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22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包括本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本体包括上螺纹管、下螺纹管、固定环、存液管、吸液细管、小螺纹管、内壳体和海绵头;所述上壳体通过本体上的上螺纹管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通过本体上的下螺纹管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管与上螺纹管通过设置在本体上的固定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体积小,轻便易携带,并且在使用时先吸取药液再用海绵头涂抹药液,使用过程方便简洁,海绵头具有良好的触感,增强了使用过程的舒适性,并且海绵头可拆卸更换,减少了细菌滋生的可能,增强使用的安全性。

A New Type of Portable Freckle Remov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
本技术涉及美容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
技术介绍
祛斑是现代女性当前美容的最大问题之一,由于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脸上的色沉素在皮肤表层显现出来,其中黄褐斑最为显著;黄褐斑又称肝斑、蝴蝶斑,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一般习惯把它分为三类:因妊娠、卵巢机能病变、精神情绪改变、慢性肝胆疾病等与内分泌机能有关的斑块,如蝴蝶斑、肝斑等;各种理化因素如冷冻、激光、化学剥脱等表皮伤害后留下的色素沉着;皮肤护理不善,以及不良化妆品所致的黑色素代泄障碍。目前对于黄褐斑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外治、内治或内治、外治结合的方法上,但由于对斑点的去除需要依靠专业的医疗机构,治疗周期长的问题,费时、费力的问题,如专利号为201720057128.0的一种便携式祛斑装置就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提出方案,但是由于该设备所使用的方式为蘸药涂抹,在操作上略显繁琐,并且该装置使用固定的纤维毛刷涂覆药物,长时间使用容易寄存细菌,造成药物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装置结构简单,轻便易操作,在使用上采用先吸取药液于存液管中,再使用药物,减少了使用过程中反复蘸药的步骤并且采用可更换的海绵头来接触皮肤涂抹药物,增强了该装置的使用感,减少了药物受细菌感染的可能。(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包括本体、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本体包括上螺纹管、下螺纹管、存液管和内壳体,所述上螺纹管内部设有内螺纹,存液管底部金属端设有外螺纹,上螺纹管与存液管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管与上螺纹管连接处通过固定环连接固定,下螺纹管下端设有小螺纹管,小螺纹管底端设有吸液细管,内壳体与小螺纹管螺纹连接,内壳体底部设有海绵头;所述上壳体与本体上的上螺纹管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与本体上的下螺纹管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吸液细管和内壳体内部设置一层抗菌涂层。所述上螺纹管和下螺纹管的高度为0.3cm,直径为0.8cm。所述小螺纹管的高度为0.3cm,直径为0.5cm。所述存液管的内部存液体积为3-5cm3。所述上壳体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下壳体为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存液管的上端为橡胶材料制成,上螺纹管、下螺纹管、内壳体和吸液细管为金属材料制成。(三)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装置体积小,轻便易携带,并且在使用前取下装置的上壳体、下壳体和内壳体,通过吸液细管和存液管吸取药物存于存液管中,组装好上壳体和内壳体,让药物流到内壳体底部的海绵头上,药物浸润海绵头后可在患处皮肤上涂抹,由于药物事先存于存液管中,无需海绵头反复蘸取药物,使用过程更方便,同时海绵头具有良好的触感,增强了使用过程的舒适性,并且海绵头可拆卸更换,减少了细菌滋生的可能,增强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固定环、4上螺纹管、5下螺纹管、6存液管、7小螺纹管、8吸液细管、9内壳体、10海绵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包括本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本体包括上螺纹管4、下螺纹管5、存液管6和内壳体9,所述上螺纹管4内部设有内螺纹,存液管6底部金属端设有外螺纹,上螺纹管4与存液管6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管5与上螺纹管4连接处通过固定环3连接固定,下螺纹管5下端设有小螺纹管7,小螺纹管7底端设有吸液细管8,内壳体9与小螺纹管7螺纹连接,内壳体9底部设有海绵头10;所述上壳体1与本体上的上螺纹管4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2与本体上的下螺纹管5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吸液细管8和内壳体9内部设置一层抗菌涂层;所述上螺纹管4和下螺纹管5的高度为0.3cm,直径为0.8cm;所述小螺纹管7的高度为0.3cm,直径为0.5cm;所述存液管6的内部存液体积为3-5cm3;所述存液管6的内部存液体积为3-5cm3;所述上壳体1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下壳体2为塑料材料制成;所述存液管6的上端为橡胶材料制成,上螺纹管4、下螺纹管5、内壳体9和吸液细管8为金属材料制成。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先取下装置的上壳体1、下壳体2和内壳体9,通过吸液细管8和存液管6吸取药物存于存液管6中,组装好上壳体1和内壳体9,让药物流到内壳体9底部的海绵头10上,药物浸润海绵头10后可在患处皮肤上涂抹,如涂抹结束可组装好下壳体2,等下次使用再打开,如治疗过程中药物使用完毕可再次吸取药液,并且在多次使用本装置后可更换海绵头10再继续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包括本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上螺纹管(4)、下螺纹管(5)、存液管(6)和内壳体(9),所述上螺纹管(4)内部设有内螺纹,存液管(6)底部金属端设有外螺纹,上螺纹管(4)与存液管(6)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管(5)与上螺纹管(4)连接处通过固定环(3)连接固定,下螺纹管(5)下端设有小螺纹管(7),小螺纹管(7)底端设有吸液细管(8),内壳体(9)与小螺纹管(7)螺纹连接,内壳体(9)底部设有海绵头(10);所述上壳体(1)与本体上的上螺纹管(4)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2)与本体上的下螺纹管(5)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包括本体、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上螺纹管(4)、下螺纹管(5)、存液管(6)和内壳体(9),所述上螺纹管(4)内部设有内螺纹,存液管(6)底部金属端设有外螺纹,上螺纹管(4)与存液管(6)螺纹连接,所述下螺纹管(5)与上螺纹管(4)连接处通过固定环(3)连接固定,下螺纹管(5)下端设有小螺纹管(7),小螺纹管(7)底端设有吸液细管(8),内壳体(9)与小螺纹管(7)螺纹连接,内壳体(9)底部设有海绵头(10);所述上壳体(1)与本体上的上螺纹管(4)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下壳体(2)与本体上的下螺纹管(5)的外螺纹进行螺纹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便携式祛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细管(8)和内壳体(9)内部设置一层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巍巍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中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