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96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涉及电伴热带技术领域,该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包括消防管道和电伴热带,所述消防管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电伴热带,且多个电伴热带的长度方向与消防管道的长度方向相同,消防管道的下端设有固定座,且消防管道的下端与固定座上端的弧形凹槽相接触,所述固定座的一侧铰接有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共同工作将电伴热带与消防管道固定,保证消防管道工作时,电伴热带工作稳定,保温效果更好,提高电伴热带的工作效率,降低电伴热带的工作耗能,节能效果更好,实用性更强。

An Energy-saving Electric Tracing Tropic for Tunnel Fire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
本技术涉及电伴热带
,具体涉及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
技术介绍
电伴热带是由导电聚合物和两根平行金属导线及绝缘护层构成,其特点是导电聚合物具有很高的正温度系数特性,且互相并联,能随被加热体系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输出功率,自动限制加热的温度,可以任意截短或在一定范围内接长使用,并允许多次交叉重叠而无高温热点及烧毁之虑。现有的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使用时将电伴热带放置在隧道消防用的消防管道表面,利用电伴热带对消防管道进行保温,避免环境温度较低影响消防管道的使用,但是传统的消防用电伴热带使用时通过固定带将电伴热带与消防管道固定,连接稳定性不高,电伴热带往往会出现跑偏晃动等情况,影响电伴热带的工作效果,保温效果较差,电伴热带的耗能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结构紧凑,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共同工作将电伴热带与消防管道固定,保证消防管道工作时,电伴热带工作稳定,保温效果更好,提高电伴热带的工作效率,降低电伴热带的工作耗能,节能效果更好,实用性更强。(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包括消防管道和电伴热带,所述消防管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电伴热带,且多个电伴热带的长度与消防管道的长度相同,电伴热带对消防管道进行加热和保温,避免消防管道因受冻而损坏,所述消防管道的下端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消防管道的下端与弧形凹槽相接触,所述固定座的一侧铰接有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且第二卡箍位于第一卡箍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卡箍的上端与第二卡箍的下端通过多个伸缩弹簧连接,且第一卡箍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与电伴热带相抵触,通过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将电伴热带与消防管道固定住,第一卡箍底端的密封垫起到密封保温作用,使得电伴热带的保温效果更好,耗能更低,所述第二卡箍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的侧壁中部开设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且固定螺钉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固定座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螺钉固定,连接更加稳定,密封效果更好。优选的,所述电伴热带的数量为6个,且沿消防管道的外侧壁环向阵列分布,保证消防管道受热均匀。优选的,所述弧形凹槽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且保温材料为聚氨酯材料,提高保温效果,降低电伴热带的耗能,提高节能效果。优选的,所述伸缩弹簧的数量为7个,且沿第一卡箍的上侧壁等距离分布,保证第一卡箍受力均匀,电伴热带与消防管道连接更加稳固,保温效果更好,耗能更低。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且密封材料为弹性橡胶条,使得密封效果更好,电伴热带的保温效果更佳。优选的,所述密封垫的下端设有硅橡胶,且硅橡胶与消防管道的外侧壁相抵触,使得电伴热带能够将温度更快的传递给消防管道。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与第二连接件为一体成型化设计,保证固定座与第二连接件连接更加稳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消防管道外侧壁均匀设置的电伴热带通电工作,进行加热和保温,保证消防管道受热均匀,避免管道受冻破坏,管道工作更加稳定。2、消防管道放置在固定座上的弧形凹槽内,弧形凹槽起到支撑作用,保证消防管道工作过程更加稳定,同时弧形凹槽内部的保温材料对消防管道进行保温,提高电伴热带的保温效果。3、通过第一卡箍、第二卡箍、伸缩弹簧、密封垫和固定螺钉的配合使用,保证第二卡箍和密封垫紧紧抵触消防管道表面的电伴热带,消防管道工作产生震动时也能保证电伴热带与消防管道的贴合,避免电伴热带晃动跑偏,大大提高了电伴热带对消防管道的加热以及保温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消防管道和电伴热带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中:消防管道1、电伴热带2、固定座3、第一卡箍4、第二卡箍5、伸缩弹簧6、密封垫7、第一连接件8、第一螺孔9、固定螺钉10、第二连接件11、硅橡胶12。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附图,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2,包括消防管道1和电伴热带2,消防管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电伴热带2,且多个电伴热带2的长度方向与消防管道1的长度方向相同,对消防管道1进行加热和保温,消防管道1的下端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座3,多个固定座3的上端均开设有弧形凹槽,消防管道1的下端与弧形凹槽相接触,固定座3起到支撑消防管道1的作用,固定座3的一侧铰接有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第二卡箍5位于第一卡箍4的正上方,第一卡箍4的上端与第二卡箍5的下端通过多个伸缩弹簧6连接,第一卡箍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7,密封垫7与电伴热带2抵触,对电伴热带2进行密封保温,第二卡箍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8,第一连接件8的侧壁中部开设有第一螺孔9,第一螺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10,固定螺钉10的下端螺纹连接在第二连接件11侧壁开设的固定螺孔内,所述第二连接件11的一端与固定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通过固定螺钉10完成第一连接件8与第二连接件11的固定。所述电伴热带2的数量为6个,且沿消防管道1的外侧壁环向阵列分布,均匀设置的电伴热带2能够使得消防管道1受热均匀。所述弧形凹槽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且保温材料为聚氨酯材料,消防管道1的下端放置在弧形凹槽内,保温材料对消防管道1起到保温作用,降低电伴热带2的耗能,提高节能效果。所述伸缩弹簧6的数量为7个,且沿第一卡箍4的上侧壁等距离分布,向下压动第二卡箍5时,保证第一卡箍4受力均匀,第一卡箍4下端的密封垫7与电伴热带2接触,硅橡胶12与消防管道1接触,增强保温效果。所述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之间填充有密封材料,且密封材料为弹性橡胶条,密封材料进行二次密封,密封更加完全,保温效果更佳。所述密封垫7的下端设有硅橡胶12,且硅橡胶12与消防管道1的外侧壁相抵触,硅橡胶12属于导热绝缘弹性材料,硅橡胶12与消防管道1的外侧壁抵触使得电伴热带2能够将温度更快的传递给消防管道1。所述固定座3与第二连接件11为一体成型化设计,固定座3与第一连接件11连接更加稳定,使用更加方便。所述电伴热带2与外接电源通过导线共同组成一条串联电路。如图1-3所示,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工作原理如下:将电伴热带2放置在消防管道1的外侧壁,接通外接电源,电伴热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包括消防管道(1)和电伴热带(2),所述消防管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电伴热带(2),且多个电伴热带(2)的长度与消防管道(1)的长度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管道(1)的下端设有固定座(3),且固定座(3)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消防管道(1)的下端与弧形凹槽相接触,所述固定座(3)的一侧铰接有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且第二卡箍(5)位于第一卡箍(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卡箍(4)的上端与第二卡箍(5)的下端通过多个伸缩弹簧(6)连接,且第一卡箍(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7),所述密封垫(7)与电伴热带(2)相抵触,所述第二卡箍(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8),且第一连接件(8)的侧壁中部开设有第一螺孔(9),所述第一螺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10),且固定螺钉(10)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与固定座(3)的侧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消防用节能型电伴热带,包括消防管道(1)和电伴热带(2),所述消防管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多个电伴热带(2),且多个电伴热带(2)的长度与消防管道(1)的长度相同,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防管道(1)的下端设有固定座(3),且固定座(3)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凹槽,所述消防管道(1)的下端与弧形凹槽相接触,所述固定座(3)的一侧铰接有第一卡箍(4)和第二卡箍(5),且第二卡箍(5)位于第一卡箍(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卡箍(4)的上端与第二卡箍(5)的下端通过多个伸缩弹簧(6)连接,且第一卡箍(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密封垫(7),所述密封垫(7)与电伴热带(2)相抵触,所述第二卡箍(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件(8),且第一连接件(8)的侧壁中部开设有第一螺孔(9),所述第一螺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10),且固定螺钉(10)的下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件(11),所述第二连接件(11)与固定座(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贻连卜基峰
申请(专利权)人:安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