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冷媒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74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冷媒泵,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中的轴承、支承在所述轴承上的主轴、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电机和安装在所述主轴端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与所述主轴配合的电机转子和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电机定子;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且所述限位机构位于进入所述壳体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来流方向的下游侧。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将叶轮前后压差产生的轴向力平衡掉,避免了离心式冷媒泵由于轴向力不平衡而导致的故障和损失。

A Centrifugal Refrigeran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离心式冷媒泵
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式冷媒泵。
技术介绍
在制冷领域,冷媒泵的作用是对液体状态的制冷剂进行加压。冷媒泵的应用场合有以下几种。例如,冷媒泵可用于制冷行业中需要较远距离输送冷媒的场合,这样可以节省生产线上冷媒搬运、储气罐更换等环节,节约人力。再例如,冷媒泵可用于传统的制冷剂泵供液制冷系统。举例而言,在船用制冷系统中,由于船体晃动以及船舱楼层空间的限制,船用制冷系统的供液一般采用制冷剂泵供液。首先将液体制冷剂输送到用冷区域后,再节流蒸发制冷。再例如,冷媒泵也可用于新型的自然冷凝液泵供液直接蒸发式供冷系统。自然冷凝液泵供液直接蒸发式供冷系统的特点是使用低温冷源(包括低温地下水、深层库水、江、河、湖、海水、城市次生污水及低温空气等)对吸收空调区域室内余热后的气相或气液两相冷媒进行冷凝液化,液化后的冷媒储存在贮液器中,然后通过液泵将其输送至空调区域的各室内机中吸收室内余热气化实现对区域的供冷。技术人发现,传统的冷媒泵,往往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比如容积式冷媒泵的额定流量较小,叶片式冷媒泵虽然能够满足流量要求,但是泵运转时轴承磨损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式冷媒泵,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为此,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式冷媒泵,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中的轴承、支承在所述轴承上的主轴、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电机和安装在所述主轴端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与所述主轴配合的电机转子和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电机定子;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抵靠在安装于所述主轴上的零部件上,且所述限位机构位于进入所述壳体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来流方向的下游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部、另一端连接有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并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所述滑块机构包括通过楔形面相互配合的下滑块和上滑块,所述下滑块连接至所述驱动杆,所述上滑块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部、另一端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并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轴承包括支承所述主轴一端的前轴承和支承所述主轴另一端的后轴承;所述轴承的前轴承包括间隙配合的前轴套和前轴承座,所述前轴套固定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前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前轴承座上设有通孔;所述轴承的后轴承包括间隙配合的后轴套和后轴承座,所述后轴套固定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后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后轴承座上设有通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轴套的与所述前轴承座配合的外周面为圆柱面、与所述前轴承座配合的端面为圆环面,所述前轴承座的与所述前轴套配合的内周面为径向承载圆柱面、与所述前轴套配合的端面为止推承载圆环面。在所述圆柱面和所述径向承载圆柱面之间安装有径向箔片、且在所述圆环面和所述止推承载圆环面之间安装有止推箔片;或者,在所述圆柱面和所述圆环面上加工有型线槽道,和/或在所述径向承载圆柱面和所述止推承载圆环面上加工有型线槽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轴套的与所述后轴承座配合的外周面为圆柱面、与所述后轴承座配合的端面为圆环面,所述后轴承座的与所述后轴套配合的内周面为径向承载圆柱面、与所述后轴套配合的端面为止推承载圆环面。在所述圆柱面和所述径向承载圆柱面之间安装有径向箔片、且在所述圆环面和所述止推承载圆环面之间安装有止推箔片;或者,在所述圆柱面和所述圆环面上加工有型线槽道,和/或在所述径向承载圆柱面和所述止推承载圆环面上加工有型线槽道。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有上壳体、另一端连接有底座,所述壳体的入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轴对称中心位置处,所述壳体的出口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圆周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主轴上靠近所述叶轮安装有诱导轮,所述诱导轮位于进入所述壳体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叶轮位于下游侧。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入口处的进口导叶。本申请各实施例中,叶轮前后压差产生一个轴向力,该轴向力的方向为来流方向的反方向。该轴向力的存在会加剧轴承2的磨损。为离心式冷媒泵增设限位机构后,该限位机构抵靠在电机定子上,并且限位机构位于进入壳体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电机定子上,位于所述来流方向的下游侧。这样,限位机构将通过安装于主轴上的零部件对主轴施加另一个轴向力,该另一个轴向力的方向与所述来流方向相同(因为限位机构17位于来流方向的上游侧),从而使叶轮前后压差产生的轴向力得到平衡,避免了轴向力不平衡导致的故障和损失。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式冷媒泵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心式冷媒泵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a)为所述离心式冷媒泵中限位机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b)为所述离心式冷媒泵中限位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a)为所述离心式冷媒泵中前轴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所述离心式冷媒泵中前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心式冷媒泵。如图1(a)所示,所述离心式冷媒泵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中的轴承2、支承在轴承2上的主轴14、以及安装在主轴14上的电机3和安装在主轴14端部的叶轮32。电机3包括固定在主轴14上的电机转子15和设置于电机转子15径向外侧并与壳体1配合的电机定子16。壳体1上设置有限位机构17,限位机构17抵靠在电机定子16上。并且,限位机构17位于进入壳体1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电机定子16位于所述来流方向的下游侧。所述来流方向是冷媒进入壳体1的方向。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下,如箭头所示,来流方向指的是从左至右的方向。壳体1上设有供冷媒流入的入口101和供冷媒流出的出口(未图示)。在图1(a)所示的状态下,在壳体1最左侧的中心位置设有入口101,在壳体1最左侧附近的圆周方向上加工有出口。轴承2包括靠近冷媒的入口101的前轴承和远离冷媒的入口101的后轴承,通过该前轴承和后轴承来承担主轴14和叶轮32的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前轴承和后轴承支承主轴14。主轴14的靠近冷媒的入口101的端部安装有叶轮32。电机3接通电源后在电机转子15和电机定子16之间形成磁场,磁场作用于电机转子15,使电机转子15带动主轴14旋转,主轴14进而带动位于冷媒入口101处的叶轮32转动,从而叶轮32将冷媒卷入入口101,叶轮32对冷媒做功,增加冷媒的压力,增压后的冷媒通过位于壳体1最左侧附近的圆周方向上的出口流出壳体1。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通过叶轮32对进入壳体1的冷媒进行增压,因此叶轮32的前后存在压差。在图1(a)和图1(b)中,叶轮32左侧为其前方,具有增压前的压力,压力较小;叶轮32右侧为其后方,具有增压后的压力,压力较大。该压差会对主轴14产生轴向力,该轴向力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式冷媒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中的轴承、支承在所述轴承上的主轴、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电机和安装在所述主轴端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与所述主轴配合的电机转子和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电机定子;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且所述限位机构位于进入所述壳体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来流方向的下游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式冷媒泵,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中的轴承、支承在所述轴承上的主轴、以及安装在所述主轴上的电机和安装在所述主轴端部的叶轮;所述电机包括与所述主轴配合的电机转子和与所述壳体配合的电机定子;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且所述限位机构位于进入所述壳体的冷媒的来流方向的上游侧、所述电机定子位于所述来流方向的下游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冷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部、另一端连接有滑块机构,所述滑块机构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并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所述滑块机构包括通过楔形面相互配合的下滑块和上滑块,所述下滑块连接至所述驱动杆,所述上滑块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冷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中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壳体外部、另一端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伸入所述壳体内部并抵靠在所述电机定子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冷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包括支承所述主轴一端的前轴承和支承所述主轴另一端的后轴承;所述轴承的前轴承包括间隙配合的前轴套和前轴承座,所述前轴套固定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前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前轴承座上设有通孔;所述轴承的后轴承包括间隙配合的后轴套和后轴承座,所述后轴套固定在所述主轴上,所述后轴承座固定在所述壳体上,且所述后轴承座上设有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离心式冷媒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轴套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予张泽陈良陈双涛薛绒李子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迪邦仕透平动力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