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哑铃及杠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89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哑铃,包括:多个用以呈环形分布的配重块;用以固定所述配重块的固定座;用以供手掌抓握的把手;设于所述固定座、用以固定所述把手的支座;其中,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全部所述配重块围绕所述把手对称分布。上述哑铃外形美观,平衡性好,解决了手腕在训练的过程中受到压力过大的问题,使用舒适。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哑铃的杠铃。

A dumbbell and barb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哑铃及杠铃
本技术涉及健身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哑铃。此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哑铃的杠铃。
技术介绍
哑铃是一种举重和健身练习的辅助器材,主要用于增强手臂的肌肉力量。目前,哑铃的形状构造如图1所示,在握把02的两端设置同等重量的配重片01,但这种设计结构的平衡性较差。具体来说,在训练的过程中,若握把02稍微倾斜翻转,则其两端的配重片01会产生很大的转矩,使哑铃具有较大翻转的趋势,进而使训练者的手腕承受很大的压力,甚至导致训练者的手腕拉伤。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平衡性较好的哑铃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哑铃,该哑铃外形美观,平衡性好,解决了手腕在训练过程中受到压力过大的问题,使用舒适。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哑铃的杠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哑铃,包括:多个用以呈环形分布的配重块;用以固定所述配重块的固定座;用以供手掌抓握的把手;设于所述固定座、用以固定所述把手的支座;其中,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全部所述配重块围绕所述把手对称分布。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形状为圆环形;其中,所述把手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内环之间。优选地,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形状为圆环形;其中,所述把手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内环之间。优选地,所述把手的表面设有用以避免手掌打滑的防滑部。优选地,设于所述固定座的全部所述配重块围绕所述把手均匀对称分布。优选地,全部所述配重块均呈柱状。优选地,所述固定座沿其径向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均匀对称分布的固定位的定位组;其中,所述固定位用以固定所述配重块。优选地,所述配重块呈均匀对称的环柱状;其中,所述把手位于所述配重块的内环之间。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提供的哑铃,通过呈环形对称设置的配重块以减小当哑铃倾斜时手腕的额外受力。具体来说,多个配重块呈环形围绕把手对称设置,一方面,当哑铃的位置水平时,配重块不会产生转矩,使手腕不会受到额外压力;另一方面,当哑铃倾斜翻转时,一部分配重块的力臂长度因配重块的位置更靠近哑铃倾斜翻转的转轴而变短,进而减小了全部配重块因哑铃离开平衡位置所产生的转矩,进而减小手腕受到的额外压力。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杠铃,包括:用以供人手抓握的杠杆;与所述杠杆的两端相连、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哑铃。优选地,所述杠杆的两端均设有用以与所述哑铃的支撑螺栓相连的连接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哑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哑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杠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杠杆的一端与哑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01-配重片、02-握把、1-配重块、2-固定座、21-固定盘、22-支撑螺栓、3-把手、4-支座、5-杠杆、51-连接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现有技术中哑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哑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杠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杠杆的一端与哑铃连接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哑铃,包括:多个用以呈环形分布的配重块1;用以固定配重块1的固定座2;用以供手掌抓握的把手3;与固定座2相连、用以固定把手3的支座4;其中,设于固定座2的全部配重块1围绕把手3对称分布,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环形”是指用线段依次连接配重块1的重心,所形成的图形为围绕把手3的环圈。一方面,设于固定座2上的全部配重块1围绕把手3对称分布,当哑铃的位置呈水平状态时,配重块1不会产生转矩,并保持平衡,保证手腕不会受到额外的压力;另一方面,设于固定座2上的全部配重块1以把手3为中心,并围绕把手3呈环形设置,当哑铃朝向其中一个设置配重的方向倾斜翻转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全部配重片01设于握把02的轴向延伸方向(配重片01的力臂长度等于握把02长度的一半),本哑铃中的一部分与把手3的轴向不重合(即重心不在把手3的轴向延长线上)的配重块1距离翻转轴的距离较短,也即平均力臂长度小于配重块1距离翻转轴的最远距离,进而全部配重块1能够产生相对较小的转矩,进而使手腕承受较小的压力并便于摆正哑铃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座4设于把手3的两端,也即把手3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支座4;当哑铃处于水平位置时,上述固定座2的重心、设于固定座2上全部配重块1作为一体的重心、以及支座4的重心均与把手3的重心在同一垂线上,也即保证哑铃呈水平状态时不会倾斜翻转。上述把手3的轮廓形状优选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为圆柱形或萝卜形等直线形;当然上述把手3可以设计为弯折型,也即把手3的抓握部分突出,进而使把手3的抓握部分和把手3的两端不在同一直线上,以便于将本哑铃作为壶形哑铃或俯卧撑支架使用。为了避免有棱角设计,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固定座2的表面形状优选为圆环形,为了美观的需要,固定座2的表面形状进一步优选为正圆环形,其中,把手3设于固定座2的内环之间,以圆柱形的把手3为例(且下文均以圆柱形为例),也即支座4设于固定座2的内环之间,使整个哑铃的重心与把手3的重心重合;上述每个支座4包括两个用以与固定座2表面连接的连接面,和设于两个连接面之间、用以连接把手3端部的支撑面。当然,上述固定座的表面形状还可以设为椭圆环形。在第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固定座2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固定盘21,两个固定盘21之间设置支撑螺栓22,以支撑两个固定盘21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便于在两个固定盘21之间设置配重块1;上述支座4的两个连接面平行设置,支撑面垂直于连接面,把手3的端部设于支撑面的中央位置,并通过螺钉固定。作为优选,上述固定盘21呈正圆环形;采用八个支撑螺栓22并平分为四组均匀对称设置于固定盘21的内环附近,也即相邻两组支撑螺栓22与把手3的中心形成90°角,其中,上述支座4的连接面与固定盘21的内表面相连,且支座4还起到与支撑螺杆共同支撑固定盘21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八个、四组等数字仅作为示例,其具体数值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上述固定盘21的形状不限于正圆环形,还可以为椭圆环形或回字环形等其他形状;若固定座2内具有三个及以上的固定盘21,为了保证整个哑铃的重心位于把手3,上述支座4的两个连接面应与最外侧的两个固定盘21的内表面通过支撑螺栓22实现固定连接。为了充分利用固定盘21的表面空间以及满足美观的需要,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配重块1围绕把手3的环形优选与固定座2的表面形状保持一致,也即,当固定盘21的形状为正圆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哑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以呈环形分布的配重块(1);用以固定所述配重块(1)的固定座(2);用以供手掌抓握的把手(3);设于所述固定座(2)、用以固定所述把手(3)的支座(4);其中,设于所述固定座(2)的全部所述配重块(1)围绕所述把手(3)对称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哑铃,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用以呈环形分布的配重块(1);用以固定所述配重块(1)的固定座(2);用以供手掌抓握的把手(3);设于所述固定座(2)、用以固定所述把手(3)的支座(4);其中,设于所述固定座(2)的全部所述配重块(1)围绕所述把手(3)对称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哑铃,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2)的表面形状为圆环形;其中,所述把手(3)设于所述固定座(2)的内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哑铃,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固定座(2)的全部所述配重块(1)的围绕形状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哑铃,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3)的表面设有用以避免手掌打滑的防滑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哑铃,其特征在于,设于所述固定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志佳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铭璐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