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蒡的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75440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3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牛蒡的栽培方法,包括育苗容器及育苗基质的准备、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移栽定植和采收等步骤,该栽培方法与直接播种相比,能节约用种三分之二以上,出苗率高达99%,移栽成活率高达99%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设施内集中育苗方式进行育苗,与露地栽培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管理方便,牛蒡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较高,不会造成浪费,并且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在冬季通过增温保温,夏季通过遮阳降温,确保出苗快、出苗整齐,同时集中育苗,利于苗期的管理,避免了露地直播易受低温、高温、干旱或涝害等不良天气影响从而造成缺苗、死苗问题的发生。

A Cultivation Method of Arctium lappa 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牛蒡的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牛蒡的栽培方法,属于植物栽培

技术介绍
牛蒡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自古以来就是药食同源的保键食品,以肉质根供食用,含有菊糖、多糖、皂苷、黄酮苷、膳食纤维、多酚类如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和一些醛类物质等,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蔬菜。牛蒡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栽培,栽培前需深翻土地0.5~1.0m,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肥料,故牛蒡的栽培区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是解决牛蒡栽培区域局限性问题的有效方法。牛蒡为直根系作物,多采用种子直播(因此苗期占地面积大,在田时间长,管理成本高),牛蒡出苗时间长,从播种到出苗要10-15d,需要多次间苗和定苗,且牛蒡苗期生长缓慢,因此,采用有机基质栽培牛蒡时前期管理不方便,且牛蒡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不高,为了保证正常生长,常采用每管中多播几粒种子以保证出苗,且出苗后还需要间苗和定苗,不仅造成浪费,而且提高了生产和管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牛蒡的栽培方法。该方法管理方便,牛蒡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比较高,不会造成浪费。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牛蒡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育苗容器及育苗基质的准备:采用由多个纸筒连接而成的蜂窝育苗纸容器作为育苗容器,将育苗容器中填满育苗基质,浇足水后,待用;所述育苗基质由泥炭和蛭石混合而成;(2)选种及种子处理: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牛蒡种子,播种前晒种2‑3d,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min,再将种子置于25℃清水中浸种24h,最后将种子置于25℃条件下催芽;(3)播种:将催芽后的牛蒡种子播于步骤(1)准备好的育苗容器中,播种后用育苗基质将种子盖好,盖上地膜,播种后7‑10d,牛蒡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掉地膜;(4)苗期管理:牛蒡出苗后,保证每天有充足的光照,前期不需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牛蒡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育苗容器及育苗基质的准备:采用由多个纸筒连接而成的蜂窝育苗纸容器作为育苗容器,将育苗容器中填满育苗基质,浇足水后,待用;所述育苗基质由泥炭和蛭石混合而成;(2)选种及种子处理:选择籽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牛蒡种子,播种前晒种2-3d,然后用55℃温水浸种15min,再将种子置于25℃清水中浸种24h,最后将种子置于25℃条件下催芽;(3)播种:将催芽后的牛蒡种子播于步骤(1)准备好的育苗容器中,播种后用育苗基质将种子盖好,盖上地膜,播种后7-10d,牛蒡即可出苗,出苗后及时揭掉地膜;(4)苗期管理:牛蒡出苗后,保证每天有充足的光照,前期不需要浇水,后期适当补水,保持表层基质湿润即可,夏秋育苗需遮阳降温,冬春育苗注意增温保温;(5)移栽定植:牛蒡出苗后20-30d,幼苗2-3片真叶时移栽定植到栽培管中,每根栽培管中定植一株,栽培管为两端开口、高1-1.2m、内径为15-25cm的PVC管,管内填满栽培基质,移栽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艳军徐刚高文瑞韩冰李德翠樊小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