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带及包含此腕带的可穿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53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例如手环和智能手表领域,具体可以为一种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扣环,腕带主体通过注塑或模压与扣环成型为一体,扣环设置有凹陷,凹陷通过注塑或模压后使得腕带主体上形成防止扣环与腕带主体分离的凸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扣环与腕带主体的连接结构,能确保在腕带主体胶位极小情况下,扣环与腕带主体牢固结合,多次操作也不会容易分离,能延长扣环与腕带主体的使用寿命,既满足外观要求,也满足可靠性测试要求,同时腕带主体厚度不受扣环限制,能为腕带的外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A wristband and a wearable device containing the wristb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腕带及包含此腕带的可穿戴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例如手环和智能手表领域,具体可以是一种腕带。
技术介绍
腕带现已经成为潮流人群的一种配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应用不同人物也是具体有不同的意义,例如,市场上各种各样的手环和手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元素。以现在市面销售的手环手表为例,腕带扣与腕带主体基本采用分离设计,腕带扣和腕带主体通过钢轴连接,此种结构已经沿用多年,基于此处结构和尺寸限制,基本没有太多变化。基于现代消费者对于外观新的追求,创新设计了扣环与腕带主体的一体化外观,为了凸显腕带整体外观非常纤薄,如图17所示,其中扣环的左侧L,右侧R和前侧F腕带主体包边胶厚D只有约0.8mm,甚至更小。由于胶位太小,甚至低至0.8mm以下,扣环与腕带主体极容易分离,不能满足消费者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腕带及包含此腕带的可穿戴设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扣环,所述腕带主体通过注塑或模压与所述扣环成型为一体,所述扣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通过注塑或模压后使得所述腕带主体上形成防止所述扣环与腕带主体分离的凸起。一种腕带,腕带主体通过注塑或模压与扣环成型为一体,扣环设置有凹陷,凹陷通过注塑或模压后使得腕带主体上形成防止扣环与腕带主体分离的凸起,能确保在腕带主体胶位极小情况下,扣环与腕带主体牢固结合,不容易分离。扣环为金属扣环或塑料扣环,以增强腕带穿过的顺滑程度和耐久度。金属扣环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铝等,实现多种表面效果,腕带主体的材质可以是TPU,TPE,硅胶,氟橡胶等,满足不同成本和手感要求。金属扣环可以通过常规套啤(用于TPU,TPE,液态硅胶等材料)或者模压(用于固态硅胶,氟橡胶等材料)等方式与腕带主体结合。进一步,所述凹陷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进一步,所述凹陷设置在所述扣环外壁面的一侧或多侧。凹陷设置在扣环外壁面的一个或多个侧面,一方面,通过注塑和模压工艺,扣环与腕带主体结合更牢固,延长腕带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选择性的在腕带主体胶位较小的扣环外壁面设置凹陷,以降低腕带的成本。进一步,所述凹陷为凹槽,凹洞或凹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一步,所述凹槽为燕尾槽或T型槽。进一步,所述凹洞为圆柱形或球形。凹陷可以为凹槽,凹槽为燕尾槽或T型槽,燕尾槽或T型槽在腕带主体受到外力拉扯时,也能与扣环紧密结合,不易分离。进一步,所述扣环上还设置有腕带扣,所述腕带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腕带扣相互配合的扣孔,所述腕带扣可以插扣在所述扣孔中,腕带主体可拆卸的佩戴在用户的相应部位。进一步,腕带主体上还可以设置通孔,通孔的大小允许腕带主体通过。腕带主体穿过扣环,再穿过通孔,可将腕带扣扣入扣孔中进行固定。进一步,所述腕带扣为蘑菇状。进一步,所述腕带扣设置在扣环不与手腕部接触的一面,且所述腕带扣与扣环可以垂直设置也可以倾斜设置。腕带扣与扣孔相互配合,使得腕带主体可拆卸的佩戴在用户的相应部位。同时,在腕带主体上设置多个扣孔,扣孔均匀或不均匀的分布在腕带主体相应位置,以满足不同腕围尺寸的用户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腕带,具体可以是手表或手环上使用的腕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的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扣环,腕带主体通过注塑或模压与扣环成型为一体;2.扣环设置有凹陷,腕带主体上通过注塑或模压后形成防止扣环与腕带主体分离的凸起,;3.通过这种扣环与腕带主体的连接结构,能确保在腕带主体胶位极小情况下,扣环与腕带主体牢固结合,多次操作也不会分离,能延长扣环与腕带主体的使用寿命,既满足外观要求,也满足可靠性测试要求,同时腕带主体厚度不受扣环限制,能为腕带的外观设计提供新思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扣环2实例1的横截面图(凹陷为凹槽);图4为本专利技术扣环2实例2的横截面图(凹陷为圆柱形凹洞);图5为本专利技术扣环2实例3的横截面图(凹陷为球形凹洞);图6为当凹槽为燕尾槽时,本专利技术部分沿着图3的B-F线进行纵剖,在扣环2的外壁面的前侧F部分的L方向的扣环2与腕带主体1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当凹槽为T型槽时,本专利技术部分沿着图3的B-F线进行纵剖,在扣环2的外壁面的前侧F部分的L方向的扣环2与腕带主体1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当凹陷为圆柱形凹洞时,本专利技术部分沿着图4的B-F线进行纵剖,在扣环2的外壁面的前侧F部分的L方向的扣环2与腕带主体1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当凹陷为球形凹洞时,本专利技术部分沿着图5的B-F线进行纵剖,在扣环2的外壁面的前侧F部分的L方向的扣环2与腕带主体1相结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当凹槽为T型槽时,本专利技术扣环立体图;图11为当凹槽为燕尾槽时,本专利技术扣环立体图;图12为当凹陷为凹洞时,本专利技术扣环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扣环2实例4的横截面图(凹陷为燕尾槽和圆柱形凹洞组合);图14当凹陷为燕尾槽和圆柱形凹洞组合,本专利技术部分沿着图13的L-R线进行纵剖,在扣环2的外壁面的前侧F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扣环2实例5的横截面图(凹陷为T型槽和球形凹洞组合);图16当凹陷为T型槽和球形凹洞组合时,本专利技术部分沿着图15的L-R线进行纵剖,在扣环2的外壁面的前侧F部分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7为本专利技术腕带主体可实现极小胶位D(甚至低至0.8mm以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腕带主体1,凸起101,扣环2,凹陷201,燕尾槽202,T型槽203,圆柱形凹洞204,球形凹洞205,腕带扣3,扣孔4,通孔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1参见图1-图17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穿戴设备,以腕带为例,包括腕带主体1和设置在腕带主体1一端的扣环2,腕带主体1通过注塑或模压与扣环2一体成型。扣环2为金属扣环或塑料扣环,以增强腕带主体1穿过的顺滑程度和耐久度。金属扣环2的材料可以是不锈钢,铝等,实现多种表面效果,腕带主体1的材质可以是TPU,TPE,硅胶,氟橡胶等,满足不同成本和手感要求。金属扣环2可以通过常规套啤(用于TPU,TPE,液态硅胶等材料)或者模压(用于固态硅胶,氟橡胶等材料)等方式与腕带主体1结合。进一步地,为了固定腕带主体1的佩戴,本专利技术在扣环2上设置有腕带扣3,腕带主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腕带扣3相互配合的扣孔4。在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扣环,所述腕带主体通过注塑或模压与所述扣环成型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通过注塑或模压后使得所述腕带主体上形成防止所述扣环与腕带主体分离的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腕带,包括腕带主体和扣环,所述腕带主体通过注塑或模压与所述扣环成型为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扣环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通过注塑或模压后使得所述腕带主体上形成防止所述扣环与腕带主体分离的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有一个或多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设置在所述扣环外壁面的一侧或多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为凹槽,凹洞或凹孔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乐心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