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53293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6: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包括:固定件;高度可调的支撑架,支撑架连接于固定件;用于夹设至瓦面外侧的夹爪组件,夹爪组件包括扭簧和可相向转动地连接于支撑架的二夹爪,夹爪通过转轴连接于支撑架,扭簧套设于转轴上,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架和夹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避雷带由固定件固定;支撑架用于支撑固定件,进而支撑避雷带;夹爪组件可夹设至屋面,进而将避雷带连接于屋面,无须钻孔从而避免了漏水问题。

Tile roof lightning arrester brac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瓦面屋顶避雷支架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瓦面屋顶避雷支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避雷带通常采用镀锌扁钢或圆钢制作,围绕被防护建筑物的屋脊和屋面距屋面一定距离布置的一圈金属带,每隔一米左右用避雷支架将避雷带固定,最后使用引下线连接到地网,达到避雷作用。避雷带支架一般固定于屋面女儿墙上,避雷带设置于支架上,但是对于坡屋面,屋面经常用英红瓦、琉璃瓦等进行装饰,但是此类屋面在进行避雷带安装时,由于瓦片不容易固定避雷支架,通常在屋脊处钻孔安装支架后再以砂浆封堵,瓦屋面的避雷带支架按常规做法有不容易施工且对瓦造成破坏及漏雨等弊端;现有避雷带与卡夹和卡座间为紧固连接,而卡夹卡座间没有避雷带热胀冷缩的调整空间,容易引起避雷带弯曲变形。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方案,解决设置避雷带时需要钻孔而导致的漏水问题,以及避雷带弯曲变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避雷带时需要钻孔而导致的漏水问题,以及避雷带弯曲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瓦面屋顶避雷支架。本技术提供的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包括:固定件;高度可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用于夹设至瓦面外侧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包括扭簧和可相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二夹爪,所述夹爪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夹爪。本技术使用时,避雷带由固定件固定;支撑架用于支撑固定件,进而支撑避雷带;夹爪组件可夹设至屋面,进而将避雷带连接于屋面,无须钻孔从而避免了漏水问题。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件形成有供避雷带穿设的安装孔,所述避雷带穿设至所述安装孔后所述避雷带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还设有间隙。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卡座和与所述卡座围设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卡夹,所述卡夹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卡座。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爪形成有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弯折部,所述第一直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直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杆,同一所述夹爪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弯折部相向设置。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直杆平行于所述第二直杆。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形成有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转轴外,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套筒外。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螺杆、水平板、紧固螺母和二支撑板,所述水平板形成有通孔,所述紧固螺母连接于所述水平板且所述紧固螺母的螺纹孔连通于所述通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通孔并螺接于所述紧固螺母,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连接于所述水平板的两侧。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螺接有可调螺母。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螺杆的顶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夹爪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固定件和避雷带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固定件和避雷带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瓦面屋顶避雷支架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设置避雷带时需要钻孔而导致的漏水问题,以及避雷带弯曲变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瓦面屋顶避雷支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作进一步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包括:固定件10;高度可调的支撑架,支撑架连接于固定件10;用于夹设至瓦面外侧的夹爪组件,夹爪组件包括扭簧32和可相向转动地连接于支撑架的二夹爪31,夹爪31通过转轴232连接于支撑架,扭簧32套设于转轴232上,扭簧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支撑架和夹爪31。本技术使用时,避雷带1由固定件10固定;支撑架用于支撑固定件10,进而支撑避雷带1;夹爪组件可夹设至屋面,进而将避雷带1连接于屋面,无须钻孔从而避免了漏水问题。第一实施例中,夹爪31与扭簧32、支撑架相配合,同一夹爪组件中的两个夹爪31通过转轴232可相向地转动,借助扭簧32的扭力将瓦面夹设于两个夹爪31之间。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了前后两组夹爪组件,每组夹爪组件包括可相向转动的两个夹爪31。进一步地,固定件10形成有供避雷带1穿设的安装孔,避雷带1穿设至安装孔后避雷带1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还设有间隙。避雷带1穿设于安装孔之后,安装孔的内壁与避雷带1之间仍设有间隙,间隙可为后续避雷带1的热胀冷缩预留空间,有效避免避雷带1由于热胀冷缩而变形,且利于避雷带1的平直调整。安装孔的截面积大于避雷带1的截面积,从而为避雷带1的热胀冷缩提供了调整空间,避免引起避雷带1弯曲变形。更进一步地,固定件10包括卡座12和与卡座12围设形成安装孔的卡夹11,卡夹11可拆卸地连接于卡座12。第一实施例中,安装孔呈圆弧状,适用于截面为扁型的避雷带1,安装孔的内壁与避雷带1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为2~6mm。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实施例中的固定件50的形状适应于方形避雷带53,卡夹51和卡座52之间围设形成的安装孔为方形,安装孔的内壁与方形避雷带53之间设有间隙,间隙为3~8mm。结合图1至图3所示,更进一步地,卡夹11和卡座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实施例中,将卡夹11从卡座12上拆下,于安装孔位置处安装避雷带1后再将卡夹11连接于卡座12,安装方便。进一步地,夹爪31形成有第一直杆311、第二直杆312和弯折部313,第一直杆311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支撑架,第一直杆311的第二端通过弯折部313连接于第二直杆312,同一夹爪组件中的两个弯折部313相向设置。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直杆311设于瓦面上侧,第二直杆312设于瓦面下侧,弯折部313设于瓦面侧边,由此,瓦面的侧部卡设于第一直杆311、第二直杆312和弯折部313之间,使得瓦面屋顶避雷支架与瓦面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更进一步地,第一直杆311平行于第二直杆312。第一实施例中的夹爪31的形状适应于大多数瓦面,比如平板形和波形。在其他实施例中夹爪31可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实现牢靠夹设即可。进一步地,支撑架形成有套筒231,套筒231套设于转轴232外,扭簧32套设于套筒231外。第一实施例中,夹爪31通过转轴232转动连接于套筒231,进而转动连接于支撑架;扭簧32套设于套筒231外,扭簧32的弹簧轴线与转轴232的轴线共线。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螺杆21、水平板22、紧固螺母24和二支撑板23,水平板22形成有通孔,紧固螺母24连接于水平板22且紧固螺母24的螺纹孔连通于通孔,螺杆21穿过通孔并螺接于紧固螺母24,两个支撑板23分别连接于水平板22的两侧。第一实施例中,螺杆21螺接于紧固螺母24,紧固螺母24固接于水平板22。本技术使用时,水平板22的高度不变,调整螺杆21螺接于紧固螺母24的位置,即可调整支撑架整体高度,从而调整固定件10和避雷带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高度可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用于夹设至瓦面外侧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包括扭簧和可相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二夹爪,所述夹爪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夹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高度可调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用于夹设至瓦面外侧的夹爪组件,所述夹爪组件包括扭簧和可相向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二夹爪,所述夹爪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夹爪。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形成有供避雷带穿设的安装孔,所述避雷带穿设至所述安装孔后所述避雷带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还设有间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卡座和与所述卡座围设形成所述安装孔的卡夹,所述卡夹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卡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瓦面屋顶避雷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爪形成有第一直杆、第二直杆和弯折部,所述第一直杆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直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弯折部连接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龙翟川博王佳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