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鼻胃肠管,有效的解决了由于鼻胃肠管的长度过长导致不利于固定、影响患者心态和增加了务工作者工作量的问题,其包括胃部管、外延管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第一卡块的前端设有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的下端设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连接有磁铁,第二卡块的前端设有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的上端镶嵌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连接有磁铁,所述第一卡块设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二卡块设有两个第二凹槽,所述胃部管连接有第一管接件,所述外延管的左端连接有第二管接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装置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Multifunctional nasogastric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鼻胃肠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
,尤其是涉及多功能鼻胃肠管。
技术介绍
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来说,医院通常采取用鼻胃肠管注射食物和营养液的做法来辅助患者进食,随着这项医疗技术的日渐成熟,临床上对于用鼻胃肠管解决此类问题的做法也越来越普遍。目前,医院常用的鼻胃肠管长度较长,导致外露部分过多,不利于医务工作者对其进行固定,尤其是给需要长期鼻饲的患者带来痛苦,容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的心理,不仅增加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而且影响治疗效果,但是如果鼻胃肠管外露部分较短又不利于医务工作者对患者进行食物和营养液的注射,因此,研究如何在保证鼻胃肠管长度适宜的情况下又不影响对患者进行鼻饲就变得很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鼻胃肠管,有效的解决了由于鼻胃肠管的长度过长导致不利于固定、影响患者心态和增加了务工作者工作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胃部管、外延管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弧形的第一卡块和弧形的第二卡块,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卡块的后端与第二卡块的后端铰接,第一卡块的前端设有第一基座,第一基座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为十字形,第一连接块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一连接块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第二卡块的前端设有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的上端镶嵌有不可转动的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为十字形,第二连接块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二连接块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转动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配合形成可分离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卡块的凹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凹槽,第二卡块的凹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凹槽,第一卡块与第二卡块相互扣合,每个第一凹槽与同侧的第二凹槽配合形成圆形的凹槽;所述胃部管的右端连接有第一管接件,第一管接件为中空结构,第一管接件的右端设有可与第一管接件配合的密封塞,第一管接件右端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垫,第一密封垫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外延管的左端连接有第二管接件,第二管接件为中空结构,第二管接件的左端套设有第二密封垫,第二密封垫的结构与第一密封垫的结构相同,第一管接件和第二管接件的端部分别卡设在连接件内形成密封的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外延管的右端设有喂食器接头,喂食器接头的端部设有密封盖。优选的,所述鼻胃肠管内设有导丝,导丝的首端置于鼻胃肠管外,导丝的首端连接有手柄,导丝的末端置于鼻胃肠管内,导丝的末端粘贴有PH试纸,导丝末端的端部设有半球形的弹性球。优选的,所述导丝的表面涂有疏水涂层,疏水涂层主要由硅油制成。优选的,所述胃部管的末端设有筛孔。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端连接有销杆,销杆可转动地贯穿第一基座,销杆的上端置于第一基座上端,销杆的上端连接有旋钮,转动旋钮时第一连接块转动。本技术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由于鼻胃肠管的长度过长导致不利于固定、影响患者心态和增加了务工作者工作量的问题,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三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连接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块上磁铁分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导丝与鼻胃肠管配合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由图1、图2和图3给出,本技术包括胃部管1、外延管9和连接件6,连接件6用来连接胃部管1和外延管9,所述连接件6包括弧形的第一卡块14和弧形的第二卡块15,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卡块14的后端与第二卡块15的后端铰接,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相互闭合后形成中空的圆形闭环,为了使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能够快速闭合和分离,第一卡块14的前端设有第一基座5,第一基座5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块18,第一连接块18为十字形,第一连接块18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一连接块18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第二卡块15的前端设有第二基座16,第二基座16与第一基座5上下对应,第二基座16的上端镶嵌有不可转动的第二连接块17,第二连接块17为十字形,第二连接块17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二连接块17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当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闭合时,通过旋钮13转动第一连接块18,使第一连接块18与第二连接块17磁性相反的端部相对应,利用异名磁铁相吸的原理将第一连接块18与第二连接块17连接,从而使连接件6形成闭环,需要解除连接结构时,通过旋钮13转动第一连接块18,使第一连接块18与第二连接块17磁性相同的端部相对应,利用同名磁极相斥的原理将连接件6的闭环结构打开,从而实现第一连接块18与第二连接块17配合形成可分离的连接结构;为了更好的效果,所述第一卡块14的凹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凹槽24,第二卡块15的凹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凹槽23,每个第一卡块14上的第一凹槽24与第二卡块15上同侧的第二凹槽23相对应,当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相互扣合时,每个第一凹槽24与同侧的第二凹槽23配合形成圆形的凹槽,凹槽用来卡紧管接件;为了形成密封的连接结构,所述胃部管1的右端连接有第一管接件2,第一管接件2为圆台形,第一管接件2为中空结构,第一管接件2的右端设有可与第一管接件配合的密封塞25,第一管接件2右端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垫3,第一密封垫3可由橡胶材质制成,第一密封垫3的中部设有通孔4,所述外延管9的左端连接有第二管接件8,第二管接件8为圆台形,第二管接件8为中空结构,第二管接件8的左端套设有第二密封垫7,第二密封垫7的结构与第一密封垫3的结构相同,分别将第一管接件2的右端和第二管接件8的左端置于连接件6上与之同侧的凹槽内,然后将第一卡块14和第二卡块15闭合使第一管接件2和第二管接件8的端部分别卡设在连接件6内形成密封的连接结构,所述管接件的端部与凹槽为过盈配合。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1给出,为了便于操作和避免外延管9端部被感染,所述外延管9的右端设有喂食器接头10,喂食器接头10的端部设有密封盖12,不用时用密封盖12将喂食器接头10的开口处封闭。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4和图5给出,为了便于鼻胃肠管导入和避免导丝19将鼻胃肠管划损,所述鼻胃肠管内设有导丝19,导丝19的首端置于鼻胃肠管外,为了便于操纵导丝19,所述导丝19的首端连接有手柄20,导丝19的末端置于鼻胃肠管内,导丝的末端粘贴有PH试纸21,当鼻胃肠管插入胃内到一定程度后,可将导丝19拔出看看导丝19末端的PH试纸21是否变色从而确认鼻胃肠管是否导入胃内,导丝19末端的端部设有半球形的弹性球22,弹性球可有效避免鼻胃肠管被划损。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由图4给出,为了便于导丝19的抽拉,所述导丝19的表面涂有疏水涂层,疏水涂层主要由硅油制成。实施例五,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多功能鼻胃肠管,包括胃部管(1)、外延管(9)和连接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弧形的第一卡块(14)和弧形的第二卡块(15),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卡块(14)的后端与第二卡块(15)的后端铰接,第一卡块(14)的前端设有第一基座(5),第一基座(5)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块(18),第一连接块(18)为十字形,第一连接块(18)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一连接块(18)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第二卡块(15)的前端设有第二基座(16),第二基座(16)的上端镶嵌有不可转动的第二连接块(17),第二连接块(17)为十字形,第二连接块(17)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二连接块(17)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转动第一连接块(18),第一连接块(18)与第二连接块(17)配合形成可分离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卡块(14)的凹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凹槽(24),第二卡块(15)的凹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凹槽(23),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相互扣合,每个第一凹槽(24)与同侧的第二凹槽(23)配合形成圆形的凹槽;所述胃部管(1)的右端连接有第一管接件(2),第一管接件(2)为中空结构,第一管接件(2)的右端设有可与第一管接件配合的密封塞(25),第一管接件(2)右端的端部套设有第一密封垫(3),第一密封垫(3)的中部设有通孔(4),所述外延管(9)的左端连接有第二管接件(8),第二管接件(8)为中空结构,第二管接件(8)的左端套设有第二密封垫(7),第二密封垫(7)的结构与第一密封垫(3)的结构相同,第一管接件(2)和第二管接件(8)的端部分别卡设在连接件(6)内形成密封的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鼻胃肠管,包括胃部管(1)、外延管(9)和连接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6)包括弧形的第一卡块(14)和弧形的第二卡块(15),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上下对称设置,第一卡块(14)的后端与第二卡块(15)的后端铰接,第一卡块(14)的前端设有第一基座(5),第一基座(5)的下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连接块(18),第一连接块(18)为十字形,第一连接块(18)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一连接块(18)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第二卡块(15)的前端设有第二基座(16),第二基座(16)的上端镶嵌有不可转动的第二连接块(17),第二连接块(17)为十字形,第二连接块(17)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四个端部分别连接有一个磁铁,第二连接块(17)上相邻端部磁铁的磁性相反,转动第一连接块(18),第一连接块(18)与第二连接块(17)配合形成可分离的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卡块(14)的凹部左右对称设有两个第一凹槽(24),第二卡块(15)的凹部对称设有两个第二凹槽(23),第一卡块(14)与第二卡块(15)相互扣合,每个第一凹槽(24)与同侧的第二凹槽(23)配合形成圆形的凹槽;所述胃部管(1)的右端连接有第一管接件(2),第一管接件(2)为中空结构,第一管接件(2)的右端设有可与第一管接件配合的密封塞(25),第一管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起岚,徐艳华,黄蕾,
申请(专利权)人:唐起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