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43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包括上底板,所述上底板的下方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远离上模座的一侧设置有上夹板,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的内部穿设有顶料销,所述上夹板远离上垫板的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一侧设置有限位板,且底座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下模座由原先固定不动的结构改为前后活动的结构(由气缸和电控箱配合作用来控制模具的进出),这样的结构设计既不影响模具的正常使用,又能让操作人员在模腔外面放置螺柱,消除了手进模腔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能高,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力。

A Riveting Structure for Automatic Input and Output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
本技术属于零件铆合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模具铆螺柱,需要操作人员把手伸进模腔内放置螺柱,给安全生产带来诸多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具有消除手进模腔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适合于多数模内铆螺柱模具结构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包括上底板,所述上底板的下方设置有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下方设置有上垫板,所述上垫板远离上模座的一侧设置有上夹板,所述上模座、上垫板和上夹板的内部穿设有顶料销,所述上夹板远离上垫板的一侧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一侧设置有限位板,且底座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设置有下垫板,所述下垫板的上方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的外部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上方设置有零件,所述底座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板,所述下底板的左侧设置有电控箱。优选的,所述上模座的高度为63cm。优选的,所述上垫板和上夹板的高度均为30cm。优选的,所述上垫板与上夹板之间的间距为3cm。优选的,所述下模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引销。优选的,所述上底板与下底板之间的间距为5058cm。优选的,所述电控箱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水防尘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下模座由原先固定不动的结构改为前后活动的结构(由气缸和电控箱配合作用来控制模具的进出),这样的结构设计既不影响模具的正常使用,又能让操作人员在模腔外面放置螺柱,消除了手进模腔带来的安全隐患,安全性能高,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力。2、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可适合于多数模内铆螺柱的模具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零件铆合模具闭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零件铆合模具开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座;2、顶料销;3、限位板;4、底座;5、气缸;6、上垫板;7、螺柱;8、零件;9、下模座;10、下垫板;11、上夹板;12、上底板;13、下底板;14、电控箱;15、下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包括上底板12,上底板12的下方设置有上模座1,上模座1的下方设置有上垫板6,上垫板6远离上模座1的一侧设置有上夹板11,上模座1、上垫板6和上夹板11的内部穿设有顶料销2,上夹板11远离上垫板6的一侧设置有底座4,底座4的上方一侧设置有限位板3,且底座4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气缸5,气缸5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9,下模座9的顶部设置有下垫板10,下垫板10的上方设置有螺柱7,螺柱7的外部设置有下模板15,下模板15的上方设置有零件8,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板13,下底板13的左侧设置有电控箱14。为了方便上模座1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模座1的高度为63cm。为了方便上垫板6和上夹板11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垫板6和上夹板11的高度均为30cm。为了零件8铆合的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垫板6与上夹板11之间的间距为3cm。为了定位效果更好,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模座9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引销。为了上底板12与下底板13之间更好的工作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上底板12与下底板13之间的间距为5058cm。为了对电控箱14进行防护,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电控箱14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水防尘膜。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技术安装好过后即可开始使用,使用过程中上模座1下降,带动上夹板11下降,通过顶料销2将螺柱7压到下模板15中的零件8内,以使成型后的零件8铆接有螺柱7,当一组零件8完成铆螺柱7后,需要更换另一组零件8时,先操作电控箱14,电控箱14驱动气缸5延伸,将下模板15推出至限位板3位置,然后取出铆接有螺柱7的零件8,再在下模板15上摆放新的未铆零件8和螺柱7,最后操作电控箱14,使气缸5回缩至初始位置,即可进行下一轮生产。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包括上底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2)的下方设置有上模座(1),所述上模座(1)的下方设置有上垫板(6),所述上垫板(6)远离上模座(1)的一侧设置有上夹板(11),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6)和上夹板(11)的内部穿设有顶料销(2),所述上夹板(11)远离上垫板(6)的一侧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方一侧设置有限位板(3),且底座(4)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的顶部设置有下垫板(10),所述下垫板(10)的上方设置有螺柱(7),所述螺柱(7)的外部设置有下模板(15),所述下模板(15)的上方设置有零件(8),所述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板(13),所述下底板(13)的左侧设置有电控箱(1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进出零件铆合的结构,包括上底板(1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底板(12)的下方设置有上模座(1),所述上模座(1)的下方设置有上垫板(6),所述上垫板(6)远离上模座(1)的一侧设置有上夹板(11),所述上模座(1)、上垫板(6)和上夹板(11)的内部穿设有顶料销(2),所述上夹板(11)远离上垫板(6)的一侧设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的上方一侧设置有限位板(3),且底座(4)的上方另一侧设置有气缸(5),所述气缸(5)的上方设置有下模座(9),所述下模座(9)的顶部设置有下垫板(10),所述下垫板(10)的上方设置有螺柱(7),所述螺柱(7)的外部设置有下模板(15),所述下模板(15)的上方设置有零件(8),所述底座(4)的下方设置有下底板(13),所述下底板(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盈特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