆7相互固定,并将螺纹套8拧紧至与连接件6抵接,再拧紧横向连接杆5上的螺母,抵紧螺纹套8,进一步固定横向连接杆5和螺纹杆7之间的位置。将角板12焊接在承托架3上,使角板12与风管1的侧壁贴合,夹住风管1。吊杆2通过纵向连接杆4和横向连接杆5相互连接,使吊杆2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提高通风管1道的稳定性;利用连接环9对风管1和纵向连接杆4进行连接,提高风管1和纵向连接杆4之间的相对稳定性,提高结构强度。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屋顶构架层下方的风管(1)和顶端固定于屋顶构架层的吊杆(2),所述吊杆(2)沿风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称设置于风管(1)的两侧,位于风管(1)两侧的吊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承托风管(1)的承托架(3),位于风管(1)同侧的吊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纵向连接杆(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屋顶构架层下方的风管(1)和顶端固定于屋顶构架层的吊杆(2),所述吊杆(2)沿风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对称设置于风管(1)的两侧,位于风管(1)两侧的吊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用于承托风管(1)的承托架(3),位于风管(1)同侧的吊杆(2)之间可拆卸连接有纵向连接杆(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位于风管(1)两侧的吊杆(2)之间在风管(1)的上方可拆卸连接有横向连接杆(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构架层通风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杆(2)在高于风管(1)的位置连接有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6)朝向相邻连接件(6)设置有螺纹杆(7),所述纵向连接杆(4)和横向连接杆(5)的两端均设置有螺纹,所述纵向连接杆(4)和横向连接杆(5)与对应的螺纹杆(7)之间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顶构架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荣中消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