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式车辆轮廓测量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轮廓测量
,具体为一种移动式车辆轮廓测量仪。
技术介绍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为了避免车辆超限超载所造成的安全问题,需要利用轮廓测量设备对车辆的轮廓进行测量,测量的参数包括车辆的长度、高度和宽度,以便判定车辆的轮廓尺寸是否超出限定范围;传统车辆轮廓测量一般采用人工进行测量或采用龙门架进行测量,这种测量方式测量面窄,不全面测量车辆宽度,同时测量时由于车身振动对车辆的外部影响,导致测量出现偏差,大大降低了大型运输车辆测量精度,且传统车辆轮廓测量采用的龙门吊无法自由安装拆卸,难以移动,不利于用户使用;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移动式车辆轮廓测量仪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式车辆轮廓测量仪,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式车辆轮廓测量仪,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测量组件、第二支撑杆、滑动块、滑动杆、滑动槽、中心孔、第二转动电机、电机轴、第二条齿、第二电机齿轮、边孔、固定块、第二齿轮槽、卡槽、硅胶垫、卡板、螺纹杆、第一螺母套、螺纹孔、第二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式车辆轮廓测量仪,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测量组件(3)、第二支撑杆(4)、滑动块(5)、滑动杆(18)、滑动槽(19)、中心孔(20)、第二转动电机(21)、电机轴(22)、第二条齿(23)、第二电机齿轮(24)、边孔(25)、固定块(26)、第二齿轮槽(27)、卡槽(28)、硅胶垫(29)、卡板(30)、螺纹杆(31)、第一螺母套(32)、螺纹孔(33)、第二螺母套(34)、挡盘(35)和挡板(3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底座(1)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9),所述滑动槽(19)内部焊接有滑动杆(18),所述滑动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式车辆轮廓测量仪,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测量组件(3)、第二支撑杆(4)、滑动块(5)、滑动杆(18)、滑动槽(19)、中心孔(20)、第二转动电机(21)、电机轴(22)、第二条齿(23)、第二电机齿轮(24)、边孔(25)、固定块(26)、第二齿轮槽(27)、卡槽(28)、硅胶垫(29)、卡板(30)、螺纹杆(31)、第一螺母套(32)、螺纹孔(33)、第二螺母套(34)、挡盘(35)和挡板(3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2),所述底座(1)一侧开设有滑动槽(19),所述滑动槽(19)内部焊接有滑动杆(18),所述滑动杆(18)中心处套接有滑动块(5),所述滑动块(5)顶部中心处开设有中心孔(20),且中心孔(20)套接在滑动杆(18)外侧,所述滑动块(5)两侧底部均开设有边孔(25),所述边孔(25)内部套接有电机轴(22),所述电机轴(22)一端套接有第二转动电机(21),且第二转动电机(21)位于滑动块(5)内部,所述第二转动电机(21)底部通过螺丝固定有固定块(26),且固定块(26)底部与滑动块(5)内壁连接,所述滑动槽(19)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齿轮槽(27),所述第二齿轮槽(27)顶部内壁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条齿(23),所述电机轴(22)一端套接有第二电机齿轮(24),且第二电机齿轮(24)与第二条齿(23)相互啮合,所述滑动块(5)顶部位于中心处两侧均焊接有挡板(36),所述挡板(36)顶部开设有螺纹孔(33),所述螺纹孔(33)内部套接有螺纹杆(31),所述螺纹杆(31)中心处套接有第一螺母套(32),且第一螺母套(32)位于挡板(36)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杆(2)底部两侧均开设有卡槽(28),所述螺纹杆(31)一端焊接有卡板(30),所述卡板(30)一端套接有硅胶垫(29),且硅胶垫(29)与卡板(30)均套接在卡槽(28)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部一侧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支撑杆(4),且第二支撑杆(4)位于底座(1)顶部,所述第一支撑杆(2)一侧与第二支撑杆(4)底部均安装有测量组件(3),所述测量组件(3)由滑轨(6)、橡胶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大民,金艳秋,黄艳玲,王立刚,翟静,修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