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450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涉及压电蜂鸣器领域,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振动片和振动片支撑部,外壳体上设置有声音大小可调节的发音部。发音部包括发音孔和转子,转子与发音孔可拆卸连接。转子轴承上设置有多个可旋转的叶片,叶片半径与发音孔半径一致或大于发音孔半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电蜂鸣器工艺简单但却可以很好地控制压电蜂鸣器发声大小。

A Piezoelectric Buzzer with Adjustable Sound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属于压电蜂鸣器领域。
技术介绍
无源压电蜂鸣器是利用压电陶瓷片的逆压电效应工作的电子发声器件。压电陶瓷片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相应规律的形变,带动金属基片振动,在振动腔中引起共振,并通过空气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位于外壳腔体顶端的放音孔传播出来。贴片无源压电蜂鸣器具有尺寸小,厚度薄,结构稳定,耐高温,频率范围宽,工作寿命长且无噪音,音质清晰透彻,低功耗,低电流等特点。现在主要应用于血糖仪,血压计,手机报警器,安防,微波炉,电磁炉,油烟机,电动窗帘,电脑,汽车,电动车,主板等工作领域。已有的压电蜂鸣器如一种压电蜂鸣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821221198.6),将蜂鸣片放置在多个锥形支撑体上面,并在蜂鸣片的上方用一个固定座压住蜂鸣片来起到固定蜂鸣片的作用。这种压电蜂鸣器采用锥形支撑结构,减小与基板的接触面积,降低了谐振频率,但存在着下列几个问题:(1)由于固定座自身的重力作用会使它固定住的蜂鸣片受到一个向下的压力从而发生形变,产生压电效应。这对于外部给蜂鸣器通电,利用逆压电效应发声,有着明显的干扰,会使发声效果大大下降;(2)采用锥形支撑体支撑的方法,虽然能降低谐振频率,但由于与蜂鸣片接触的始终为一个点,在振动的情况下,这种结构显然是不稳定的。(3)虽然这种结构的蜂鸣器有着洪亮的声音但缺乏对发出的声音进行有效的调控。已有的调声压电蜂鸣器如一种可调声压大小的有源压电蜂鸣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20764166.0),在放音孔上方固定一个转子,转子设置有与放音孔位置对应的若干个孔状结构,通过旋转转子逐渐遮蔽放音孔。这种蜂鸣器解决了外部调节声压的问题,但也存在下面几个问题:(1)放音孔采用带有若干个孔状的结构,其本身带孔的设计使得其在不转动时就遮蔽了放音孔的部分面积,就限制了发声的大小;(2)上述蜂鸣器结构在制造工艺上有着较高要求,不便于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采用简单的结构来控制压电蜂鸣器发声大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振动片和振动片支撑部,外壳体上设置有声音大小可调节的发音部,所述发音部包括发音孔和转子,转子与发音孔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子轴承上设置有多个可旋转的叶片,所述叶片半径与发音孔半径一致或大于发音孔半径。优选地,所述叶片为扇形,设置有8片,8片叶片绕转子轴承依次展开后,完全覆盖发音孔。优选地,所述转子还设有连接环和连接杆,连接环通过连接杆与转子的轴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环的外径大于发音孔半径。优选地,所述振动片支撑部包括振动片下方设置的多个三棱台。优选地,所述振动片支撑部还包括设置在三棱台下方的支柱和绝缘层,所述绝缘层位于三棱台和支柱之间。优选地,所述支柱由2个正电极和2个负电极组成,所述绝缘层为二氧化硅绝缘层。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采用带八片旋叶的转子结构,能够简单,迅捷的调控发出声音的大小且工艺简单。本专利技术选用三棱台与振动片的连接,在减小了支撑体与振动片的接触面积同时,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结构精简,稳定性高,大大简化了蜂鸣器的生产步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转子中可旋转的叶片重叠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转子中可旋转的叶片全部展开的俯视图。其中:1-正极焊锡连接线,2-负极焊锡连接线,3-振动片,4-三棱台,5-二氧化硅绝缘层,6-正电极,7-负电极,8-转子,9-下壳体,10-上壳体,11-发音孔,12-连接环,13-连接杆,14-叶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质,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阐述。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压电蜂鸣器领域,具体实施例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压电蜂鸣器的上壳体10与下壳体9契合,并在其连接处采用防水胶密封。通过契合形成的壳体结构稳定且通过粘合剂的连接使其可防水防潮,以适应特殊环境。两个正电极6与两个负电极7作为支柱,位于上下壳体组成的空腔内,两个正电极6位于同一侧,两个负电极7位于同一侧。正电极6通过镀锡正极连接线1与振动片3连接,负电极7通过镀锡负极连接线2与振动片3连接,正负电极与振动片3的连接点涂有导电银浆从而进一步固定。使用粘合剂将铜片与压电陶瓷粘合在一起形成振动片3。正负电极上设置有采用干氧氧化方法产生的二氧化硅作为绝缘层5,其作用是防止正电极6和负电极7与振动片3之间的直接连接。绝缘层5上设置有多个大小相等的三棱台4,三棱台4的上表面与振动片3接触。三棱台4的上顶面的面积设计的很小,因此与振动片3的接触面积小,从而可降低谐振频率。在三棱台4与振动片3相接触的上顶面用粘合剂固定,三棱台4与绝缘层5接触的下底面也用粘合剂固定,这样能够确保通电时,振动片3的振动稳定性。上壳体10顶部留有一个发音孔11,通过转子8与发音孔11配合使用来控制声压的大小。如图3,图4所示,转子8轴承上设置有八块可旋转的叶片14,叶片14为扇形。当叶片14半径大于发音孔11的半径时,转子8可直接置于发音孔上,由此可不设连接环。当叶片14半径与发音孔11的半径一致时,转子8设置有连接环12。连接环12的外径大于发音孔11半径,其内径与叶片14内径一致。转子8的轴承与连接环12之间通过连接杆13固定连接,由此转子8可置于发音孔11上。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外部给正电极6、负电极7施加占空比一定的方波信号时,振动片3上的压电陶瓷片由于逆压电效应发生有规律的形变,带动所述振动片3振动并在结构体空腔中引起共振,通过空气发出声音。声音通过位于上壳体10设置的发音孔11传播出来。由于振动片3和绝缘层5之间是若干三棱台4的连接,会极大降低谐振频率,使得发声更易进行。此时在发音孔11中放入转子8便可调节声压大小。初始状态时八块叶片14重叠在一起,此为第一模式,而后每转动45°则切换一种发音模式。展开的叶片数量越多,声音则越小。当转子8处于第八发音模式时,八块叶片14完全展开,从而遮蔽发音孔11,此时无声音发出。当转子8取下时,由于发音孔11没有遮蔽,此时发出的声音为最大。应当指出,虽然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描述,然而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振动片和振动片支撑部,外壳体上设置有声音大小可调节的发音部,所述发音部包括发音孔和转子,转子与发音孔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子轴承上设置有多个可旋转的叶片,所述叶片半径与发音孔半径一致或大于发音孔半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置有振动片和振动片支撑部,外壳体上设置有声音大小可调节的发音部,所述发音部包括发音孔和转子,转子与发音孔可拆卸连接,所述转子轴承上设置有多个可旋转的叶片,所述叶片半径与发音孔半径一致或大于发音孔半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为扇形,设置有8片,8片叶片绕转子轴承依次展开后,完全覆盖发音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声压大小可调的压电蜂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设有连接环和连接杆,连接环通过连接杆与转子的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国董柳笛王德波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邮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