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48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包括上部拦污栅和下部拦污栅;下部拦污栅设置在上部拦污栅的下端;所述上部拦污栅包括上钢支架、下钢支架和若干根第一栅条,上钢支架和下钢支架均为V型,上钢支架、下钢支架间通过第一栅条连接,第一栅条竖直布置。用新型利用“上溯鱼类”和“漂浮垃圾”的迁移自主选择性,设置类似“V型船首”的鱼道出口拦污栅,在“V型船首式”拦污栅的作用下,漂浮垃圾向两侧散开,上溯至鱼道出口的鱼可从拦污栅底部的过鱼孔游出鱼道,既能有效的拦截垃圾进入鱼道,又方便过鱼,适用性广。

A Trash Gate Structure for Fishway Ex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属于环境保护工程

技术介绍
闸坝工程的建设阻隔了枢纽上下游鱼类的自由交流,鱼道被视为有效缓解闸坝阻隔鱼类自由交流的手段之一。然而河道中漂浮的树枝、垃圾等杂物会随着上游水流进入鱼道,造成鱼道堵塞,影响过鱼。目前国内外鱼道在鱼道出口设置拦污栅拦截杂物进入鱼道,拦污栅多为平板拦污栅,栅条横向布置,且为了有效垃圾杂物,栅条间距往往很密,这种拦污栅虽然拦截了杂物进入鱼道,但也阻碍了上溯至鱼道出口的鱼游出鱼道,如专利号为CN20601562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鱼道防堵塞及河道漂浮物集中处理装置,该专利仅能拦截上层漂浮的垃圾,且会影响鱼道过鱼,又如专利号为CN20300791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可隔离杂物的过鱼通道,该专利仅考虑垃圾的隔离,未考虑上游漂浮进入鱼道内部垃圾的清理,且也会影响鱼道过鱼。因此,如何在不影响鱼道过鱼的前提下,有效的拦截垃圾进入鱼道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该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利用“上溯鱼类”和“漂浮垃圾”的迁移自主选择性,在拦污时,不会影响过鱼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包括上部拦污栅和下部拦污栅;下部拦污栅设置在上部拦污栅的下端;所述上部拦污栅包括上钢支架、下钢支架和若干根第一栅条,上钢支架和下钢支架均为V型,上钢支架、下钢支架间通过第一栅条连接,第一栅条竖直布置;所述下部拦污栅包括底部钢支架架和若干根第二栅条,底部钢支架为V型,底部钢支架通过第二栅条与下钢支架连接,第二栅条斜向上游布置。所述第一栅条间隔均匀的布设在上钢支架和下钢支架间,若干根第一栅条间的缝隙形成过鱼孔。所述上部拦污栅、下部拦污栅整体呈V型船首式。所述第二栅条的倾斜角度均为45°。所述第二栅条间隔均匀的布设在下钢支架和底部钢支架间,若干根第二栅条间的缝隙形成过鱼孔。所述上钢支架、下钢支架的夹角角度相等,底部钢支架的夹角角度大于上钢支架、底部钢支架的夹角角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上溯鱼类”和“漂浮垃圾”的迁移自主选择性,设置类似“V型船首”的鱼道出口拦污栅,在“V型船首式”拦污栅的作用下,漂浮垃圾向两侧散开,上溯至鱼道出口的鱼可从拦污栅底部的过鱼孔游出鱼道,既能有效的拦截垃圾进入鱼道,又方便过鱼,适用性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平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1-上钢支架,12-下钢支架,13-底部钢支架,2-上部拦污栅,3-下部拦污栅,4-鱼道边墙,5-遇到底板,6-过鱼孔,7-漂浮垃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如图1~3所示,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包括上部拦污栅2和下部拦污栅3;下部拦污栅3设置在上部拦污栅2的下端;所述上部拦污栅2包括上钢支架11、下钢支架12和若干根第一栅条,上钢支架11和下钢支架12均为V型,上钢支架11、下钢支架12间通过第一栅条连接,第一栅条竖直布置;所述下部拦污栅3包括底部钢支架13架和若干根第二栅条,底部钢支架13为V型,底部钢支架13通过第二栅条与下钢支架12连接,第二栅条斜向上游布置。所述第一栅条间隔均匀的布设在上钢支架11和下钢支架12间,若干根第一栅条间的缝隙形成过鱼孔6。所述上钢支架11、上部拦污栅2、下部拦污栅3整体呈V型船首式。所述第二栅条的倾斜角度均为45°。所述第二栅条间隔均匀的布设在下钢支架12和底部钢支架13间,若干根第二栅条间的缝隙形成过鱼孔6。所述下钢支架12的夹角角度相等,底部钢支架13的夹角角度大于上钢支架11、底部钢支架13的夹角角度;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过鱼效果更好。综上所述,上部拦污栅2和下部拦污栅3通过上钢筋支架、下钢筋支架和底部钢筋支架固定在鱼道边墙4上,在V型船首式拦污栅的作用下,7向拦污栅的两侧散开,上溯至鱼道出口的鱼从拦污栅的过鱼孔6游出鱼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包括上部拦污栅(2)和下部拦污栅(3),其特征在于:下部拦污栅(3)设置在上部拦污栅(2)的下端;所述上部拦污栅(2)包括上钢支架(11)、下钢支架(12)和若干根第一栅条,上钢支架(11)和下钢支架(12)均为V型,上钢支架(11)、下钢支架(12)间通过第一栅条连接,第一栅条竖直布置;所述下部拦污栅(3)包括底部钢支架(13)架和若干根第二栅条,底部钢支架(13)为V型,底部钢支架(13)通过第二栅条与下钢支架(12)连接,第二栅条斜向上游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包括上部拦污栅(2)和下部拦污栅(3),其特征在于:下部拦污栅(3)设置在上部拦污栅(2)的下端;所述上部拦污栅(2)包括上钢支架(11)、下钢支架(12)和若干根第一栅条,上钢支架(11)和下钢支架(12)均为V型,上钢支架(11)、下钢支架(12)间通过第一栅条连接,第一栅条竖直布置;所述下部拦污栅(3)包括底部钢支架(13)架和若干根第二栅条,底部钢支架(13)为V型,底部钢支架(13)通过第二栅条与下钢支架(12)连接,第二栅条斜向上游布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道出口拦污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栅条间隔均匀的布设在上钢支架(11)和下钢支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猛谭文超马卫忠罗思单承康陈凡魏浪张庆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