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7421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包括控制器、蠕动泵、输注组件、管路组件以及抽气泵;输注组件具有壳体,壳体内设有驱动件、压辊和平板,平板竖直布置,压辊安置于驱动件上,压辊平行于平板;管路组件包括蓄液袋、进液管、排气管、以及出液管;蓄液袋位于平板和压辊之间且固定在平板上;进液管穿过蠕动泵并与外部的输液袋相连,抽气泵与排气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药物输液的团注,以满足脉冲喷射溶栓疗法的要求,又能转换到持续注射模式,以满足日常输液的需要。

Multifunctional Intelligent Infusion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智能输液泵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属于辅助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据专利技术人所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DVT和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DVT如在急性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syndrome,PTS)。在治疗时,可采用溶栓剂(如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目前有研究采用脉冲喷射(又称团注)药物机械性溶栓通过多侧孔导管,向血栓内高压喷射高浓度溶栓剂的治疗方法,该方法(1)利用血栓内穿透注射,将血栓“浸软”,增加它与溶栓剂接触面积;(2)使用高浓度溶栓剂,提高溶栓速度;(3)由于溶栓剂局限在血栓内,因此最大程度降低稀释效应、全身效应和血浆内纤溶酶抑制物作用;(4)同时治疗整个血栓,提高溶栓速度和溶栓一致性;(5)降低成本,以及使用溶栓剂导致的出血可能。然而,目前尚无与该治疗方法相配的输液泵,亟待研制。经检索发现,专利号CN200680040602.3、授权公告号CN101300043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输液泵,该输液泵具有多个功能键,这些功能键根据该输液泵的状态启动不同的过程。然而,该技术方案并非专门针对团注式输液,并不能满足前述治疗方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多功能智能输液泵,既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药物输液的团注,以满足脉冲喷射溶栓疗法的要求,又能转换到持续注射模式,以满足日常输液的需要。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包括蠕动泵和控制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输注组件、管路组件以及抽气泵;所述蠕动泵的受控端、抽气泵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输注组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件、压辊和平板,所述驱动件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平板竖直布置,所述压辊安置于驱动件上,所述压辊平行于平板;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蓄液袋、进液管、排气管、以及出液管;所述蓄液袋位于平板和压辊之间;所述蓄液袋顶部具有与进液管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口,所述蓄液袋底部具有与出液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蓄液袋固定在平板上;所述进液管穿过蠕动泵,所述进液管与外部的输液袋相连,所述蓄液袋与输液袋位于蠕动泵的两侧;所述抽气泵与排气管连通;所述输液泵具有:启动蠕动泵使输液袋内的液体经进液管进入蓄液袋的蓄液状态;在蓄液状态基础上,关闭蠕动泵并启动抽气泵,抽出蓄液袋内气体的排气状态;在排气状态基础上,关闭抽气泵,由驱动件带动压辊挤压蓄液袋,使蓄液袋内液体经出液管输出的输注状态。该结构中,采用专门的管路组件,在针对不同病人时可更换全套管路组件,确保卫生,而且其中的蓄液袋可按预定尺寸制造,利于确保输注效果,而不必受现有输液袋规格的限制;输注组件与管路组件的蓄液袋相配,能将蓄液袋中的液体经挤压排出,既能实现团注目的、又能实现持续注射目的;抽气泵可将蓄液袋内的气体排出,利于保证输液安全。使用时,让输液泵依次进入蓄液状态、排气状态、以及输注状态,通过调整输注速率的快慢,既能实现药物输液的团注,以满足脉冲喷射溶栓疗法的要求,又能按需要转换到持续注射模式,以满足日常输液的需要。本技术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螺杆、一副第一滑轨、滑移动子、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螺杆、一副第二滑轨、以及滑移框;所述驱动件的受控端包括第一电机的受控端和第二电机的受控端;所述第一滑轨分别与壳体固连,所述第一滑轨竖向布置且彼此平行;所述第一电机与壳体固连,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第一滑轨平行;所述滑移动子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配的通孔,所述滑移动子设有与第一传动螺杆啮合传动的螺孔;所述第二滑轨、第二电机分别与滑移动子靠近平板的一侧固连;所述第二滑轨斜向布置且彼此平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螺杆与第二滑轨平行;所述滑移框由一横杆和两竖杆构成,所述横杆的一端与一竖杆固连,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另一竖杆固连,所述横杆具有与第二传动螺杆啮合传动的螺孔,两竖杆分别同轴套设于对应的第二滑轨周向;所述压辊由固定轴和转筒构成,所述转筒同轴套设于固定轴周向,所述固定轴两端分别与滑移框的对应竖杆固连。更优选地,当所述输液泵处于输注状态时,所述驱动件具有: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螺杆转动,使滑移动子沿第一滑轨移动至蓄液袋上部或顶部,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螺杆转动,使滑移框沿第二滑轨朝平板移动,进而带动压辊压在蓄液袋上,使压辊与平板夹持蓄液袋的预备状态;在预备状态基础上,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螺杆转动,使滑移动子朝蓄液袋底部移动,同时压辊持续挤压着蓄液袋,使蓄液袋的液体经出液管输出的挤压状态;在挤压状态基础上,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传动螺杆转动,使滑移框沿第二滑轨朝滑移动子移动,进而带动压辊远离蓄液袋的结束状态。当所述输液泵处于蓄液状态或排气状态时,所述驱动件具有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滑移框位置来保持压辊脱离蓄液袋的待机状态。采用以上优选方案,可以通过第一、第二传动螺杆实现更好地控制精度,使输注总体积和输注速度更加精确,使整个输液泵能在团注、持续注射两模式间自由切换。优选地,在管路组件中,所述蓄液袋的进液口具有进液阀,排气口具有排气阀,出液口具有出液阀,所述进液阀、排气阀、出液阀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当所述输液泵处于蓄液状态时,进液阀处于开启状态,排气阀、出液阀分别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输液泵处于排气状态时,排气阀处于开启状态,进液阀、出液阀分别处于关闭状态。当所述输液泵处于输注状态时,出液阀处于开启状态,进液阀、排气阀分别处于关闭状态。采用以上优选方案,可通过控制器控制各管路的开闭,使整个输液泵运行更加顺畅。优选地,所述蓄液袋上部具有挂孔,所述平板具有与挂孔对应的挂柱或挂钩。这样可更方便地固定蓄液袋。优选地,所述蠕动泵具有挤压转子、以及围绕挤压转子布置的管槽,所述进液管穿过该管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可更换的管路组件确保卫生,采用专用的输注组件确保实现团注效果或持续注射效果,采用抽气泵排出气体确保输液安全,通过切换不同模式,既能满足脉冲喷射溶栓疗法的要求,又能满足日常输液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控制原理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输注组件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驱动件的滑移动子一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驱动件的滑移动子另一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技术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包括蠕动泵01、控制器、输注组件、管路组件以及抽气泵02;蠕动泵01的受控端、抽气泵02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输注组件具有壳体03,壳体03内设有驱动件04、压辊05和平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包括蠕动泵和控制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输注组件、管路组件以及抽气泵;所述蠕动泵的受控端、抽气泵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输注组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件、压辊和平板,所述驱动件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平板竖直布置,所述压辊安置于驱动件上,所述压辊平行于平板;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蓄液袋、进液管、排气管、以及出液管;所述蓄液袋位于平板和压辊之间;所述蓄液袋顶部具有与进液管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口,所述蓄液袋底部具有与出液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蓄液袋固定在平板上;所述进液管穿过蠕动泵,所述进液管与外部的输液袋相连,所述蓄液袋与输液袋位于蠕动泵的两侧;所述抽气泵与排气管连通;所述输液泵具有:启动蠕动泵使输液袋内的液体经进液管进入蓄液袋的蓄液状态;在蓄液状态基础上,关闭蠕动泵并启动抽气泵,抽出蓄液袋内气体的排气状态;在排气状态基础上,关闭抽气泵,由驱动件带动压辊挤压蓄液袋,使蓄液袋内液体经出液管输出的输注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包括蠕动泵和控制器,其特征是,还包括输注组件、管路组件以及抽气泵;所述蠕动泵的受控端、抽气泵的受控端分别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输注组件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驱动件、压辊和平板,所述驱动件的受控端与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平板竖直布置,所述压辊安置于驱动件上,所述压辊平行于平板;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蓄液袋、进液管、排气管、以及出液管;所述蓄液袋位于平板和压辊之间;所述蓄液袋顶部具有与进液管连通的进液口、以及与排气管连通的排气口,所述蓄液袋底部具有与出液管连通的出液口;所述蓄液袋固定在平板上;所述进液管穿过蠕动泵,所述进液管与外部的输液袋相连,所述蓄液袋与输液袋位于蠕动泵的两侧;所述抽气泵与排气管连通;所述输液泵具有:启动蠕动泵使输液袋内的液体经进液管进入蓄液袋的蓄液状态;在蓄液状态基础上,关闭蠕动泵并启动抽气泵,抽出蓄液袋内气体的排气状态;在排气状态基础上,关闭抽气泵,由驱动件带动压辊挤压蓄液袋,使蓄液袋内液体经出液管输出的输注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智能输液泵,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螺杆、一副第一滑轨、滑移动子、第二电机、第二传动螺杆、一副第二滑轨、以及滑移框;所述驱动件的受控端包括第一电机的受控端和第二电机的受控端;所述第一滑轨分别与壳体固连,所述第一滑轨竖向布置且彼此平行;所述第一电机与壳体固连,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第一滑轨平行;所述滑移动子设有与第一滑轨相配的通孔,所述滑移动子设有与第一传动螺杆啮合传动的螺孔;所述第二滑轨、第二电机分别与滑移动子靠近平板的一侧固连;所述第二滑轨斜向布置且彼此平行;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螺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螺杆与第二滑轨平行;所述滑移框由一横杆和两竖杆构成,所述横杆的一端与一竖杆固连,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与另一竖杆固连,所述横杆具有与第二传动螺杆啮合传动的螺孔,两竖杆分别同轴套设于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燕顾建平葛静萍陈婷婷尹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