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浮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7300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2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床,涉及水体净化设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的生态浮床不方便相互连接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浮床床体、拉绳和卡环;浮床床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槽,浮床床体的顶端设有与固定槽相通的线孔,拉绳依次穿过线孔和固定槽与卡环连接;拉绳用于向卡环施加使卡环伸入固定槽的拉力,拉绳与浮床床体之间设有防止伸入固定槽的卡环脱离固定槽的固定组件;浮床床体远离固定槽的外侧壁上设有抵接杆,抵接杆远离浮床床体的一端设有卡钩。将卡钩卡入相邻生态浮床的卡环上后,通过相邻生态浮床的拉绳和固定组件即可将该卡钩固定在相邻生态浮床的固定槽中,具有方便将多个生态浮床相互连接的优点。

An Ecological Floating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浮床
本技术涉及水体净化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生态浮床。
技术介绍
人工浮床,又称生态浮岛、生态浮床等。它是人工浮岛的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和磷的含量。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62531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生态浮床,其包括浮筒、床体、承托层和生态层,浮筒支撑所述床体,床体与承托层固接,承托层支撑生态层,生态层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网层、陶粒层、培养层和保温层。生态浮床在应用时,通常是用绳索将多个生态浮床相互间连接,这样做可以形成大面积的景观构造。但是,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用绳索将多个生态浮床相互间绑扎连接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态浮床,其具有方便将多个生态浮床相互连接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生态浮床,包括浮床床体、固定在浮床床体上的生态层和固定在浮床床体底端的浮筒,所述浮筒支撑所述浮床床体,所述浮床床体支撑所述生态层;还包括拉绳和卡环;所述浮床床体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槽,所述浮床床体的顶端设有与固定槽相通的线孔,所述拉绳依次穿过线孔和固定槽与卡环连接;所述拉绳用于向卡环施加使卡环伸入固定槽的拉力,所述拉绳与浮床床体之间设有防止伸入固定槽的卡环脱离固定槽的固定组件;所述浮床床体远离固定槽的外侧壁上设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远离浮床床体的一端设有卡钩;其中,所述卡钩与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卡环卡嵌配合且可伸入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固定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卡钩卡入相邻生态浮床的卡环上后,拉动相邻生态浮床的拉绳使得相互卡嵌的卡环和卡钩伸入固定槽中,然后通过固定组件即可将该卡钩固定在相邻生态浮床的固定槽中,从而使得生态浮床相互连接形成一整体,具有方便将多个生态浮床相互连接的优点。当水面的风浪比较大时,由于生态浮床之间相互连接且有抵接杆阻隔,所以生态浮床之间不会互相碰撞,不会导致生态浮床受损,从而不影响生态浮床的正常使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钩和固定环,所述固定钩与所述固定环卡嵌配合;所述固定钩与拉绳远离卡环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环设在浮床床体的顶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固定钩卡入固定环后,即可将拉绳固定住,从而使得相互卡嵌的卡环和卡钩保持在对应固定槽内的状态,由于固定槽的限位作用,卡环和卡钩不会分离,使得生态浮岛之间的连接更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槽包括供对应的卡环伸入的横槽和供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卡钩伸入的竖槽,所述横槽与所述竖槽垂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好的将卡环和卡钩固定住,避免相互卡嵌的卡槽和卡钩脱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床床体远离固定槽的外侧壁上沿抵接杆的轴向设有与抵接杆滑移配合的滑移孔,所述抵接杆靠近卡钩的一端位于滑移孔外,所述抵接杆的另一端位于滑移孔内;所述抵接杆位于滑移孔内的一端与滑移孔的底壁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滑移孔的内侧壁与抵接杆的外侧壁之间设有防止抵接杆脱离滑移孔的限位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具有弹力且具有缓冲作用,当水面波浪较大时,生态浮床具有一定的移动空间但是相邻的生态浮床之间不会脱离,从而使得生态浮床的抗波浪能力更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在抵接杆外侧壁上的滑块,所述滑移孔的内侧壁上沿抵接杆的滑移方向设有供滑块伸入的滑槽;所述滑块可向靠近卡钩方向和远离卡钩方向滑移。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抵接杆脱离浮床床体,提高了抵接杆的工作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床床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供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抵接杆伸入的让位槽,所述固定槽设在让位槽的底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让位槽与抵接杆的端部卡嵌配合,使得相邻的生态浮床之间的连接更紧密,进一步提高了抵接杆的工作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杆靠近卡钩的一端呈半球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状的抵接杆端部具有导向性,使得抵接杆更易卡入让位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接杆靠近卡钩的一端设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具有缓冲的作用,且具有弹性,拉紧拉绳后,橡胶垫处于压缩状态,从而使得抵接杆与相邻生态浮床之间的连接更紧密。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卡环、卡钩和拉绳的设置,具有方便将多个生态浮床相互连接的效果;2、通过抵接杆、滑移孔和弹簧的设置,使得生态浮床的抗风浪能力更强;3、通过让位槽和橡胶垫的设置,使得相邻生态浮床之间的连接更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生态浮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生态浮床的剖视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生态浮床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中,1、浮床床体;11、固定槽;12、线孔;13、横槽;14、竖槽;15、滑移孔;16、弹簧;17、滑槽;18、让位槽;2、生态层;21、保温层;22、培养层;23、陶粒层;24、网层;3、浮筒;4、拉绳;5、卡环;6、固定组件;61、固定钩;62、固定环;7、抵接杆;71、滑块;72、橡胶垫;8、卡钩;9、床框;91、承托盒;92、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生态浮床,其包括浮床床体1、生态层2和浮筒3。浮床床体1包括床框9和开口向上的承托盒91,床框9与承托盒91的顶端固定连接。承托盒91的底壁设有多个通孔92,生态层2固定在承托盒91内。浮筒3为中空筒结构且密封,其固定在床框9的底端,用于支撑床框9从而支撑浮床床体1。承托盒91用于支撑生态层2,生态层2至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保温层21、培养层22、陶粒层23和网层24。保温层21、培养层22、陶粒层23和网层24的结构及作用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参照图3,生态浮床还包括拉绳4和卡环5。床框9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固定槽11,床框9的顶端开设有与固定槽11相通的线孔12,拉绳4依次穿过线孔12和固定槽11与卡环5固定连接,拉绳4用于向卡环5施加使卡环5伸入固定槽11的拉力。参照图3和图5,拉绳4与床框9之间设有固定组件6,用于防止伸入固定槽11的卡环5脱离固定槽11。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钩61和固定环62,固定钩61与固定环62卡嵌配合。拉绳4远离卡环5的一端由线孔12伸出到床框9上方,固定钩61与拉绳4伸出到床框9上方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环62设置在床框9的顶端。将固定钩61卡入固定环62后,即可使卡环5保持在固定槽11内的状态。参照图3,以两个生态浮床为例,其中一个生态浮床的床框9远离其固定槽1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滑移孔15,滑移孔15内滑移设置有抵接杆7。抵接杆7的一端位于滑移孔15外,另一端位于滑移孔15内。抵接杆7位于滑移孔15内的一端与滑移孔15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16,滑移孔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浮床,包括浮床床体(1)、固定在浮床床体(1)上的生态层(2)和固定在浮床床体(1)底端的浮筒(3),所述浮筒(3)支撑所述浮床床体(1),所述浮床床体(1)支撑所述生态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绳(4)和卡环(5);所述浮床床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槽(11),所述浮床床体(1)的顶端设有与固定槽(11)相通的线孔(12),所述拉绳(4)依次穿过线孔(12)和固定槽(11)与卡环(5)连接;所述拉绳(4)用于向卡环(5)施加使卡环(5)伸入固定槽(11)的拉力,所述拉绳(4)与浮床床体(1)之间设有防止伸入固定槽(11)的卡环(5)脱离固定槽(11)的固定组件(6);所述浮床床体(1)远离固定槽(11)的外侧壁上设有抵接杆(7),所述抵接杆(7)远离浮床床体(1)的一端设有卡钩(8);其中,所述卡钩(8)与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卡环(5)卡嵌配合且可伸入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固定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浮床,包括浮床床体(1)、固定在浮床床体(1)上的生态层(2)和固定在浮床床体(1)底端的浮筒(3),所述浮筒(3)支撑所述浮床床体(1),所述浮床床体(1)支撑所述生态层(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绳(4)和卡环(5);所述浮床床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固定槽(11),所述浮床床体(1)的顶端设有与固定槽(11)相通的线孔(12),所述拉绳(4)依次穿过线孔(12)和固定槽(11)与卡环(5)连接;所述拉绳(4)用于向卡环(5)施加使卡环(5)伸入固定槽(11)的拉力,所述拉绳(4)与浮床床体(1)之间设有防止伸入固定槽(11)的卡环(5)脱离固定槽(11)的固定组件(6);所述浮床床体(1)远离固定槽(11)的外侧壁上设有抵接杆(7),所述抵接杆(7)远离浮床床体(1)的一端设有卡钩(8);其中,所述卡钩(8)与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卡环(5)卡嵌配合且可伸入相邻所述生态浮床的固定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固定钩(61)和固定环(62),所述固定钩(61)与所述固定环(62)卡嵌配合;所述固定钩(61)与拉绳(4)远离卡环(5)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环(62)设在浮床床体(1)的顶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浮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槽(11)包括供对应的卡环(5)伸入的横槽(13)和供相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琼玥陈倩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水利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