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601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像雕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雕塑制作流程繁琐,工期长,成本费用高,容易造成雕塑表面开裂,不易运输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S1、配置胶泥备料;S2、通过三维建模制作骨架,骨架为3D打印的一体成型结构;S3、挂泥在骨架上搭接木条托泥装置,并上胶泥覆盖木条托泥装置,以形成覆泥层,随之对覆泥层进行调整及定型;S4、塑型;S5、推光;S6、进行区块分隔,在分隔后的不同区块上覆盖石膏浆,待石膏浆硬化干燥后进行脱模;S7、对石膏模块表面依次分层上浆;S8、拼合;S9、表面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工艺品开发工期长,成本高,工序繁琐,有效避免雕塑在干燥硬化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Light and High Strength Anti-Aging Sculp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像雕刻
,具体涉及一种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雕塑是指为美化城市或用于纪念意义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观赏物和纪念物。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树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玛瑙、铝、玻璃钢、砂岩、铜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通过雕、刻减少可雕性物质材料,塑则通过堆增可塑物质性材料来达到艺术创造的目的。目前,雕塑产品成型多采用可塑法或注浆法,其中,可塑法是借助泥料的可塑性来制作各种形状的雕塑产品,注浆法是利用泥浆的流动性和悬浮性,再加上石膏模具的多样性和吸水性共同造就雕塑的形状。但是这两种方法制作流程繁琐,工期长,成本费用高,即首先制作骨架,在骨架基础上堆积实心泥巴混合物加以塑型,由于此泥巴混合物含水量大,不易固化,加长了塑型时间,因其内外水分挥发速度不一容易造成雕塑表面开裂,同时实心泥塑体量之重大,不易运输。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雕塑制作流程繁琐,工期长,成本费用高,容易造成雕塑表面开裂,不易运输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胶泥备料:黏土55-60份,纳米石灰石粉22-24份,氧化镁14-18份,磷酸二氢铵3-5份,聚乙烯醇12-16份,棕榈油1-3份,氧化石墨烯1-3份,氟硅酸钠1-1.5份,硫酸铝钾2-4份,木质素磺酸钙3-5份,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0.6-1.5份,四硼酸钠0.4-0.6份,防腐剂0.1-0.4份;S2、骨架造型:通过三维建模制作骨架,所述骨架为3D打印的一体成型结构;S3、挂泥处理:在骨架上搭接木条托泥装置,并上胶泥覆盖木条托泥装置,以形成覆泥层,随之对覆泥层进行调整及定型;S4、塑型:按照雕塑的外观轮廓结构对覆泥层进行喷水塑型;S5、推光:对雕塑使用刮片进行推光;S6、翻制:对推光后的雕塑进行区块分隔,在分隔后的不同区块上覆盖石膏浆,待石膏浆硬化干燥后进行脱模;S7、上浆:对石膏模块表面依次分层上浆,其层数不小于3,总厚度在0.5cm-2cm之间;S8、拼合:对各分体模块进行拼合,同时在内部建立钢筋支撑体;S9、表面处理:对整体雕塑进行打磨、上色。可选地,所述步骤S1中,其胶泥制备方法包括:S1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S12、将黏土、纳米石灰石粉和氧化石墨烯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物料;S13、将聚乙烯醇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物料;S14、将磷酸二氢铵和氧化镁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三物料;S15、将第一物料、第二物料和第三物料混合后,再加入棕榈油、氟硅酸钠、硫酸铝钾、木质素磺酸钙、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四硼酸钠和防腐剂混合均匀。可选地,所述步骤S2中,选用光敏树脂材质或泡沫塑料材质制作所述骨架。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木条托泥装置中各木条之间的固定间距为12-16cm,以满足覆泥不会掉落的同时覆泥层不会坍塌。可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调整及定型包括对覆泥层进行夯实并对覆泥层上的缝隙进行补平,此阶段,需喷水保持胶泥不开裂并在停工时通过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处理。可选地,所述步骤S6中,所述区块分割包括通过切片进行分割,同时对分割的各区块喷洒肥皂水。可选地,所述步骤S6中,所述石膏浆包括合成纤维5-10份,粉煤灰粉0.5-1份,滑石粉5-10份,聚醋酸乙烯乳液0.1-0.3份,水为10-18份,硅酸盐水泥55-60份,将上述混合料按比例组分混合后,搅拌3-5分钟,搅拌均匀得到所述石膏浆。可选地,所述合成纤维为锦纶、涤纶、腈纶、氨纶、维纶、丙纶、氯纶中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可选地,所述步骤S7中,选用树脂混合料进行上浆操作,所述树脂混合料包括催化剂、固化剂、填料及色剂。可选地,所述固化剂包括硅酸锂20-35份,硅溶胶25-45份,硫酸铝钾1-3份,氟碳表面活性剂0.5-1.5份,水20-50份,首先将硫酸铝钾溶解于水中,之后在搅拌状态下依次向其中加入硅酸锂、硅溶胶和氟碳表面活性剂。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雕塑制作工艺,通过在胶泥中特别添加氧化镁、磷酸二氢铵、氧化石墨烯、氟硅酸钠、硫酸铝钾、四硼酸钠和防腐剂等原料,各原料组分之间通过合理搭配使本专利技术中的雕塑材料固化后硬度高,以有效避免雕塑在干燥硬化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2.本专利技术的雕塑制作工艺,骨架为3D打印的一体成型结构并选用光敏树脂材质或泡沫塑料材质进行制作,其具有固化快速、成型精度高、机械强度高、低气味、耐储存、通用性强的特点,使雕塑制作更加快捷实用,低成本化,克服工艺品开发工期长,成本高,工序繁琐,成品不牢固及运输不易等问题3.本专利技术的雕塑制作工艺,木条托泥装置中各木条之间的固定间距满足覆泥不会掉落的同时覆泥层不会坍塌,从而避免覆泥工序的返工;另外,调整及定型包括对覆泥层进行夯实并对覆泥层上的缝隙进行补平,此阶段,需喷水保持胶泥不开裂并在停工时通过塑料薄膜进行保湿处理,从而进一步避免雕塑在干燥硬化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4.本专利技术的雕塑制作工艺,固化后的石膏浆形成0.8-1.2cm的厚度均匀包覆在雕塑表面,具有稳定性高,雕塑整体更加牢固的优点5.本专利技术的雕塑制作工艺,对石膏模块表面依次分层上浆,其采用硅酸锂溶液,利用碱金属锂离子半径小,溶液粘度低的特点,硅酸锂溶液能迅速地渗透到胶泥内部,并在硫酸铝钾的作用下,均匀地分散在胶泥的毛细孔中,与胶泥、石膏浆中未水化的钙离子、镁离子络合,经水化后起到补强效果,同时,硅溶胶为处于纳米尺寸的二氧化硅胶体,硅溶胶在失去水分时,单体硅酸逐渐聚合成高聚硅胶,随水分的蒸发,胶体分子增大,最后形成具有空间网络形态的有机整体,结构致密且坚硬,提高整体强度,有效防止发生开裂现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一种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胶泥备料:黏土60份,纳米石灰石粉22份,氧化镁14份,磷酸二氢铵3份,聚乙烯醇13份,棕榈油1份,氧化石墨烯2份,氟硅酸钠1份,硫酸铝钾3份,木质素磺酸钙5份,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0.8份,四硼酸钠0.5份,防腐剂0.1份;通过在胶泥中特别添加氧化镁、磷酸二氢铵、氧化石墨烯、氟硅酸钠、硫酸铝钾、四硼酸钠和防腐剂等原料,各原料组分之间通过合理搭配使本专利技术中的雕塑材料固化后硬度高,以有效避免雕塑在干燥硬化过程中发生开裂现象,具体地,其胶泥的制作方法包括:S1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S12、将黏土、纳米石灰石粉和氧化石墨烯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物料;S13、将聚乙烯醇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物料;S14、将磷酸二氢铵和氧化镁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三物料;S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胶泥备料:黏土55‑60份,纳米石灰石粉22‑24份,氧化镁14‑18份,磷酸二氢铵3‑5份,聚乙烯醇12‑16份,棕榈油1‑3份,氧化石墨烯1‑3份,氟硅酸钠1‑1.5份,硫酸铝钾2‑4份,木质素磺酸钙3‑5份,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0.6‑1.5份,四硼酸钠0.4‑0.6份,防腐剂0.1‑0.4份;S2、骨架造型:通过三维建模制作骨架,所述骨架为3D打印的一体成型结构;S3、挂泥处理:在骨架上搭接木条托泥装置,并上胶泥覆盖木条托泥装置,以形成覆泥层,随之对覆泥层进行调整及定型;S4、塑型:按照雕塑的外观轮廓结构对覆泥层进行喷水塑型;S5、推光:对雕塑使用刮片进行推光;S6、翻制:对推光后的雕塑进行区块分隔,在分隔后的不同区块上覆盖石膏浆,待石膏浆硬化干燥后进行脱模;S7、上浆:对石膏模块表面依次分层上浆,其层数不小于3,总厚度在0.5cm‑2cm之间;S8、拼合:对各分体模块进行拼合,同时在内部建立钢筋支撑体;S9、表面处理:对整体雕塑进行打磨、上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配置胶泥备料:黏土55-60份,纳米石灰石粉22-24份,氧化镁14-18份,磷酸二氢铵3-5份,聚乙烯醇12-16份,棕榈油1-3份,氧化石墨烯1-3份,氟硅酸钠1-1.5份,硫酸铝钾2-4份,木质素磺酸钙3-5份,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0.6-1.5份,四硼酸钠0.4-0.6份,防腐剂0.1-0.4份;S2、骨架造型:通过三维建模制作骨架,所述骨架为3D打印的一体成型结构;S3、挂泥处理:在骨架上搭接木条托泥装置,并上胶泥覆盖木条托泥装置,以形成覆泥层,随之对覆泥层进行调整及定型;S4、塑型:按照雕塑的外观轮廓结构对覆泥层进行喷水塑型;S5、推光:对雕塑使用刮片进行推光;S6、翻制:对推光后的雕塑进行区块分隔,在分隔后的不同区块上覆盖石膏浆,待石膏浆硬化干燥后进行脱模;S7、上浆:对石膏模块表面依次分层上浆,其层数不小于3,总厚度在0.5cm-2cm之间;S8、拼合:对各分体模块进行拼合,同时在内部建立钢筋支撑体;S9、表面处理:对整体雕塑进行打磨、上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其胶泥制备方法包括:S11、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各原料组分;S12、将黏土、纳米石灰石粉和氧化石墨烯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一物料;S13、将聚乙烯醇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二物料;S14、将磷酸二氢铵和氧化镁溶于水,混合均匀后得到第三物料;S15、将第一物料、第二物料和第三物料混合后,再加入棕榈油、氟硅酸钠、硫酸铝钾、木质素磺酸钙、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四硼酸钠和防腐剂混合均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高强度抗老化雕塑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国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服装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