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74211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01 00:06
血液透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血液透析装置结构功能单一,侧管较多容易漏血,血液透析管路固定不合理的问题,其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器的上端连接有动脉血液循环管路,从动脉血液循环管路的动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输入端依次设有固定带、生理盐水注射端口、动脉管路加药口、血泵、抗凝剂注射器、动脉壶,所述血液透析器的下端连接有静脉血液循环管路,从静脉血液循环管路的静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输出端依次设有固定带、静脉采血端口、静脉加药口、静脉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操作简单方便,通过简单的结构改善了血液透析效果,将侧管进行功能合并减小了漏血的风险,而且能够巧妙的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快速的对管体进行固定。

Hemodialysis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透析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血液透析装置。
技术介绍
血液透析(H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的整个过程称为血液透析。目前,常规的血液透析装置结构功能单一,血液透析效果不稳定,血液透析管路设置不够合理容易发生漏血,而且对于血液透析管路的固定不够牢固,固定也相对麻烦,因此,不仅影响了治疗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血液透析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血液透析装置结构功能单一,侧管较多容易漏血,血液透析管路固定不合理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血液透析器,血液透析器的上端连接有动脉血液循环管路,从动脉血液循环管路的动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输入端依次设有固定带、生理盐水注射端口、动脉管路加药口、血泵、抗凝剂注射器、动脉壶;所述血液透析器的下端连接有静脉血液循环管路,从静脉血液循环管路的静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输出端依次设有固定带、静脉采血端口、静脉加药口、静脉壶。优选的,所述血液透析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多根空心纤维膜管,空心纤维膜的下端设有甲壳素纤维层,甲壳素纤维层下端设有过滤层,空心纤维膜管的上端设有除泡层,除泡层为多孔结构;所述壳体的下端设有透析液输入口,透析液输入口内设有引流板,壳体的上端设有透析液输出口。优选的,所述固定带的一端设有魔术贴,固定带的另一端可折叠为多个等大的带体。优选的,所述带体与皮肤接触的一面间隔设有凸起的弹性按摩块,带体的上表面间隔设有粘胶层。优选的,所述动脉壶的下端设有动脉壶输入端口,动脉壶的上端设有动脉壶输出端口,动脉壶上端的右侧设有第一排气管。优选的,所述静脉壶的下端设有静脉壶输出端,静脉壶的上端设有静脉壶输入端;所述静脉壶上端的左侧设有第二排气管,第二排气管的侧面设有肝素注射端口。优选的,所述抗凝剂注射器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简单的结构改善了血液透析效果,将侧管进行功能合并减小了漏血的风险,而且能够巧妙的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快速的对管体进行固定。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血液透析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带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给出,本技术包括血液透析器30,血液透析器30通过透析液与血液的对流和血液透析器30内空心纤维膜管31的吸附作用对血液进行净化,血液透析器30的上端连接有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连通人体动脉,从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的动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30输入端依次设有固定带3、生理盐水注射端口5、动脉管路加药口6、血泵7、抗凝剂注射器8、动脉壶12,固定带3用来固定管体,防止管体晃动,为了使血液里的各种物质达到平衡,所以在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上加设了生理盐水注射端口5和动脉管路加药口6,血泵7的作用是推动血液由透析器返回患者体内,并且保持适当的血流量,为了防止血液凝结,所以设有抗凝剂注射器8,动脉壶12用来收集动脉管路中的血液。所述血液透析器30的下端连接有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连接人体的静脉,从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的静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30输出端依次设有固定带3、静脉采血端口26、静脉加药口25、静脉壶23,固定带3用来固定管体,防止管体晃动,为了实时检测血液透析的效果,在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上设置了静脉采血端口26,还可根据患者情况通过静脉加药口25对患者用药,静脉壶23可收集静脉管路中的血液。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2给出,为了更好达到更好的血液透析效果,所述血液透析器30包括壳体18,壳体18内设有多根空心纤维膜管31,空心纤维膜管31可为聚醚砜空心纤维膜管,空心纤维膜管31主要起到吸附和过滤的作用,为了防止细菌感染,纤维膜管的下端设有甲壳素纤维层20,甲壳素纤维层20具有杀毒抗菌、抗感染的功效,甲壳素纤维层20下端设有过滤层19,过滤层19可对血液进一步净化,空心纤维膜管31的上端设有除泡层14,除泡层14为多孔结构,血液中的气泡通过除泡层14的多孔结构不断合并变大进而快速破泡;为了使透析液与血液形成对流达到更好的效果,且防止透析液冲击空心纤维膜管31,所述壳体18的下端设有透析液输入口15,透析液输入口15内设有引流板16,引流板16降低了透析液输入端的流速,壳体18的上端设有透析液输出口17。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和图3给出,为了适应不同的患者,便于调节固定带3长度,所述固定带3的一端设有魔术贴4,固定带3的另一端可拉伸和折叠为多个等大的带体27,使用时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将固定带3拉伸不同的长度。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3给出,为了提高固定带3的舒适度和实现固定带的折叠与拉伸,所述带体27与皮肤接触的一面间隔设有凸起的弹性按摩块28,弹性按摩块28间的间隙可增加接触处的通风效果,带体27的上表面间隔设有粘胶层29,可根据情况选择拉伸和折叠的带体27个数,从而实现固定带3长度的调节。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为了防止动脉壶输出端口10堵塞,所述动脉壶12的下端设有动脉壶输入端口13,动脉壶12的上端设有动脉壶输出端口10,将动脉壶输出端口10设置在动脉壶12的上端,可以有效防止血液中的沉淀堵塞输出端口,动脉壶12上端的右侧设有第一排气管11。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静脉壶23的下端设有静脉壶输出端24,静脉壶23的上端设有静脉壶输入端22,血液经过血液透析器30的处理后通过静脉壶输入端22进入静脉壶23,再从静脉壶输出端24输出;为了减少侧管漏血的风险,所述静脉壶23上端的左侧设有第二排气管32,第二排气管32的侧面设有肝素注射端口21,将肝素注射端口21和第二排气管32功能合并,减少了侧管数量,从而减小了漏血的风险。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为了便于观察抗凝剂注射量,所述抗凝剂注射器8的外壁上设有刻度线9。本技术使用时,将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与人体动脉连通,将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与人体静脉连通,然后根据使用者的情况将固定带3拉伸到一定长度对管体进行固定;血液从动脉端输出,通过血液透析器30的处理后,净化后的血液通过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回流到人体,血泵用来稳定血流速度和推进血液回流到人体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可根据情况注射药物和检测血液透析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简单的结构改善了血液透析效果,将侧管进行功能合并减小了漏血的风险,而且能够巧妙的根据不同患者的需求快速的对管体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血液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血液透析器(30),血液透析器(30)的上端连接有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从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的动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30)输入端依次设有固定带(3)、生理盐水注射端口(5)、动脉管路加药口(6)、血泵(7)、抗凝剂注射器(8)、动脉壶(12);所述血液透析器(30)的下端连接有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从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的静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30)输出端依次设有固定带(3)、静脉采血端口(26)、静脉加药口(25)、静脉壶(23)。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血液透析器(30),血液透析器(30)的上端连接有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从动脉血液循环管路(1)的动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30)输入端依次设有固定带(3)、生理盐水注射端口(5)、动脉管路加药口(6)、血泵(7)、抗凝剂注射器(8)、动脉壶(12);所述血液透析器(30)的下端连接有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从静脉血液循环管路(2)的静脉穿刺端至血液透析器(30)输出端依次设有固定带(3)、静脉采血端口(26)、静脉加药口(25)、静脉壶(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透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液透析器(30)包括壳体(18),壳体(18)内设有多根空心纤维膜管(31),空心纤维膜的下端设有甲壳素纤维层(20),甲壳素纤维层(20)下端设有过滤层(19),空心纤维膜管(31)的上端设有除泡层(14),除泡层(14)为多孔结构;所述壳体(18)的下端设有透析液输入口(15),透析液输入口(15)内设有引流板(16),壳体(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宜莲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